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12月22日晚21:41 CCTV10播出第二十一、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一集: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电影,是艺术,也是记录
伴随改革开放
1981年,中国设立电影金鸡奖
它不仅代表着权威的艺术评价
传递了主流的价值观
更用光和影
讲述着每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看电影,可以说是一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娱乐消遣。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就用光和影为人类营造了一个梦幻世界。而电影在中国,也经历了由舶来品变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成为老百姓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佳肴。
金鸡奖,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性的电影奖项,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权威的艺术评价标准和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引领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金鸡奖为什么叫“金鸡”?
1980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电影创作和理论座谈会”。在会上,与会者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专业的标准,来帮助提高中国的电影艺术水平。
金鸡奖应运而生。
如何体现奖项的专业性?评委们总结出一套三十二个字的评奖标准: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当年正好是鸡年,所以大家决定,把这个奖项叫做“金鸡奖”。
配图:第一届金鸡奖投票现场
1981年5月23日,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投票现场。最佳影片竞争尤其激烈,《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这两部优秀影片旗鼓相当,评委们几轮投票的票数都不相上下,一度陷入胶着状态。最后,首届评委罗艺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这两部优秀的影片,能不能一起入选最佳影片呢?
最后,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影片的奖项上,同时出现了两部电影的名字。
改革开放春风拂来 中国电影迎来黄金时代
金鸡报晓、百花迎春。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无论从电影的题材、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越和提升。
高考恢复后,各大艺术院校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电影人才,为中国电影界注入了新的血液。
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
以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田壮壮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声名鹊起。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都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大动荡,他们下过乡,当过兵,经受了十年浩劫磨难。改革开放后,这批导演怀着强烈渴望探索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表达欲望,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创造了一个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1988年,张艺谋的电影处女作《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
随后,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又两度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至此,中国第五代导演包揽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完成了华语影坛一大壮举。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体现了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不仅被无数中国影迷奉为经典至今频频回顾,也对后来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一个时代的电影标杆,也为中国电影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光影塑造新时代价值观 电影成为国家文化名片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剧照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席卷下,多种价值观开始产生碰撞,电影界诞生了《焦裕禄》、《蒋筑英》和《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其中所传达的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各项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电影人也开始思考新的表达方式,用艺术的形式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
电影《湄公河行动》海报
电影《战狼》剧照
《湄公河行动》、《战狼》等这些彰显民族复兴与情怀的电影,成为了中国向世界树立国家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得到了无数观众的好评,也收获了金鸡奖评委们的肯定。
金鸡啼晓38年,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涤荡下,不仅诞生了专业电影奖项金鸡奖,还造就出无数电影人才和电影佳作。
电影,是穿过大银幕的记忆,光影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娱乐享受,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见证着中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繁荣发展。
(作者:韦巧珍)
1978年至2018年,
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
四十年,哪一个瞬间让你终生难忘?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按二维码,参与互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