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怎样让中国的乡村更美丽更富裕,让农村群众更有获得感?怎样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总共有11篇37章107节。那么按这个规划,这五年乡村振兴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哪些任务呢?
丰收时节,来到“鱼米之乡”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潜江市的乡村会发现,当地许多稻田四周被一条水沟环绕,构成特殊的“回字形”造型。龙湾镇郑家湖村村民陈贻雄正在田间劳作。
陈贻雄说:“我们这是搞的虾稻共作的模式,我这块田在15亩左右,中间是水稻,两边是围沟,喂虾的。”
原来,老陈耕种的并非普通稻田,而是将小龙虾和水稻种、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虾稻田,一年能收获一季稻两季虾。在潜江,这一模式被称为“虾稻共作”。如今,这不仅是老陈的生计,也成了致富的门路。眼下水稻抽穗,第二茬小龙虾也临近上市。
老陈告诉记者,今年小龙虾价格好,卖三十几块钱一斤到四十块钱一斤,老百姓都挺高兴的。
这几年,“虾稻共作”已发展成当地一大特色产业。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碎片化的农田集中流转改造,全市建成13个万亩和69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
湖北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说:“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是很高的,路、桥、涵、电力、水系各方面都要配套,这是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情。只有政府来牵头,集中有限的资源、财力来成片进行打造。”
农户可以在基地打工,也可以以优惠价格反租承包田地。两年前,老陈以每平方米1块钱的租金将自家15亩田流转给一家公司,经高标准虾稻田配套改造后,老陈又以每平方米1块2的价格承包了80亩。每年,土地流转租金和虾稻两份收入合起来,每亩纯收入超过5000元,是原来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五倍。
目前,在潜江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种养、加工出口、仓储物流、餐饮旅游于一体的虾稻全产业链条,带动就业10万人,帮助1242户贫困户脱贫。而像这样通过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重点完成的任务。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认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里,首要提出产业兴旺。因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所以产业是否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规划》就是围绕这些要求谋篇布局。按照要求,《规划》从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其中有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
吴晓说:“现阶段主要是强弱项,补短板,抓重点,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的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还有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民生等这些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认为,乡村振兴规划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党建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做了规划。同时又突出重点,比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按照五个要求都做了部署。同时又补短板,把目前乡村最短板的地方都拿出来做了专业的部署,比较实,能落地。
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产业兴旺是根本。因此《规划》对产业兴旺做了重点部署,设置的专栏有5个,部署的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就有27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巡视员许正斌说:“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完善经营体系等,这是从农业本身来讲的。跳出农业来发展产业,要以农业为依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织紧利益链,让农民从更多的产业获得增收致富的机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说:“抓住了农村产业兴旺,实际上也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必须用重中之重的力量,来做好农村的产业兴旺这篇文章。”
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是位于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大石山区深处的弄拉屯,因为距离南宁很近,这里被称为“南宁的后花园”,很多城里人开车到这里休闲度假。
游客看重的是这里的好山好水,但是过去的弄拉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弄拉的山林几乎全被砍光,生态遭到破坏。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进行“封山育林”,弄拉的山又绿了。俗话说,靠山吃山,弄拉人想到了一个靠山吃山的新路。
广西马山县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荣光说:“靠山吃山跟以前不一样,我们是保护生态,利用生态,现在不砍不伐了,转过来做旅游,让外面的人到这里享受大自然。”
在李荣光的带领下,弄拉屯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们集体搬迁到了镇里,把村庄建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村民都是旅游合作社的股东,除了可以在景区内上班领薪水,还能从旅游收益中分红。如今弄拉景区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利润过千万。弄拉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不到三千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元。
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生态宜居,这是城乡发展中都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弄拉屯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生态宜居,这样的发展方式,在《规划》中得到倡导。《规划》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任务,布置重大行动、工程22项。其中提出,到2022年,村庄的绿化覆盖率要提高到32%。
乡村要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规划》围绕“治理有效”,按照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的要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而其中,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被重点提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巡视员许正斌说:“党中央提出来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基础工作,也就是说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所以在组织振兴这方面,首先强调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体现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发展就有希望。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三涧溪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三涧溪村曾经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乱村,6年换了6个村书记,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还背着60多万元的外债。高淑贞任村党总支书记后,经过调查认识到,村子乱与穷根子就在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要带领群众致富谋发展,就要先从建立党组织的威信、提高战斗力开始。
他们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热线电话,村干部24小时值班,只要是村民有困难,他们都想办法解决。
三涧溪村党总支成员徐绍霞说:“先从修路开始,一年一个变化,水电改造好了,让孩子住上幼儿园,第二年又盖的敬老院。”
就这样,通过一件又一件实事,党组织在村民中有了存在感。为了吸引和凝聚年轻人,村里还专门设立了“青年创业党支部”,让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出点子、提建议。这几年,先后有70多名年轻人到三涧溪村创业就业,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乡村有了人气,村民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改变过去乡村二元结构的发展思路,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城乡一体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目的是要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完全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说:“总书记强调,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能否使乡村尽快地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这是一个涉及到我们国家整个强国建设的大局。所以乡村振兴,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和城镇化统筹推进,双轮驱动,也就是说要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无数人梦想中的家园,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紧紧围绕这些要求谋篇布局,可操作,接地气。有《规划》,再加实干,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回乡发展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乡村面貌会越来越好。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29日 20:1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怎样让中国的乡村更加美丽更加富裕,让农村群众更有获得感?怎样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这个规划,这五年,乡村振兴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哪些任务?(《焦点访谈》 20180929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