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0818 教育扶贫在行动:爱心成就大学梦

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19日 01:0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知识改变命运。进入大学读书是贫困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有越来越多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已经和正在得到解决。贵州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平塘县是贵州省的国家级贫困县。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里,看看那里的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况。

父亲重病 母亲去世 21岁女孩靠卖玉米挣7000元大学学费

这是21岁的罗永兰第一次离家这么远。高考结束后的一星期,罗永兰就外出打工,她先是去了深圳,在一家小家电企业做流水线工人,然后又回到了贵阳,在这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上负责打扫卫生。按照最初的想法,打一个月工下来能挣三千多块钱。有了这笔钱,她就能够距离自己的大学梦又近了一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每一天,罗永兰都不想白白浪费。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前,罗永兰拿到了贵州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罗永兰:特别高兴,说不出来感觉,要改变命运,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

罗永兰的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拿到了这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这个布依族女孩来说,这是她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为了跟家人分享这份喜悦,也为了做好各项上大学的准备,罗永兰跟打工所在单位的领导请了假,决定回家一趟。

罗永兰的家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县,从县城出发,还要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在一段山间小路上停了下来。罗永兰的家就在这片山坳里。

罗永兰:爸爸,我被贵州财经大学录取了,计算机专业。

回到家,罗永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份A4纸大小的通知书让全家人爱不释手。

这是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布依族寨子,寨子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村里没什么资源,交通不便,种些玉米和水稻是村民们唯一的收入。多少年来,村民们都在梦想着能够有出息、走出大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布依族女孩罗永兰,在今年的夏天,把这样的幸运带给了这个村庄,因为罗永兰是这个布依族寨子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别的女孩要么嫁人了,要么就在打工。

除了几盏电灯,罗永兰的家里没有任何电器。但在墙壁上,却贴满了她在学校获得的各项奖状。求学的这条路上,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罗永兰付出了远比常人想象更多的艰辛。

眼下,好不容易拿到录取通知书,罗永兰又遇到了新问题。上大学的学费是4100块钱,再加上各项生活费用,一个学期下来需要近7000块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凑齐这笔费用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永兰说,一年前,75岁的父亲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手脚都肿了起来,丧失了劳动能力,大部分时间只能坐着和躺着。永兰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弟弟,弟弟和自己上学的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家里靠些卖玉米和一家人的低保勉强支撑。而如今,上大学的七千块钱费用该怎么筹,罗永兰有些担心。妈妈是这个家里支撑她上学的最大动力,也是她最亲的人。但是自从妈妈在一年前生病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也就没了着落。

罗永兰:她一直总会说,只要你读大学去,不管有没有钱,我都会支持你,没钱的话慢慢借。

妈妈去世后,全家没有了壮劳力,因为没有钱,罗永兰甚至想到了辍学,好在班里的老师和同学轮番上门做工作,罗永兰这才顺利的从高中考入了大学,成为寨子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喜悦过后,罗永兰又要开始为学费操心了。

为了省钱,直到现在,家里生火做饭还是用的柴。担心自己走后柴火不够用,这天刚一回到家,罗永兰就背上砍柴刀,叫上弟弟一起上山去砍柴。密密的树林里,罗永兰动作熟练。怎么砍柴省力、什么树木容易燃烧,她都了然于心。这是这个大山里的女孩子早已掌握的一项技能。

半个小时之后,罗永兰和弟弟各自砍了一捆柴火。背起这捆三十多斤的柴火,罗永兰和弟弟回家了。山路陡峭,有的时候必须一路小跑才不至于摔倒。生活的困境像这捆柴火一样,重重的的压在这个女孩肩上。

妈妈离开了,如今罗永兰完成了妈妈的心愿考上了大学,但是靠低保生活的一家人即使再省吃俭用,也无法凑足七千块钱的费用。从山上砍柴下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又说起了学费的事情。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不让父亲担心,罗永兰想独自承担起了筹学费的事情。罗永兰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就一定要走进大学的校门。

