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不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其亨在天津大学给学生们讲授了30多年的古建筑和样式雷。本来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继续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的古建筑测绘。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在讲台上依然充满激情与活力。讲到动情处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慷慨激昂。传道受业解惑,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他只恨不能一口气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倒给学生们。就连录制前采访,也几乎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教学,他把我们全都当成自己的学生,劝我们要多读历史,了解历史和传统真正的面貌。“要对古代文化有敬畏之心”,“五千年的历史不能到我们这儿断了。”他一字一句很认真地说。
“我经常跟学生讲,我们做研究,不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家里头有祖宗父母,学问也有祖宗父母,不是凭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我们要知道这个来处。”讲到这里,王其亨总是情绪有些激动,他痛心疾首地说,“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古代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方法、价值观的研究至今存在大量空白。颐和园、畅春园谁设计的?不知道!恭王府、太和殿谁设计的?不知道!”中国的古建筑资源其实比西方多得多,但世界最有名的是意大利的建筑,日本的建筑,问起中国的情况,好多人都一问三不知。
为了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准确定位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坐标,王其亨一方面对现在很多轻易否定古人而盲目尊崇西方的现象感到担忧而愤怒;另一方面,他又鼓励学生们一定要学好外语,多走出国门去看看。这并非矛盾,而是正奇之道,阴阳之理,开放的视野和宽阔的格局才是祖宗的大智慧,因为在比较之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研究了样式雷三十多年,他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家族,那就是“诚”,不仅是敬业,更是对自己事业的赤诚。这个字,也同样适用于他。他的学生告诉我们,王老师退休后,仍然保持着凌晨两三点睡,清早六七点起,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作息,这样的精力就连年轻人也赶不上。
一睁眼就是文献和图档的研究,深夜梦中依旧如此。王其亨团队的样式雷研究成果原打算在明年陆续推出,可王其亨说,因为管理制度等种种限制,自己还有五千多件样式雷的资料没有看过。有一天晚上他睡梦中惊醒,突然想到自己现在没掌握全部资料,出来的东西万一判断有缺失怎么办?第二天马上又打电话给国家图书馆沟通。
一件事,做了三十六年,从早到晚,日日夜夜,为何不倦呢?他说,就像有人喜欢热闹,喜欢和人聊天,他则是在心灵上同古人对话,为古人号脉,替古人判案,把自己投进去,就从不觉得寂寞。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定力,不为外在的因素所干扰。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做学问,王其亨一直保持着一颗至纯至诚的赤子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