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科研战场上的诗和远方(11月17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8年11月16日 17:00 A-A+

 

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知道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有的在前线随时待命,有的在后方默默奉献,分工不同,使命却一样,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军人。《开讲啦》特别策划“我是中国军人”系列节目,本期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他是研究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的专家,更是一名中国军人。在节目中他生动地将他的研究比作是对“矛和盾”的研究。他从军四十八年参与上百次军事演习,为了获取科研数据,在充满硝烟的试验场上历经数次“生死劫”,诠释了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铸造坚不可摧的国之盾器

“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们都听过的一句俗语,可你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吗?在节目中,任院士给我们科普:古时候这个“干”是盾牌,它是防御性的兵器,“戈”是长矛,是进攻性的兵器,“干戈”正是代表着攻防之间的关系。只要战争存在,攻防之间的竞争是永无止境的,当前高技术武器快速发展,战争形态剧烈演变,我们的防护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任院士带领团队做科学研究也是一刻都没有停歇。他一直坚定着一个目标——“铸造坚不可摧的盾牌”。

这样的“盾牌”需要抵挡各种类型的武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观众通过网络小纸条提出了一个非常终极,也是我们都非常好奇的问题:“什么武器最难防?”任院士说,“目前对于我们来讲,比较难防的就是深钻地武器。钢筋混凝土七八上十米轻松地就穿过去了,它产生的破坏效应要比放在地面上爆炸要强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

现在的武器都已经达到了如此程度,那未来的武器会是什么样子?真的会像我们看到的科幻电影里面那样吗?任院士举了两个未来武器的例子,一个是反物质武器,一克可以毁灭地球;一个是基因武器,针对某一类人群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遗传技术研制出来的武器。正是因为这样严峻的形式,任院士带领团队,倾注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让我们国家的工程防护,由过去传统的结构防护向信息化综合防护迈进了一大步。“我们防护工程人的任务永远没有终结。”也正是一代一代中国军人的传承接力,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安宁,人民得以幸福生活。

报效国家是军人的神圣使命 

“军人,有的在边防一线站岗放哨,有的在前沿战场随时准备打仗,有的在科研战场上,分工不同,使命一样。”作为一名军事科学家,任院士的研究从来不是在安静的实验室,他是在充满硝烟的科研战场上,践行着报效国家的神圣使命。

任院士从军四十八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在战火硝烟中历经数次“生死劫”。一次去西北执行任务,他和团队翻越83.3度高温的火焰山,在高温高辐射的环境工作了几个月,任务非常顺利地完成,并且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任院士却不知道这几个月的特殊环境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回到单位以后,任院士经常感觉到头晕,有一天在下班的路上他突然晕倒,经过检查体内白细胞只有一千七百多,而正常值是在五千到九千之间。为了防护工程的不断完善,试验也在不断进行。在一次全军性大规模的演练活动中,测量设备突发故障,他冒着危险毫不犹豫地冲进演习场,面对仅剩十分钟的炮火间隔时间,他被钉子刺穿脚掌,仍在与时间赛跑,将鲜红的脚印留在了试验场上。很多人问任院士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这样回答:“搞武器效应一定是冲在最前面,到现场赶快要回收数据,这些数据价值连城。”

跑步距离可绕地球三圈

作为一名军人,任院士在节目中展现了他过硬的身体素质。他每天早上跑步六公里,坚持了五十多年,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在部队里,为了让战友们生活不那么枯燥,他会经常组织掰手腕比赛,研究院里面没人能赢得了他。有一次,一起执行任务的一个山炮团提出要挑战任院士,结果任院士一人扳倒了二十多个强壮的年轻人。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撒贝宁和精挑细选的两位男观众,勇敢地向任院士发起了掰手腕挑战,结果究竟如何?任院士会轻而易举获胜,还是会遇到“奇兵”?最终答案节目中见分晓。 

“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希望没有战争,但我们不惧怕战争。”任辉启院士的这句话,燃起了一个中国人的热血与担当。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欣欣向荣、和平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人群在为之付出,那就是“中国军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因为有了“中国军人”,我们才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人。






收视TOP榜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