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部清宫剧刷屏,剧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有人看到了戏曲的韵味,有人看到了衣饰纹样的精美,也有人看到了器物的典雅,剧中涉及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令许多媒体津津乐道。那么,这些非遗元素用得准确吗?
戏曲
《延禧攻略》中,高贵妃是一位昆曲爱好者。为了挽回皇上的心,她在宫中唱了一曲《贵妃醉酒》。而高贵妃的一生也恰如自己所言:“此生皆醉在戏中,从未醒来。”无论是顾影自怜的《贵妃醉酒》还是西暖阁上的绝唱,高贵妃借戏曲演绎了人生如戏,也演绎了入戏太深。
有媒体报道称,《延禧攻略》通过在储秀宫重现的昆曲戏台,让观众惊鸿一瞥,领略到昆曲的婉转优美、旖旎曼妙。
不过,高贵妃的这段戏曲亮相也引发了一些专业戏迷的质疑。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昆曲中没有《贵妃醉酒》这出戏,昆曲里面关于杨贵妃的戏是《长生殿》;
2、高贵妃的戏曲扮相与《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扮相不符。
高贵妃唱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从唱词上来看,剧中高贵妃所唱的那句“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出自梅兰芳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新编京剧《贵妃醉酒》;其次,从动作和身段来看,高贵妃演绎的正是梅兰芳《贵妃醉酒》当中的一个经典动作“衔杯”。
△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玉环
《贵妃醉酒》的情节很简单,杨玉环与唐明皇相约百花亭赏花饮酒,没想到杨贵妃到了百花亭,唐明皇竟然爽约去了梅妃那儿,杨贵妃便借酒消愁,抒发寂寞苦闷之情。完整的《贵妃醉酒》要演出一个多小时,杨玉环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最后要三次闻花表现醉态,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失意的杨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其中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十分之高。
而《延禧攻略》所处的乾隆时期还没有《贵妃醉酒》这出戏。据考证,乾隆时期,流传涉及到杨贵妃与唐明皇爱情纠葛的戏曲,应该是昆曲里的《长生殿》以及地方戏《醉杨妃》。
昆曲《长生殿》辞藻华丽,如杨贵妃唱词“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比起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显得更加阳春白雪。
△昆曲·单雯版杨玉环
再从扮相上说,昆曲《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头面是点翠的,典雅的翠蓝色配银边、白珠。杨玉环也被塑造成美丽、痴情、善良的形象,最终与唐明皇获得了永恒的爱情。
而《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先生精雕细琢的梅派经典剧目,最考验演员功力和全面性。杨玉环的扮相艳丽华贵,戴凤冠、穿红蟒、佩玉带——这些都是当年梅兰芳和他的团队精心设计的。
△京剧·梅兰芳版杨玉环
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形象,超出了《长生殿》中宠妃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愤慨。梅兰芳在他的《移步不换形》一书中说:“我改的时候,首先变动了主题。我现在的演法,是通过杨贵妃来描绘古代宫廷贵妇人的抑郁、苦闷心情。主题有了变化,所有全部的表演风格,也随着起了变化,剧中人物身份就和从前不同了。”
△京剧·梅葆玖版杨玉环
综合来看,《延禧攻略》中高贵妃的戏曲扮相,更像是经过加工改良的昆曲《长生殿》造型。不过,虽然乾隆时期并没有《贵妃醉酒》这出戏,但是高贵妃失意时独唱一段京剧《贵妃醉酒》,倒是比独唱一段昆曲《长生殿》更符合剧情需要。
最后,小编想为大家介绍另外一段影视剧对京剧《贵妃醉酒》的演绎。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唱完“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之后,日本兵就进了京城,占领了戏院,这一戏曲片段,不仅是杨贵妃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饱含人世沧桑,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人物扮相,抑或是剧情融合,都堪称“考究”。
纹饰
很多观众都认为《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衣服颜色偏冷淡,但实际上,乾隆年间后宫妃子的穿戴普遍颜色稳重严肃,如石青色、月白色、藕荷色等,鲜艳的颜色较为罕见。
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提到:“(旗装)早期偏于瘦长,袖口亦小,衣着配色极调和典雅……晚期变化极大,由头到脚,和个暴发户相差不多。”
《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吉服胸前纹样是团龙纹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疑问,但其实早期的帝后吉服,除男女形制不同,其纹样基本一样。
△《延禧攻略》富察皇后衣着纹饰
△石青色的“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
