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12月18日晚21:45 CCTV10播出第十三、十四集
第十四集:第一家公办婚介所
如果婚姻需要桥梁
那会是月老的红线
是红娘的传书
在当代,它的名字叫婚介所
改革开放后
国内第一家公办婚介所在广州成立
被时代蹉跎了人生的一代人
在这里找到了幸福
今天的“单身狗”们“脱单”方法有很多,从相亲网站到交友软件,只要你想,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返城知青们来说,找到一个心仪的对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那时候,全国大约有一千四百万知青陆续返城。他们在农村插队时没有解决婚姻问题,等到回城后,年龄不小了,加上那时候的人还比较保守,社交活动也不像今天这么丰富,找对象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从单位到家人,都为此操碎了心。
当时的广州,有着六十万的返城知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广州在助攻知青“脱单”这件事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了给广大未婚青年打开一条交往的通道,广州各单位的团委开始策划集体舞、交谊舞等联谊活动,但一场舞会只能容纳几百人,所能提供的交友机会终究有限。
团委干事们翻阅了大量资料,有了成立婚姻介绍所的想法。 他们大致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完善,创立了一套婚姻介绍的标准和流程。
青年男女们从登记这些个人信息的小卡片中,迈出了交友的第一步,可以看出,“老实可靠”、“爱好文学”等这几项内容,是那个时代广大未婚青年最关心的择偶标准。
随着前来登记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卡片被制作成小册子,青年男女们害羞地在“月老”的陪同下,开始进行第一次接触。
在试行服务的一年里,通过婚介所发展出恋爱关系的有四百多位青年,婚介所的运行机制日渐完善。这份签署于1982年6月27日的文件,宣告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公办婚姻介绍所正式成立。
这下广州青年婚姻介绍所火了!外省市纷纷效仿,一时间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类婚介服务机构,为青年们搭起了一座座通向美满生活的鹊桥。婚介所,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的见证。
从最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勇敢走进婚介所寻找真爱,“脱单”方式的变化,是社会更加宽容、接受新生活方式的证明。
四十年来,中国人对爱的表达方式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作者:付小婧)
1978年至2018年,
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
四十年,哪一个瞬间让你终生难忘?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按二维码,参与互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