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12月29日晚21:45 CCTV10播出
第三十五、第三十六集
第三十五集:特高压输电工程
电,现代文明之光
今天我们对电的依赖程度
不亚于水和空气
电力传输,正如我们的交通
也需要铺路架桥
于是,我们让路更宽,速度更快
特高压输电,电力传输的“高速公路”
1981年11月1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举国欢腾。
而对于云南的李庆江来说,这天却有点郁闷,因为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和日本队鏖战正酣时,他家突然停电了。
类似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发生,由于电力匮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停电。蜡烛、煤油灯、手电筒,是那个时候的家家必备的重要物件。
电,一直被看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用电量的急剧攀升。
以广东为例, 1978年用电量为95亿度,而到了2017年,用电量已经接近6000亿度。电力需求急剧增加,导致80年代到90年中期,广东等经济起步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一度出现严重的电力紧缺。
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水电资源丰富的西部云南、贵州等地,经济不发达,电力需求少,大量的电力资源被白白浪费。
2000年,中国开始西部大开发。将西部的电能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既能解决东部的用电需求,也将西部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拉动力。
然而,要把西部的电能送往东部,还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电力传输。
9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欠缺,远距离传输电力损耗极大,一度电送到目的地可能只剩半度电了。由于缺乏经济高效远距离传输电力的技术,用电高的地区只能就近修建火力发电厂,但这又导致新的问题,就是煤灰污染严重,空气差。
2005年,中国开始研发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又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能将电压等级提升到800千伏,相当于日常电压的3600多倍,既能提升电力的运输能力,又能大大降低输电损耗。
2010年,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电能力最高达到每小时500万度,送电距离达到2000公里。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跨度最大,海拔超过3500米,电压等级达到8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海拔超过2000米的特高压换流站。
随着时代发展,除了技术上的突破,电力的施工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从过去纯人工拖着电线铺设,到今天的无人机巡线,整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如今我国的直流、交流输电技术,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今天,中国有12条重要输电通道,组成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这12条电力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跨越千里,将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清洁的水电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作者:韦巧珍)
1978年至2018年,
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
四十年,哪一个瞬间让你终生难忘?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按二维码,参与互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