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旅游胜地鼓浪屿,前不久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8日,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鼓浪屿获得与会专家认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也曾经历旅游大潮的冲击、地产开发的诱惑、“保护与发展”的艰难抉择……而最终,这座“海上花园”坚守住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并最终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的“历史国际社区”。30多年的科学保护,9年申遗的历程,鼓浪屿是如何走过的呢?
正值暑期,厦门鼓浪屿又迎来了客流高峰。
在景区管理处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电脑屏上的客流数据和各个景点的人流情况。临近傍晚,游船售票点已相继挂出船票售罄的牌子。蔡松荣说:票是网上预约,也可去轮渡窗口购买,但是快达到5万的时候肯定不售票了,确保岛上旅游的舒适度。
如今,鼓浪屿游客爆满,人挨人、人挤人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这是鼓浪屿走上申遗之路后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而这座“海上花园”最终能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还与它独有的人文历史积淀和岛上居民延续至今的文化传承有关。
申遗之路走了整整九年,而鼓浪屿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缘起”则要追溯到30多年前。
厦门市鼓浪屿整治提升和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叶重耕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曾经编制了一份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对厦门,特别是鼓浪屿之后的一些发展、建设、保护,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5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时正在旅游局工作的厦门市文化局原局长、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被召集参与了《发展战略》的编制工作。他说:“别的地方都是搞五年计划,他要搞1985年至2000年厦门市发展战略。大部分是国内的专家,那么这个真的是有点高瞻远瞩,而且制订以后要一以贯之。当时给我印象很深刻。”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经济特区相继建立,举国上下正掀起经济发展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却有专门一章,为鼓浪屿日后的保护与利用定下基调。《发展战略》指出:“鼓浪屿并不是一个一般的城市社区和普遍的风景区,其规划应当置于高位层次上,作为全国宏观社会文化结构的一个特殊类型来看待”,“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
彭一万说:“(当时)我们主要是保护建筑物,保护民族风景寺庙什么的,没有考虑到具体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的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生存的问题。他这么一说,在我们以后旅游规划里头,在鼓浪屿规划里头就把这些观念写在里头。”
鼓浪屿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从此拉开了帷幕。《发展战略》对鼓浪屿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法规建设的要求,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多年里,当地先后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两部特区法规和20多部规范性文件。这些措施从法治的角度对岛内的各类建设、改造以及行业发展设立了规范,一些自然、人文景观也被登记造册、予以保护,甚至庭院里的树木都登记在册。
八卦楼建于1907年,是一座集东西方元素于一体的独特建筑,是鼓浪屿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厦门规划委员会顾问、鼓浪屿风貌建筑委员会委员、86岁的龚洁是当年修复八卦楼的负责人。据他回忆,那时候的厦门经济特区刚刚扩大到全岛,到处都急着发展经济,到处都缺钱。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厦门市委和市政府筹措了50万元,国家文物局下拨了48万元用于八卦楼维修工作。但很快,钱就不够用了。一天,他听说当时的副市长习近平来到鼓浪屿作报告,龚洁立刻跑去了现场。他回忆说:“我说‘市长,请你参观一下八卦楼’,‘好啊!’非常干脆。”转了半圈,龚洁说还有楼上,“他马上跟我这样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一边走一边说,缺多少?我说30万。明天来拿。就这么干脆。所以说,我到现在永远不会忘记他给我的支持。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他给我30万。”
整修后的八卦楼如今已经成为一座风琴博物馆。因为完整保持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在此次申遗中,它和另外52栋历史建筑一起作为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
进入21世纪,中国也迎来了旅游时代,鼓浪屿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想来看看。
2002年6月1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再次指出:鼓浪屿要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此时,鼓浪屿正面临着游客数量节节攀升的状况。
旅游是人民群众正常的文化需求,但当游客数量不断突破极限,鼓浪屿的文化氛围也开始变味儿,甚至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
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鼓浪屿创下有史以来接待游客数量的最高纪录。那一天,12万游客登上鼓浪屿,媒体在报道中写道:“小小的鼓浪屿快要被踩塌了。”
鼓浪屿管理委员会主任郑一琳说:“对鼓浪屿的定位,到底是社区、景区、还是风景名胜区,确实有多重的身份,应该采取怎样的标准,确实社会上也有不同的争议,(我们)决定采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它特别注重社区居民利益的反哺,特别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决定申遗。”
为了更好地保护鼓浪屿,2008年,厦门市开始着手进行申遗的准备工作。与一些地方借申遗来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的做法不同,鼓浪屿的申遗从一开始就与30年前文化保护的初心相一致,“我们是要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保护”,厦门市鼓浪屿整治提升和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叶重耕说。
按照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进行整改,首要的一条就是限制游客人数。2014年鼓浪屿出台了限定每日上岛人数不超过6.5万人的规定。今年6月30日,又下调1.5万人,每天控制游客最高不超过5万人,在岛游客不超过3万人。
严格控制游客的同时,鼓浪屿大力推动岛上有条件的居民发展家庭旅馆业。有人入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老建筑,同时也加深游客的文化体验。
鼓浪屿家庭旅馆业的发展坚持了1985年《发展战略》中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是有法可依的。第一批开旅馆的黄恒明曾经接待了为家庭旅馆建规立制前来考察的工作人员。 “当时市委的法制办的一个工作人员就住在这个房间,写出来了关于鼓浪屿民宿管理办法”,黄恒明说。
“我们自己通过行业协会,通过我们行业自律制定了一些乡规民约”,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董启民说:“不能有任何违章建筑”,“如果有违章建筑马上你要拆掉,而且要进行处罚。”
接待过法制办工作人员的黄恒明为了增加收入,曾经把一条走廊隔成了两间客房,结果,《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出台后,他的违章建筑也被拆除。他对记者说:“其实拆掉更漂亮,说实话,当然你知道私心总是有。他帮我们做得更好了,我们今天生意更好了”。
九年申遗路,鼓浪屿最大限度发挥了原住民的热情,他们积极助力申遗,使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积淀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的鼓浪屿,歌声常在,琴声常在。邻里之间举办的音乐会总是热情好客,参与其中的游客也少不了一份蛋糕和茶水。
老巷子里,一扇打开的院门,或许会将您引入一座家族博物馆。春草堂,就是当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的许春草先生的后人开办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
30多年的科学保护,9年申遗的历程,使鼓浪屿这座“历史国际社区”重新焕发了魅力和生机。
古老的建筑,既是文物,也是民宿;
住在这里的岛民,既是历史人物的后代,也是与游客谈天说地的朋友;
古树名木遍地的历史文化社区,既是世界遗产,也是可以感受、触碰的现实生活。
在诸多的发展道路中,鼓浪屿人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保护住自己的历史文脉,并将其传承发扬。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正如申遗成功后,国家领导人对鼓浪屿寄予的期望:“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申遗成功后,势必会有更多游客慕名而来,保护游客和居民的利益,协调旅游和发展的关系,守护历史、保住初心,仍将是艰巨而漫长的工作。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21日 20:0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旅游胜地鼓浪屿,前不久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8日,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鼓浪屿获得与会专家认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也曾经历旅游大潮的冲击、地产开发的诱惑、“保护与发展”的艰难抉择……而最终,这座“海上花园”坚守住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并最终成为世纪遗产委员会认可的“历史国际社区”。(《焦点访谈》 20170821 砥砺奋进的五年: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