可七千块钱的费用究竟要怎么才能凑齐呢?这顿晚饭,罗永兰吃得忧心忡忡。

第二天一大早,罗永兰背上竹篓又来到了地里。

罗永兰:剥玉米挣点学费上学,因为现在家里面已经没有钱了,只能自己靠自己去赚一点钱,解决学费上的问题,很心酸然后很无奈吧。

罗永兰在这个夏天第一次尝到了独自面对困境的滋味。要想走出大山,她必须学着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家里的四亩地都种了玉米,虽然玉米并不值钱,但这是眼下罗永兰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她在玉米地里寻找了半天,找出了一背篓品质最好的玉米。

罗永兰:我们这边玉米一根卖一块钱的话,二十多块钱。

回到家,罗永兰赶紧生火烧水,她准备煮熟这一篓玉米,背到镇上去卖掉,挣一点上大学的费用。从罗永兰家所在的寨子,到掌布镇上,坐车需要二十多分钟,为了省钱,罗永兰选择了走着去。

罗永兰:走路的话一个多小时,不坐车的话,走路的话可以节省五块钱,五块钱如果对我家的话,可以买两包盐了,可以吃很久。

省下这五块钱路费,家里就能买两包盐。对于家庭贫困的罗永兰来说,她早已习惯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日子。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罗永兰来到了掌布镇上。

这天下午,罗永兰的玉米卖得并不顺利。她沿着镇子的几条街道走了好几圈,玉米一个也没卖出去。但罗永兰不想轻易放弃,她在掌布镇最热闹的区域找了一个位置,摆上了自己制作的纸牌,试图吸引人们来买她的玉米。可是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客人前来问津。从来没有类似经验的罗永兰不知道该如何招揽客源,就这样一个人孤零零的蹲在地上,等着生意上门。

就在罗永兰摆摊的这段时间里,摊位附近的好心人得知了这个女孩卖玉米的真实原因,纷纷伸出援手。 罗永兰的玉米在半个小时之内被抢购一空。一背篓的玉米卖了21块钱,虽然距离她上大学的费用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卖玉米的每一分钱进账,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都是希望。

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罗永兰还没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从镇上回到家里之后,罗永兰决定到妈妈的坟上去看看。

罗永兰:我考取了贵州财经大学,这应该让你感到很高兴了,但是你没能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你应该感到很遗憾,你走了以后,家里面的事情都没有人来做了。

为了将女儿抚养成人 父亲宁可20多年独身一人

贵州省平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深山区,生活相当艰难。为了改变命运,山区里的孩子发奋读书,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的贫困,很多像罗永兰一样的学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除了喜悦还有忧愁。

应届高中毕业生 杨胜玉:我要去读大学了,31号就开学了。

杨胜玉的父亲 杨昌飞:读大学,不像在家一样,接触面广。

杨胜玉:在家自己照顾自己,打雷时不要打电话,多注意点儿,开车开慢点,不要总看别人,看前面不要看旁边,我去哪儿不要担心我,我会注意的,我不会出去瞎逛的。

19岁的杨胜玉还是第一次这么安静的坐下来,跟父亲杨昌飞聊聊天。父女俩相依为命了了了19年,交流并不多,这已经成了父女间一种特有的相处模式。而此刻,饭桌上的杨昌飞一言不发的听着,像个孩子,女儿不停的叮嘱,反倒像个大人。

吃饭的时候,屋外下起了雨。这样的天气,让19岁的杨胜玉开始想念母亲。

杨胜玉说,每当打雷下雨,爸爸在外面给人家干活的时候,她一个人窝在自己的小房间,胆小的她就会格外想念母亲。17年前,杨胜玉的母亲不辞而别,留下刚满两岁的杨胜玉和三十岁出头的杨昌飞。

杨昌飞没有了妻子,杨胜玉没有了母亲。为了照顾女儿,杨昌飞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就近找些零工,并不稳定,父女俩的生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杨昌飞:那时候他们还笑话我,那时候梨子抬着卖的时候,我把她放到篮子的一头,另一头放东西,这样抬他们还笑,那是最难的时候。

