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大学即将开学的时候,当莘莘学子满怀憧憬踏入大学校门时,有些孩子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踌躇不已。高校录取通知书给他们带来的除了希望和幸福,还有沉甸甸的经济压力。
从8月2日开始,我们栏目就联合教育部共同推出为期近一个月的《教育扶贫在行动》报道,连续关注了几十位贫困大学生艰难的求学故事,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能否为这些寒门学子拨开圆梦路上的愁云?
20多名贫困学子的心酸求学路令人唏嘘 他们如何坚强面对?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长城村。何倩麻利地做着早饭,这个18岁的姑娘今年高考考了486分,超过二本线整整50分。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何倩几乎彻夜未眠。
何倩的父亲何云平原来在北京从事装修工作,家中虽不算富裕,但不用为吃穿发愁。2014年父亲突发脑溢血,一下子让这个平静的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为了给父亲做手术,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下高额外债。术后,何云平右半边身体瘫痪,并患有癫痫,生活起居都只能靠精神时好时坏的妻子和马上要上大学的女儿照顾。
何倩父亲 何云平:上大学学费一学期四五千,我个人想办法,不要你们操心。吃饭、生活费大概四五百,节约点,怕什么,别人一千二是吃得好,我可以找点活,你们莫担心。
女儿说得很平静,一旁的父亲却早已泪流满面。
残酷的现实,一遍一遍重重地敲打着父亲何云平的心。生病的他,现在无法和常人一样说话、走路,更别提出去打工赚钱。这个小本子,里面清楚地记下了何倩一家这三年的外债情况。一共欠下14万1千元。二伯更是把父亲在医院的每一笔开销,以及何倩上学借宿时的花费列了清单。高考后,何倩在二伯的欠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这个十八岁的女孩,还没走进大学校门,就背上了一笔沉甸甸债务。
应届高中毕业生何倩:那么多钱一下压到身上觉得挺慌的,就自我安慰困难是暂时的,但是不能这么悲观下去,悲观也没用坚强面对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近年来,扶贫攻坚可谓成果喜人,伴随着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住房解困、易地搬迁等一系列扶贫民生项目的实施,全国各地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就在距离何倩家100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庄浪县,程黎明、程曦明两兄妹今年同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还是他们这个偏僻小山村里,头一次一个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但兄妹俩的家境却也是这十里八乡最为窘迫的。他们的爸爸十年前,在外出打工时不幸触电身亡。这么多年来,母亲王跟珠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兄妹三人长大,还要赡养年迈的奶奶。这些年,她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
程黎明母亲王跟珠:只要我能干动,给人家割麦子挖洋芋,挖一亩洋芋给80块钱,在预制厂上料 ,一天75块钱。我还在一个馒头店里打了一年工,三点半起来,四点到馒头店里,做到十一点半回来,能挣40块钱。
但是,无论王跟珠如何努力,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一下子需要拿出将近两万元的学费、生活费,着实把她难住了,她背着孩子们偷偷流眼泪。
王跟珠:我想要是孩子看见我哭,看妈妈负担这么重,说不念书要出去打工了,这可怎么办。我不让我的孩子打工,不管怎么样,他们要念书。
这些年母亲的付出,孩子们全都看在眼里,因此程黎明从一参加完高考,就来到庄浪县的一个养殖场打工,养殖场有上千头猪,清理一次猪粪需要三个小时,眼下正是暑伏天,猪舍里散发着阵阵的恶臭。程黎明已经坚持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高中应届毕业生程黎明:家里经济负担比较重,想挣一些学费,给家里人减轻一些负担。
今年我们《教育扶贫在行动》系列节目,一共走访了20多位贫困学子,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艰难求学的心酸史。他们有的来自大山深处、黄土高坡上最贫困的家庭;有的是无依无靠的孤儿;有的家庭支离破碎、亲人重病缠身。但是贫困和疾病都没有阻挡他们顽强的求学之路,更没有压垮他们坚定的“大学梦”。
应届高中毕业生 周敏:肯定要上大学我觉得,这样才可以改变我们家的命运。
“十三五规划”明确: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寒窗苦读,一朝圆梦,这些贫困学子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然而这些90后的孩子们没有被艰辛的生活压垮,他们都选择坚强面对,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上大学,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事实上,“教育改变命运”既是源自自身发展需求的切身感悟,更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
在贵州省桐梓县,我们认识了20岁的高三毕业生周敏。周敏是家中的老大,十年前妈妈不辞而别后,她和年迈多病的父亲,两个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今年,周敏以优异的成绩被贵州财经大学录取,然而一家四口仅靠2亩薄地,以及政府每月600元的低保来维持生计,一年近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像块儿大石头一样,重重压在已经70岁的父亲心上。
周敏父亲 周大寿:就是娃儿读书的事最发愁,家里生活就靠那点低保,一点都没收入的,读不起啊。
周敏的志愿填的都是省内学费不高的专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费用,另一方面方便照顾年迈的父亲。为了筹齐上学的费用,这天一大早,周敏就和父亲就一起来到了桐梓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在二楼的学生资助中心,桐梓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申请材料的最后审核和贷款电子合同的签订。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每天都要办理上百份助学贷款。
所谓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就是国家专门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助学贷款,每笔额度在6-8千元,帮助他们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和住宿费。
助学贷款办完了,父女俩都松了一口气,之前还在为上大学一筹莫展的一家人,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根据我们了解,一般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办完所有的贷款手续。我们的贷款程序,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快捷。
马建斌告诉记者,今年正值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十周年,随着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投入的不断加大,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07年的23%,提升至2016年的42.3%,增长近一倍。享受资助的学生人数及金额更是成倍增长。
马建斌:2007年我们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学生是2700多万人次,资助金额的总量是271个亿,2016我们享受资助政策的人数是428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到了955个亿。
为了把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最近,陕西省淳化县学生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王恒,除了每天接待来办理贷款的学生,还要在QQ上发布通知。而一些贫困生因为家庭情况特殊,消息闭塞,对资助信息并不了解。因此王恒和同事们还会抽空去到学生家里。
