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清官》(六)为国举贤 5月4日播出
武则天年事已高,皇位继承人成为国之大事。皇权交替前夕,群臣虎视眈眈,狄仁杰身为朝廷重臣,效命于国家,竭尽全力地为恢复李唐王朝积蓄力量。
然而,公元700年,狄仁杰永远地离开了,他没能看到反周复唐大业的成功,但是经他手举荐提拔起来的五位贤才,完成了他的未竟事业,实现了狄仁杰一生中最大的政治理想。
从这个角度看,狄仁杰对“五王”的举荐、任用和安排,不仅反映出他为国选才清白无私,更再次映现出他对唐室的一片清忠赤诚。
狄仁杰在反周复唐大业中,举荐的这五位贤才分别是哪五位呢?他们身上都有哪些让狄仁杰赏识的地方呢?
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国清官》第六集《为国举贤》。
《大国清官》(七)包公“五德” 5月5日播出
说起包公,你的脑海里是否马上会浮现出一张肃穆黑脸,额头有着弯月牙的形象。千百年来,这个形象似乎已经成为了包拯的符号,深入人心。
包拯的故事被不断搬上荧幕舞台,人们对这些离奇曲折的案件着迷,对那个料事如神、执法如山的包大人着迷,很少有人会在意有关包公故事的真假,更很难有人去探究,真实的包拯究竟长得什么样子。
有人说包拯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白面书生,而有关包拯的故事,很多也只不过是人们的杜撰演绎。不过说到底,人们热爱包拯,这个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黑脸形象,是人们对于包拯的尊敬与憧憬,是人们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渴望。
无论是白面书生还是黑脸包公,人们把内心的期许投入到这个历史人物中,他传递的是情感,联结的是几代人内心的安定。
然而,我国自古多少人才涌现,为何独有包拯成为了那个“包青天”,抛却神化的外衣,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国清官》第七集《包公“五德”》。
《大国清官》(八)忠孝家风 5月6日播出
“忠”与“孝”,在我国古代是检验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一个官员是否称职的重要准则。
“孝”字家风,在包拯的父辈就开始延续,直到包拯,更是把孝道发挥到了极致,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包拯也同样遇到了这个两难的课题,是“忠”还是“孝”,包拯最终的选择是令人震惊的,也是令人敬佩的。
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一生保持了忠孝本色,那么他的儿女,能否继承他的美德?他的子孙后人又有着怎样的作为呢?
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得不提到包家的两代贤夫人,这两位贤德夫人为包拯的家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二位贤夫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她们又为包拯的家族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国清官》第八集《忠孝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