为了赚钱养家,供养唯一的女儿,杨昌飞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儿。进入高中,杨胜玉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要一百多元,杨昌飞更是一刻都不敢停的下地干活儿、外出打零工。

杨昌飞:她考大学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跟她说那么多年来我的希望就是你的高考。

杨胜玉:感觉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东西,我没有见过,然后就会有一种向上的那种动力,就是别人可以过得那么好,我一样可以做得到的。

十多天前,杨胜玉拿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走出邮局的一瞬间,杨胜玉和杨昌飞都没有吭声,但毫无疑问,这是这个两口之家,这么久以来遇到的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

杨胜玉:那天就是我觉得什么东西它们都是好柔软,太阳照下来的时候感觉很柔和,外面的那些人看起来他们都很高兴,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那么的顺眼。

和罗永兰一样,七千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成了杨家父女俩面前的一道难题。光景好的时候,杨昌飞一年下来能赚一万多块钱,大部分时候,家里的几亩地不到四千块钱的收入,是父女俩唯一的经济来源。女儿的学费没有着落,父亲杨昌飞一筹莫展。

杨昌飞:我跟杨胜玉不是说了吗,实在凑不了学费就跟他们借一点,或者就去贷一点款,比如贷款去读书,我说回来你自己还那个钱了,我那么多年的,回来你贷款的钱你自己要还了,那天我跟她开玩笑的说,她笑笑地说到时候再说吧,是替她还的,想方设法也是要还。

虽说可以贷款、借钱给杨胜玉筹上大学的费用,但杨昌飞也不想闲着。这天一有空,他决定再到家附近的工地上去看看,找找零工。每次爸爸出去找零工,只要杨胜玉在家,她都会跟着爸爸一起去,这是多年来父女俩人的约定。

离家二十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正在施工的工程。杨昌飞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他仔细的向工地上的工人询问。转了一圈,杨昌飞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杨昌飞有些失望。

为了女儿学业不被影响,杨昌飞二十多年独身一人。杨胜玉了解父亲的苦衷,趁着吃饭的机会,跟父亲提出了深藏自己内心多年的一个想法,希望父亲再找个老伴儿。杨昌飞没有说话,只是反复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

杨昌飞:我就怕她影响她的学习,怕她有其它的压力,影响了高考,所以我就要等她到大学以后,我才能考虑我个人的问题,付出也是应该的。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2016年平塘县投入580万元免除普通高中阶段就读学生学费、住宿费,在贵州省内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对于像罗永兰和杨胜玉这样的寒门学子,除了可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外,地方政府也会有相应的资助。

除此之外,为了彻底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很多企业也开展了捐资助学的活动。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艳玲:我们根据家访的困难程度分为三个档次,一万、八千和六千,这是第一年的帮扶,以后每一年,我们根据孩子家庭困难的程度不同,然后按照解决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和部分生活费这三个档次来考虑解决。

2017年6月,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启动了“彩虹益路”助学行动,在平塘县挑选了15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罗永兰和杨胜玉都是这次帮扶活动的受益人。未来四年,她们都不用再为大学费用发愁。

针对这些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平塘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高考奖励政策,让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平塘县自2005年就制定了高考、中考奖励政策, 2016年,平塘县财政收入只有三亿元左右,但教育投入却达到了五亿元。2017年平塘县有贫困大学生626人,这些学生都会根据各自的需求,享受到资助。

平塘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 卢美亮:在平塘县的财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都还要抽出这部分资金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总体我们全县的从学前到大学的贫困生,总共有16600个左右,配合我们当地的这些教师,当地政府挨家挨户进行政策的宣传,对贫困生的程度进行了解,使得这些贫困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资助政策,给我们这些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半小时观察:各方助力 让寒门学子求学无忧

再过半个月,贵州的布依族女孩罗永兰和杨胜玉就要到大学报到了。在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扶下,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终于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扶贫行动中来,去改变那些贫困学生的命运,我们祝福像罗永兰、杨胜玉一样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19日 01:0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进入大学读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扶下,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终于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扶贫行动中来,去改变那些贫困学生的命运。(《经济半小时》 20170818 教育扶贫在行动:爱心成就大学梦)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