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前不久,中央文明委经过严格评选,决定授予231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这些文明单位有什么不同凡响的特质?他们是一个个怎样的团队?是一群群怎样的人?又有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其中的两个单位。它们一个设计了中国的飞天火箭,让我们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另一个则把茫茫荒原变成了绿水青山。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每当有重大发射任务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仪式。仪式上,一部人会郑重地在成功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源地,它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航天的第一个总体设计部。近60年来,一部先后承担了我国12个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研制任务,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颗探月卫星。2015年以来,一部圆满完成了包括多个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在内的超高密度发射,创造了中国宇航发射新纪录,使我国宇航发射量跃居世界前两位。
一部承担的是火箭的源头设计工作,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发射的成败。在一部有这样一句话:把成功当作信仰。那么,一部人是如何确保成功的呢?
余梦伦是我国著名的航天飞行力学专家、火箭弹道领域奠基人,今年虽然已经年过八十,但依然工作在一线。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余梦伦为中国火箭设计过无数个飞行轨迹,有个标准始终不变,那就是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便是跟年轻人讨论问题,他也会亲自编写程序,计算结果,并且要反复验证。
余梦伦的严谨,深深影响了一部的年轻人。弹道设计师常武权至今还记得十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的论证初期,刚来单位不久的常武权负责计算火箭的运载能力。计算结果出来后,单位请余梦伦复算。一天上午,小常接到了余梦伦的电话说两人的算结果差了100公斤。
就在常武权懊恼不已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余梦伦的电话。
余梦伦的道歉让当时刚入职的常武权非常感动,也让他学到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57年来,余梦伦一直工作在一部弹道组,当过最大的官就是班组长。现在这个班组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余梦伦就是他们的标杆。
其实,余梦伦和他的班组,只是一部的一个缩影。近60年来,一部一直在着力培养、宣传身边的榜样。严谨务实的精神在这里就是言传身教,是处处能看得见的实际行动。
除了总体设计,一部的另一个职责,是要规划中国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中国航天当好战略参谋。这就意味着,一部人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而,在这里,创新文化显得尤为突出。
季宝锋在一部工作十年了,入职第二年,他开始研发这种快速锁,现在投入应用的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
三年来,一部完成了多个新型运载器的规划论证,突破了100多项总体关键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部,创新就像基因,已经注入到每个人的工作中。
严谨务实,创新开拓是一部传承了多年的团队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根基则是航天人以国为重的价值追求,在这样的追求下,一部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许多奇迹。而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林场,也有一群创造奇迹的人,他们同样以国为重、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硬是用双手,在塞北的荒原上,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俯瞰地球,在东经117度北纬42度附近,一弯深深的绿色,就像展开翅膀的雄鹰,扼守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这弯深绿,就是全国文明单位塞罕坝机械林场。
面对这片林海,很难想像,树曾经是塞罕坝最缺乏的东西。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草木稀疏,流沙满地。而距离它180公里的北京,则几乎年年遭遇沙尘。
为了扼制沙源,1962年,369名林场创业者从大江南北毅然走上塞北高原,组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王太奇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的塞罕坝荒凉得可怕,一天到晚,白毛风夹着雪片子乱刮。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王太奇住草房、喝雪水,啃咸菜,愣是在这里扎了根。而且,他还哄着自己的爱人也上了坝。
为了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第一代塞罕坝的创业者,就这样带着自己的家人,带着自己绿化荒漠的梦想,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3度的高寒荒漠区,开启了艰苦的绿化造林。第一年,他们种下的树,成活率不到5%,第二年,成活率不到8%。
是偃旗息鼓,还是继续前进?在紧要关头,总场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大家分析失败原因,改进栽植技术,外地调来的树苗水土不服,他们就自己育苗。经过不断的实验,塞罕坝人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实现了全光育苗。他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侍弄小苗。
当时,苏联引进的植树机不适合丘陵地区,塞罕坝人就自己动手改造。经过充分准备,1964年春天,大家把铺盖卷都搬到了山上,在一个叫马蹄坑的地方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
第二年一测算,造林成活率达到95%。这次会战告捷,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栽植针叶树成功的先河。随后,大规模的造林活动在百万亩塞罕坝高原全面铺开。经过55年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在高寒荒漠区,建起了112万亩人工林。不仅锁住了浑善达克沙地,使北京的年沙尘天气减少了七成,每年还可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每年它们提供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同时也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那就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对务林人来说,防火被视为关乎林场存亡的生命线,塞罕坝的万顷林海中,有9座夫妻瞭望楼, 55年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瞭望员功不可没。每年9个月的防火期,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一天就要瞭望96次,一年要瞭望25000多次,这种重复而繁琐的工作,许多夫妻一干就是十几年,其中甘苦可想而知,而最让他们煎熬纠结的还是愧对孩子。
所谓独木不成林,一片茂密的森林必定由一棵棵绿树组成,一个文明单位,也必定有一群精神气质相似的成员,必定是一个企业文化强大的团队,必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必定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三观。就如同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个文明单位,虽然说他们工作和使命大不相同,但是我们却能够找到很多的共同点:几十年的奋斗坚守,几十年的严谨务实,几十年的舍小家为大家,面对困难不信邪不服输,有了成绩还要创新开拓。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新老传承、丰富发展,造就了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卓尔不群的精神面貌,成为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12月28日 20:0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前不久,中央文明委经过严格评选,决定授予231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些文明单位有什么不同凡响的特质?他们是一个个怎样的团队?是怎样的一群人,又有怎样的故事?今天先来介绍其中的两个单位。它们一个设计了中国的飞天火箭,让我们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另一个则是把茫茫荒原变成了绿水青山。 (《焦点访谈》 20171228 好团队有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