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建,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我是湖南人,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任教。从教29年,一直坚持教学一线,深入做教育原创实践研究。
我的第一篇论文
2000年春节刚过,我们返回学校上班。门卫递给我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2000年第一期《小学教学参考》。翻开杂志,看到我的《走出平面教学低谷 步入立体教学高地》一文。
这篇文章,是我多年语文立体教学的思考。课堂要打破传统线性教学思维的束缚,打开立体教学的开放空间。
这也奠定了我对教育写作的一个基本观点:教育写作,就是要写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我的第一个课题
《小学语文立体教学实践研究》,我前半辈子只搞这个课题。一个课题,前后持续10年。
直到今天,我的课堂依然是开放的,立体的,多维的。因为文本是立体的,学生是立体的,课堂是立体的,教学自然应该是立体的。
多年立体教学实践研究,让我逐渐明白一个真理——教学的本质,就是教思维。“千教万教教人思考”这是我的教学座右铭。
我第一次上《人民教育》
2005年《人民教育》第12期“教学平台”栏目,用7个页面刊发《牢记历史 面向和平——我是如何教<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实录和一组教学评论,我第一次登上《人民教育》这样的权威学术期刊。
我记得,《狼牙山五壮士》在讲到五壮士跳崖的英雄壮举,我没有简单的引导学生高喊口号,而是引导学生思索:日寇上来,看到五壮士英勇跳崖后,他们会怎样做。
当孩子们知道日寇没有轰炸扫射,而是集合部队向五壮士行了三个军礼时,孩子们都不相信这是事实。让孩子们深刻的感受到,英雄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可以让疯狂的敌人低下他们的头颅。
我的第一次观摩课
2006年5月14日,上海华东师大科技会馆大礼堂。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我登台执教《少年闰土》。
也许是过度紧张,有点类似30年前的第一节语文课一样,眼睛不敢看乌压压的台下。课堂的印象,现在不记得多少了。只记得下课后,一个云南的特级教师上前来,拉着我的手,感慨万分。
童年是永远的蛊惑,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家园。这一点,孩子们当然不懂,云南的特级教师懂了。
我的第一本教学专著
2006年前后, “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风波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争议。作为一个绍兴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站出来,为鲁迅启蒙教育做点什么。
由“文及人”比由“人及文”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此我增加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内容。事实证明,《百草园》比《闰土》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鲁迅在百草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以及在三味书屋严谨又自由的私塾学习,令孩子们百般羡慕。
随着鲁迅教学研究的深入,我萌发了出版一本鲁迅教学研究的专著。《亲近鲁迅》就由“思想篇”“课堂篇”和“教材篇”三大部分构成,初步完成了“鲁迅启蒙教育课程”的框架。
我的第一个名家经典阅读周
2012年一个秋天,我带领孩子们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孩子们被老舍母亲的辛劳、隐忍、良善、勇敢和无私的大爱深深震撼。
此时,孩子们不单单是对老舍的母亲有了感情,而是对老舍的作品有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开始组织孩子们学习《小学生老舍读本》,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名家经典阅读周”——“老舍周”。
“老舍周”的教学效果,再次印证了“名家经典”与儿童世界是完全相通的,但是,这些名家经典,如果没有老师或者家长做一定的引导。
做一个纯粹的语文教师
从湖南云里小学,到绍兴,到杭州,看似有很多的变化。其实内心有一种声音一直没变,就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小学语文教师。
是人,就总要坚守一点东西。在这个时代,人要坚守一点东西,就意味着你要放弃的不是一点东西,而有可能是很多很多。我愿意坚守:一辈子做个纯粹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