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1109 分级诊疗 做强基层医疗

来源:央视网2017年11月09日 22:4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排长队,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事实上,在大医院门诊患者中有许多是常见病、慢性病,这些疾病的诊疗往往是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的,如何把这些病人吸引到社区医院就诊呢?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病人只需支付7.7元

这天上午,深圳东门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张潇潇,带着医药箱去看望她的签约病人, 78岁的老人侯碧昭。老人腰椎骨折,又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病,生活上一直需要家人照顾。三年前,张潇潇成为了老人的家庭医生,她每周都会上门问诊,随时关注老人的用药和身体状况。三年里到底吃什么药,怎样吃药,老人一直靠家庭医生张潇潇来安排,两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亲密的信任。

东门社康中心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门中路,这里是深圳最早的商业中心,每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以前,侯碧昭每周都要挤进这拥挤的人群去开药。老人家住蛟湖路,到社康中心虽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但对于无法长时间站立行走的侯碧昭来说,就成了举步维艰的难题。

而社康中心事实上也是举步维艰。东门社区户籍常住居民3.9万,周边商圈从业人员5.6万。相比之下社区医院的整体实力非显得常薄弱,而罗湖是老城区,区内还有其它五家公立医院,和大医院相比,东门社康中心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这一切,在2015年8月有了令人惊喜的改变。这一年深圳市以罗湖区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实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罗湖创造性地把区属的5家公立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整合成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通过做强基础的社康中心,实现医疗资源效用最大化。也就是从2015年开始,张潇潇的团队陆续和东门社区的2000多名居民签约,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像侯碧昭老人这样,每次支付上门费用77元,但是新的制度规定社保报销90%,也就是说老人只需要自付7.7元。不仅如此,如果居民直接到社区门诊,缴纳的费用也比之前低了很多。

张潇潇表示:“以前挂号要十几块钱,挂号费要一块钱,诊金要十几块钱。但是现在挂号费是不需要的,只需要支付诊金10块,但是这个10块钱不是你全额支付,社保局会给你出百分之三十,你自己支付那部分只有七块,所以是很划算的。”

谢水群,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影像科技师,在以前,他的工作地点是医院大楼里,医改后,谢水群每天都会跟随一个移动X线拍片体检车服务于每一个社康中心。

像这样每台造价百万的流动诊断车,罗湖区配备了四台。2016年,罗湖区政府对社康中心投资2亿元,投资CT、胃镜等仪器,完善基层社康中心医疗设备配制。

拍完X片,谢水群会通过远程实时传输,把影像数据上传输到罗湖区医院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那里的医生做出诊断结论最终再返回到诊断车。而这个时间只需要十分钟。

居民社区看病的便利,正是得益于罗湖区的医改。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是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的推动者。2016年深圳市人社局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本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年终一起清算,到时若有结余,就全部奖励给医院。简单来说,比如罗湖医院集团今年的签约对象已经达到58万人,如果他们去年的医保支付总额是1亿元,而今年只支出了9000万元,那么多出来的1000万元将奖励给罗湖医院集团。而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分级诊疗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表示:“老百姓在我这儿看一次门诊,区政府是给我们三十块钱的补贴,如果同样一个病人在社康看,给我们三十七块钱的补贴。那我们也愿意把一些常见病尤其是慢性病放到社康去。这样我的医生收入也高,患者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和三级医院同样的服务。”

在孙喜琢看来,罗湖医改就是调整医疗服务供给方向。通过社康中心把医疗卫生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多增加社区居民的疫苗防疫,免费的大病筛查体检,只有签约的社区居民越健康,医院集团才能越受益。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

每年只需缴纳160元 享受二次报销上不封顶

就在深圳如火如荼进行医改的时候,和它一江之隔的中山市小榄镇,也在探索着自己新型城镇化的医改之路。82岁的梁钻好,是小榄镇悦盛村的村民,她就是医改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2011年,突发脑血栓的梁钻好住进了小榄镇人民医院。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15天后症状有所改善,出院后医生要求,老人需要建立家庭病床继续康复治疗。

80岁的老人脑血栓的术后恢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孙女梁丽每天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奶奶经常累得筋疲力尽。就在一家人都很焦灼时刻,社区家庭医生刘艳芬的出现解决了燃眉之急,每次来刘艳芬都会教老人做适当的康复运动。在小榄镇盛丰社区,每一位签约服务的老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上面详细记录着诊断、病史,以及用药情况。像梁钻好这样的老人,刘艳芬和她的团队签约了1000多人。

在家庭医生的及时问诊照顾下,梁钻好的病情有了好转,不仅能慢慢地自主行走,就连僵持的右手也开始能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幸的是,意外再次发生,一天中午老人在洗手间不慎跌倒,孙女梁丽立即拨通了设置在家里的“健康通”。

“健康通”是小榄镇转为家庭病床老人投资设置的呼叫系统。服务中心就设在小榄镇陈星海医院里。呼援遥控器采用了一键拨号,老人有需求时,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呼叫。同时,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能立刻显示出求助者的身份以及其它资料,以方便及时救治。

梁钻好老人分别因脑血栓和腰椎骨折住了两次医院,每次住院时间都在十天以上。那么老人究竟要支付多少医疗费用呢?通过查阅住院报销单记者看到,第一次住院,总费用为8551.69元,个人支付917元。第二次住院,总费用为5853.88元,两次住院,梁钻好实际个人支付1807元,个人支付比例为12.5%。而在小榄镇,像梁钻好这样住院看病享受到的优惠,正是来源于政府每年对医疗卫生的积极投入。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党委书记梁荣佳表示:“我们是每年投两千多万,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目前小榄的家庭医生有64个,家庭医生的团队我们签约的人数达到九万多人,每年服务的人次超过三十万。”

在医药报销单上,记者还发现药费和手术费两个花销最大的项目上并没有设置封顶额度。梁荣佳告诉记者,小榄镇户籍居民每人每年只需交纳160元,就能享受到的“上不封顶”的合作医疗补充二次报销,小榄户籍人口17.3万,全镇98.5%的居民至少拥有两份住院医疗保障。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09日 22:4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更要强基层。(《经济半小时》 20171109 分级诊疗 做强基层医疗)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