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了持续强降雨。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田被淹,房倒屋塌,大量人口受灾。几天前,台风“安比”更是直扑上海,19万多人员需要紧急避险。灾害来临之际,如何作出科学周密的安排?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安全转移群众?各地政府的应急响应够不够快?行动效果怎么样?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石坎地区,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地质条件十分脆弱,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7月9日到11日,持续暴雨导致泥石流塌方,石坎与外界相连的9公里的主干道,路段被埋,路基被冲毁。外界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石坎成为 “孤岛”。
当地政府紧急协调武警官兵,抢修道路。其中,进入石坎必须要经过文家坝大桥,而这座大桥前面100多米的道路已经被洪水淹没,路和河水混为一体,水深有两米多。泥沙放入,很快就会被洪水冲走,当时还不断出现塌方,如何把这条路垫起来?成为路段抢通的关键和难点。
一方面是抢修难,另外一方面,石坎地区的群众迫切需要出来。7月15日上午8点,孕妇魏超超忽然出现临产迹象,需要紧急送到县城医院生产,村里赶忙组织了人,必须要把孕妇送出去。
得知孕妇马上要临产,当地政府立即协调在外面抢修道路的5名武警官兵和两名医护人员,坐上修路的挖掘机,过了文家坝大桥,由外向石坎进发,接上了孕妇。
到了文家坝大桥,还是通过挖掘机接力运转,当天下午,孕妇被送到了县医院,随后顺利生产。
大桥前的道路必须修通,武警官兵用铅笼盛满重重的石块,沉入水中,固定砂石,经过110个小时,7月18日上午10时,文家坝的大桥终于成功抢通,孤岛与外界联通。
恶劣天气到来之时,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此轮台风暴雨天气中,北京部分地区也遭遇持续强降雨,政府和消防官兵迅速转移群众保平安。
7月21日凌晨强降雨,造成北京密云北部山区出现山体滑坡、河水暴涨、道路塌陷等险情,局部地区爆发洪水和泥石流。
在石城镇高家岭村,村里通向外界的桥梁已经被激流冲毁,密云消防官兵迅速展开救援。洪水卷积着泥沙奔流不止,如何顺利把村民从困境中救出?消防官兵使用抛绳器将绳索抛向河对面被困村民的位置,指导村民固定绳索,随即拉着绳索,消防官兵渡过齐胸深的河流。
过了河,消防官兵立即搭建横渡绳索,将安全绳搭载在被困人员身上,通过滑轮系统,以横渡的方式将被困人员运送过河。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包括16名老人、7名儿童在内的65位村民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二天,也就是7月 22日,暴雨导致密云石城镇黄裕口村进村的道路全被洪水损毁,山体含水量接近饱和,随时有发生危险的可能,172名村民亟待转移。
救援小组由300多名武警、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组成,他们背负担架、绳索等救援工具徒步进村,分散组织村民转移。在洪水汹涌的河段,救援人员拉起横渡绳索,再组成一道人墙,护送群众安全过河。
考虑到老人和幼儿行动不便,北京市公安局指挥调配了直升机协助转移。黄峪口村的母子三人乘坐直升机,第一拨安全到达27公里以外的安置点。
22日晚上,172名受困村民全部抵达安置点。
以人为中心,保障人的安全,此次大风暴雨天气中,上海顺利完成了19万余人的大撤离。
7月22日,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登陆上海,这是近30年来,首次台风正面登陆上海,中心最强风力达到十级,台风登陆前后,上海北部和东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
21日下午5点35分,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启动了全市防汛防台二级应急响应。
“安比”过境,挑战巨大。其中,在台风到来前,沿江、沿海地区的码头、水上作业企业、渔船、渔民等近20万人临海区域人员,能不能安全撤离,保障生命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此次撤离,住在临海施工工棚里的工人,是人数最多的人群。工地工人多,工棚又大多属于临时建筑,抗台风能力较差。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浦东新区合庆镇位于上海东北部,与此次台风“安比”登陆点距离不到30公里,在镇上,正在建设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工地上正在施工的工人有3648人,随着台风“安比”逐渐靠近上海,如何保证这些人员的安全,成为当地政府组织人员转移的重要工作。从21日下午3点开始,合庆镇政府在市防汛指挥部发布二级响应之前,就开始启动了人员的转移工作。
当天晚上6点,合庆镇完成了撤离,近4000人全部被妥善安置。3个小时的时间,近4000人,转移安置如何做到高效?关键在于对转移人数的精准掌握。工地人数随着施工变化较快,当地政府与施工单位随时沟通,人数变化及时变更,同时,针对台风到来时的撤离,平时就制定了详细的预案。撤离到安置点后,每个人都要进行签字确认,确保无一遗漏。
此次撤离的另一个主要人群是在海里作业的渔民和渔船。
在浦东的一片海域,有很多的外来避港船只。农业部门联合滨海边防派出所来回巡查,确保通知到每一艘船、每一个人,全部撤离船上岸。
如何准确知道外来船只的船数和人数,确保安全?撤离之前,滨海边防派出所对所有渔船及船上人员进行了摸排登记。
除了外来避港船只,确保当地渔民离开,是此次撤离最大的难点。
在三甲港区域,为了避免船被刮走,渔民对船体进行了加固,在民警的组织下,渔民也陆续撤离。
大多数渔民都撤走了,但有些渔民却迟迟不愿意离开。7月21日傍晚,上海临港海边,大多数渔民已经基本被劝离,只剩下几个人,边防民警和渔政工作人员依然在不停做工作。
好说歹说,两人终于同意去亲戚家住。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章震宇说:“船上的渔民,他们觉得自己的身家性命就在这条船上,而且平常经常在跟风浪做斗争,说自己的经验很丰富就过分相信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也是我们动员转移安置的一个难点。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们。”
沿江、沿海地区的码头、水上作业企业、渔船渔民等和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每个人安全转移。
7月21日晚上11点多,在奉贤区防汛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还在通过电视会议,反复核对各责任区撤离工作是否已经百分百完成、各安置点人员接收情况如何。
充分预案、严密组织,截止到22日凌晨,在台风登陆上海之前,仅撤离安置的人员,就超过了19万人。科学撤离、保障安全,此次台风,上海没有人员伤亡,平稳度过了这一轮台风的考验。
人命关天,天灾来时,摆在第一位的就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各地积极行动,避免大的伤亡。天灾也是对应急机制和抗灾能力的考验。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看到,天灾来时,一些地区之所以能够组织撤离有条不紊,应急救援及时高效,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平时下了功夫。精确化管理防灾抗灾,把预案做好做细,才能在风暴来袭时尽可能减少损失。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7月25日 20: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了持续强降雨。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田被淹,房倒屋塌,大量人口受灾。几天前,台风“安比”更是直扑上海,19万多人员需要紧急避险。灾害来临之际,如何作出科学周密的安排?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安全转移群众?(《焦点访谈》 20180725 狂风暴雨天 全力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