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卫星,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美术教师、长寿鹰科技社团指导教师。
他是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勤勤恳恳的邹教练,他是醉心航模、锐意进取的邹老师,他是骨折后打着石膏上阵的邹铁人,他是几年如一日坚守科技原地的邹坚持,他用无数个日夜的忙碌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他用自己辛勤的身影表达着自己对为人师表的理解,他用心血浇灌长寿园里绽放的科技之花,他用行动指引一只只初飞的雏鹰,他就是杭州市长寿桥小学“长寿鹰”科技社团的领军人物邹卫星。
兴趣照亮探索之路
年少时期的邹老师十分醉心于研究飞机模型和汽车模型,不过在那个年代,科技发展远没有今天这般日新月异,获取这方面的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材料更是十分有限,那时的邹老师时常自己琢磨、用自己的巧手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把脑海中的各种模型变到自己的手中,这份热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邹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偶尔也会提及一些模型方面的小知识,每当这时候小朋友们总是兴致盎然,还会提出很多的小问题,这让邹老师的内心开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孩子们喜欢模型,而我也喜欢模型,为什么我不能成立一个科技方面的兴趣小组呢?于是敢想敢做的邹老师在1992年,在那个甚至都没有科技社团这个词汇的时代组建了一个科技兴趣小组。
前方道路多崎岖
科技兴趣小组顺利的成立了,但是孩子们不了解这个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家长们也不清楚所谓科技到底是什么,普遍认为这是玩物丧志,对孩子们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就这样,初生的科技兴趣小组莫名被家长们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于是邹老师换了一下思维方式,学生不来找我报名,那我就去找学生好了。他开始到每个班宣传科技兴趣小组,告诉同学们科技兴趣小组是关于模型的,后来邹老师又开始向申请其他兴趣小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选上的同学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加入科技兴趣小组。就这样,科技兴趣小组迎来了第一批的队员们。
第二个难题是经费的不足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家长的不认可和学校经费不足,最初的科技兴趣小组经费非常有限,邹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为模型需要的材料寻找各种各样的替代物,易拉罐、色卡纸、电烙铁、热熔胶、美工刀、创可贴,它们都是邹老师的好“伙伴”。这些简单的材料丝毫没有影响到邹老师和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相反,孩子们在这样不断地寻找替代材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每找到一种合适的替代材料孩子们也都非常有成就感。
相比前面这两个难题,科技兴趣小组最大的困扰还是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但是这里有重求知爱探索的老师,还有感兴趣爱学习的学生,学生们更是在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学习中慢慢进步,开始在区里面的科技比赛中崭露头角,甚至是在市里面的比赛、省里面的比赛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家长们也逐渐开始理解了这个科技兴趣小组,明白了科技兴趣小组并不是不务正业。同时,学校方面也尽最大努力给予科技兴趣小组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在家长和学校双方的共同支持下科技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也开始由点到面逐步开始拓宽,邹老师曾这样概括自己一天的生活:从早到晚的修模型。不过虽然邹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航模上,但美术的老本行并没有丢下。相反,这反而成了他的一个优势,邹老师利用自身深厚的美术专业素养,在课堂上用色彩开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给画笔插上一对未来科学的翅膀,像神笔马良一样画出一幅幅属于自己内心的科幻画。在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长寿桥小学有不少同学在全国的科幻画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因为“飞翔”,邹老师和孩子们聚在了一起,这是孩子们历经数千次训练所留下的见证,是孩子们一次次不畏失败的勇气,更是邹老师的幸福,因为邹老师和“长寿鹰”的孩子们一样,有着一颗“飞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