△藕荷色的“藕荷色缎绣四季花篮棉袍”
刺绣
女主角在宫中以刺绣最为出众,无论是初入宫门帮助其他人,还是为富察皇后绣凤袍,《延禧攻略》用了大量篇幅和细节展示了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珠绣等多种刺绣工艺都有出现。
剧中魏璎珞所用的孔雀羽线也确有其物,制作时将孔雀羽屏或鸟羽上的羽绒旋绕于细蚕丝上。由于羽绒短而硬,羽线在织入织物以后,不断岔出绒毛,在织物表面产生微凸的效果,隐隐闪动莹光,其碧丽辉煌的效果远非普通丝线所能比拟。
△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
孔雀羽捻成的线色泽经年不退。用孔雀羽线做成的衣服最有名的当属明代万历皇帝龙袍“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这件龙袍于1958年在定陵出土时暴露在空气中很快风化,但唯有用真金线和孔雀羽线绣的团龙依然光泽如新。
△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
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曾经想用相同工艺来复制一件新的龙袍,但是由于工艺的复杂性,最后用了五年时间,才做出17米的袍料。
△龙袍袍料
《红楼梦》中“晴雯补裘”一回也曾提及,雀金裘是一件俄罗斯裁缝用孔雀金线织的御寒衣物,光华灿烂。一次,宝玉不慎将它烧了一个洞,晚上回来让人修补,结果,街上的“织补匠,能干裁缝”根本不识得,更不敢修补。最后是睛雯在重病中连夜补好。
△红楼梦
绒花
被网友津津乐道的还有富察皇后头上的“绒花”发饰。据《清史稿》中记载,富察氏虽为大家闺秀出身,但她“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低调且节俭。
唐代时仕女有簪花传统,也因此有了著名的《簪花仕女图》。李白也曾感叹“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但鲜花的保存时间短,容易枯萎,绒花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绒花谐音“荣华”,在唐代武则天时期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期更具规模。因其特殊的制作技法至今都无法用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所以也更显其珍贵。
△《红楼梦》中绒花
《红楼梦》中有一场送宫花的戏,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这十二支宫花,也是对金陵十二钗的完美诠释。而所谓“宫花”,其实就是绒花了。
△绒花
绒花流传至今,已成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以富察皇后的绒花头饰最为复杂精致,其中一支“摇钱树”造型头饰,由这门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手工制作,足足用时一周。
△富察皇后所带“摇钱树”
点翠
除了绒花,剧中出现最多的饰品就是点翠了。
点翠是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其制作过程极其繁复,但成品色泽艳丽,审美价值极高。
据称,宋太祖的长公主就痴迷于点翠——“袍袖皆饰翠羽”。清朝时期的《胤禛美人图》,画中点翠首饰的大量运用,也说明点翠曾流行于宫中女眷,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点翠
2011年热播剧《甄嬛传》中,华妃就以满头珠翠的造型,演绎出诗句中描写的“满头珠翠,遍体绫罗”。
随着时代进步,艺术让步于生命。翠鸟成为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点翠工厂彻底关闭,点翠逐渐被烧蓝等工艺取代。
如今,以染色鹅毛、缎带抽丝、刺绣等替代品制作的仿点翠饰品同样可以做到精美绝伦,丝毫不逊于点翠。
△仿点翠工艺
△精美的仿点翠
当非遗遇上影视剧
据介绍,《延禧攻略》参考了大量史料,小到一耳三钳、“小两把头”发型、绛唇妆,大到服装设计、场景道具的陈设等,都力求贴近史实。
△一耳三钳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当影视剧想要在制作精良上更上一层楼,从我国大量的非遗项目中寻找灵感也是顺理成章。
影视剧可以将非遗细节化、影像化,一方面将非遗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非遗来体现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关注。
△绒花
就如同《延禧攻略》带动了南京绒花的发展,赵树宪工作室的订单已经排到半年以后,不仅圈粉无数,所带动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也许细节上还有这种种瑕疵,但《延禧攻略》能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用一部电视剧的时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细节推到观众面前,这种对于匠心的敬畏,足以令人称道。
△团扇
正如《延禧攻略》制片人于正所说,“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期许,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通过影视剧这个形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觉得最应该、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越来越多地走进影视剧,也越来越多地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