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四十年前的三个字 凝聚了中国人的财富梦想

CCTV节目官网-CCTV-10 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来源:央视网2018年12月15日 16:48 A-A+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12月15日晚21:45 CCTV10播出第七、第八集

第七集:第一批农村万元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

没有哪个词比“万元户”更令中国人向往
那是一个时代关于财富的梦想
第一批见诸报端的“万元户”都来自农村
那是改革开放
送给中国农民最好的礼物


  一万块钱,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是一台顶配手机?一台大电视?一次出国游?

  在40年前,一万块的价值远超想象,要知道,1978年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3.6块。那个时候,虽然社会发展和生产条件限制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想象,但“万元户”这个词,依旧令中国人无比向往。

这辆自行车,是山东临清市赵塔头村农民赵光泽一家成为“万元户”后添置的,至今依旧完好。

这辆自行车,是山东临清市赵塔头村农民赵光泽一家成为“万元户”后添置的,至今依旧完好。


  这辆看似平平无奇的自行车,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化、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更见证了解放生产力的中国农民,他们奋力告别一穷二白,成为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的“万元户”,它见证了时代的剧变,也成为了时代的缩影。

1980年,山东诞生了被报道的第一个万元户,就是赵光泽一家。

1980年,山东诞生了被报道的第一个万元户,就是赵光泽一家。


  就在赵光泽一家成为“万元户”的前一年,赵家平日里连一顿像样的白面馍都吃不上。作为赵家的长子,那时候赵光泽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家人免受饥饿之苦。

  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封冻已久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开始悄然破冰。

  分田地,大包干。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村民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敢为天下先”的事迹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正式揭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80年5月,赵光泽一家所在的赵塔头村开始土地改革。赵光泽一家干劲十足地开垦了9亩荒地,加上分配的21亩土地,一时间赵光泽家成为赵塔头村拥有最多土地的家庭,并颇有远见地全部种上了棉花。

  过了几个月,收获的季节到了,正在山东寻找“万元户”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李锦,来到棉花大丰收的临清县。当李锦问到赵光泽的父亲赵汝兰,“棉花收了多少钱?”赵汝兰还不太敢说出来,因为卖棉花的收入,在他们的眼里,真的是太多了!

  李锦当场用算盘开始为赵家算账,除去种子、农药和化肥等成本,赵光泽一家十口人,就靠着种棉花,纯收入为10239元。


  1980年11月17日,新华社刊发了记者李锦的文章:《联产责任制使赵汝兰一家由穷变富》,文中写到:“赵家还清了欠款,盖了新房,还添置了自行车和缝纫机”。

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一时间,赵家成为率先致富的明星家庭。

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一时间,赵家成为率先致富的明星家庭。


  同时, “万元户”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江苏南京,通过种植苗木富裕起来的万元户徐金生

江苏南京,通过种植苗木富裕起来的万元户徐金生

 改革开放带动分配制度的变革,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双手耕耘幸福。


  “农,天下之大业也。”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农村早已旧貌换新颜,致富路越来越宽,“万元户”已经迅速地被历史超越,老百姓的目标已经不是挣万元,而是奔小康。

2018年9月23日,全国农民都在欢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9月23日,全国农民都在欢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强农惠农富农的时代最强音正在改变着农村的面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未来,中国的农民和农村更可期待!


  (作者:韦巧珍)


1978年至2018年,
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
四十年,哪一个瞬间让你终生难忘?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按二维码,参与互动答题↓↓↓

 







860010-1119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