王恒今天找到的这个女孩儿名叫罗茜,今年以584分的成绩考入了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是因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在外打点零工,收入微薄,爷爷奶奶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茜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全家的难题。
王恒:你家里情况总体比较特殊,能考这么好的成绩不容易,这个是扶贫部门给你家出的高等学校建档立卡情况,你的信息在县扶贫部门核实以后,你把这个表带到学校去,学校就知道你是我们全国的建档立卡精准资助的学生,入学以后有助学金会资助你完成学业。
2016年6月,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编印了2016年版《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全面介绍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三不愁”: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
马建斌:入学前不用愁指的是,交通费问题我们在中西部设立了国家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省内补助500,省外补助1000;入学时不用愁,在大学报到的时候,凭有关证明或者证件,可以注册入学,缓交学费;入学后不用愁,我们是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有国家贷学金,也就是校园地助学贷款,还有勤工助学项目,还有学校资助、社会资助项目毕业的时候还有这个补偿,代偿政策。
其实,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以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还包括很多方式。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校内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形成“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政策。
马建斌:不断的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政策全覆盖,国家不断加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资金支持,举个例子,这十年来,我们的国家GDP增长的速度年均是11%,财政收入这十年来年均增长的速度是平均14%,但是学生资助的财政资金增长的速度是年均19%,也就国家对学生资助资金支持和保障的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GDP和财政增长地速度。
而除了国家资助政策,针对贫困学生,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帮扶政策与措施。在四川省巴州区团委,记者了解到,除了国家助学贷款,针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四川省政府每年还会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补助4000元。此外,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我要上大学”项目,针对不同程度的贫困学生,还会提供两千到五千不等的补助。
5年前,王锐的爷爷突发脑溢血,为了治病,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了五万多的外债。王锐的父母一起外出打工还债。日子过得很辛苦。不久后,母亲便离开了他们,另组家庭。就在去年,父亲外出打工时,出了车祸,让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不幸好像一直笼罩着王锐的家庭,今年父亲刚刚养好身体,工作不到两个月,去村里办手续时,又再次与大车相撞,小腿胫骨骨折。两个卧病在床的亲人,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年轻的王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为了早日还清债款,王锐应聘到一家家具公司,成为一名暑期工。今天上午的工作,用他们的行话来讲,叫做“扫楼”,就是去正在装修的小区,挨家挨户推销家具,要做到一层不落,一户不少。
工作一天,王锐的工资是50元,推销家具累计超过一万五千元还会有100元的奖金。王锐工作第一周就推销出价值7万多的家具。一个人的销售额比其他的两个组还要多,也是今年公司推销的周冠军。可是尽管如此努力工作,中午路过包子铺时,他也只是看两眼。跟着他,我们来到了一处工地中临时搭建的移动板房,走过颤颤悠悠的楼梯,就是王锐现在的“家”。
车祸前,王锐的父亲在这个工地打工,这里是工地免费提供的宿舍。为了省钱,现在王锐也住在这里。王锐说,在这里吃的最多的就是面条,不仅方便,还便宜。
接近40度的高温,王锐跑了一上午,午饭却是一碗白面条,就着方便面留下的调料和些许辣油,王锐却一直说够了,多了吃不了。这就是这个十九岁小伙子一天最重要的午餐。国家的助学政策,让王锐他们这个不幸的家庭从此有了新的希望。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每一个高中学校,要把全国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发到每一个学生的手里,这封信里面我们介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能享受的国家资助政策,申请资助政策的渠道,同时也提醒学生和家长谨防电信诈骗,大学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在里面就会收到国家资助政策简介的这个小册子,这里面完整的介绍了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的所有项目、标准、申请程序。
为了确保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是“应贷尽贷”,意思就是说凡是提出申请的,符合家庭经济困难条件的大学生,国家都会给予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那么“应贷尽贷”的资助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如何才能执行到位呢?
马建斌:我们现在贫困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是4%左右,我们贷款的人数占高等在校生的比例,超过了13%,也就是远远超过了贫困人口比例,所以只要有建档立卡证,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所以这个现象不应该发生,如果是属于名额分配上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整和纠正,如果属于个别村干部环节中的落实问题,我们要求尽快整改、尽快纠正。
半小时观察:高校贫困生的希望
我们常说,教育支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其中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用足用活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公平接受教育,顺利成才立业,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真的“拔穷根”。因此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实行精准资助,优先保证他们最大限度享受现行资助政策,防止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仅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是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培养栋梁之才。祝愿这些寒门学子,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早日开出人生的绚烂之花。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25日 22:2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又到了每年大学即将开学的时候,当莘莘学子满怀憧憬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些孩子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踌躇不已。高校录取通知书给他们带来的除了希望和幸福,还有沉甸甸的经济压力。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能否为这些寒门学子拨开圆梦路上的愁云,今天的节目为大家一一梳理。(《经济半小时》 20170825 教育扶贫在行动:资助贫困生 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