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0808 教育扶贫在行动:“寒门”难阻大学梦

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09日 01:2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重要通知

教育部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010-66097980、010-66096590,于7月21日至9月10日每天08:00-20:00开通。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www.xszz.cee.edu.cn/)和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查询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及相关规定,反映相关问题。

周敏150-8558-9474    焦欢欢151-2027-8712

经历了数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们,正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体会金榜题名的喜悦。然而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却还在为上学所需的费用而发愁。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他们能否顺利入学呢?

为省10元路费 姐弟俩背篓步行3小时

今年20岁的周敏,是贵州省桐梓县的一名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她考了470分,超过一本线14分。但就在短暂的喜悦过后,上大学需要的一大笔花销就让一家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今年已经70岁的周大寿,是周敏的父亲。长年患病的他,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吃好几种药,是个不折不扣的“药罐子”。

周敏是家里的老大,她还有两个弟弟,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十年前,父母离异,他们的妈妈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现在,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四口没有了收入来源,全靠政府每月600元的低保来维持生活。20岁的周敏,本来应该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然而命运却给这个天生爱笑的女孩,带来了太多的艰辛和苦涩。

这两间平房,是周敏现在的家。村里的施工队正在给他们家进行房屋修缮。几年前,他们还住在山下的老房子里,可是2011年冬天的一场大火,把他们的家烧为灰烬。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周敏一家搬进了现在的新家。这座外表看起来还算整齐的房子,里面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周敏睡觉的床就是一块用板凳架起的木板。水泥块撑着的板凳,是床铺的一根床脚。由于没有窗子,房间显得十分昏暗。

周敏:在外面光线比较好,我比较喜欢在外面看书,就是一个凳子,然后坐着就看了。我们这边住了大概有五年了吧。

周敏家的两间毛坯房,被隔成4个小间,作为卧室和堂屋。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摆设。一间堂屋的墙边,竹子编织成的背篓上,放着一个上了锁的朱漆木箱,这是周敏家唯一一件像样的家具,她说这里面锁着这个家里最重要的东西。

周敏:那时候我们家种的有烤烟,那时候弟弟们也比较小,我妈妈就在旁边随便给他们弄一床被子、衣服,就叫他们在旁边睡觉,我们就在那里弄烤烟。弄完了一般都是到半夜了,就一起回家,然后我妈妈去弄饭,我觉得那时候其实挺好的。

妈妈不辞而别,爸爸卧病在床,为了支撑起这个风雨飘零的家,从那时起,作为家中长女的周敏就一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的2亩地里,各色的应季作物,被她带着弟弟们打理得井井有条。

周敏:种地没有人教我们,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一起在地里干活,所以自己慢慢就学会了。

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周敏瘦弱的肩膀,更没有压垮她坚定的求学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敏的勤奋刻苦终于获得了回报。几天前,她从网上查到了录取结果,自己已经被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录取。可是听到这个好消息,父亲周大寿的心里却装满了苦涩。

周大寿:就是娃儿读书的事最发愁,家里生活就靠那点低保。读书的钱就没有,一点都没有。没收入的读不起啊。

周敏说,她的高考志愿,填的都是省内学费不高的专业,一方面节省费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时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亲。可是即便如此,一年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算下来也需要近万元,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周敏:我觉得贫穷它有时候,真的让我觉得很自卑的那种。但是就是因为自己很自卑,就想做什么事情都努力一点,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

那些课桌前的挑灯夜战,那些墙壁上的获奖证书,还有那些改变家庭命运的朴实愿望,是否最终都会因为贫穷,而变成没有意义的徒劳呢?

这天一大早,家里这个一直紧锁着的木箱终于被周大寿打开了,他从里面端出两个装着豆子的不锈钢盆。

周大寿:这几个鸡蛋,到街上去赶场,凑少成多,给你筹备点学费。

周敏家里养了5只母鸡,豆子里埋着的就是家里平时不舍得吃,积攒下的鸡蛋。这几乎是这个家能拿出的最值钱的东西了。

周大寿:这是我们自己的鸡生的蛋,千万不要卖少了。

周敏:鸡蛋一般都不吃的。

装好鸡蛋,周敏又背起背篼,来到自家的玉米地里。

掰好了二十几个玉米,周敏叫上小弟弟周沛,一同向镇上的集市出发了。姐姐背着背篼,弟弟则小心翼翼地提着鸡蛋。从周敏家到镇上的集市,有将近十公里的路程。坐车要10元钱。为了省下车钱,姐弟俩从来都是走着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周敏和弟弟终于赶到了镇上的集市。姐弟俩赶紧把玉米和鸡蛋摆好。又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有人凑过来,周敏赶紧上去推销。几番讨价还价,13颗鸡蛋最终以10块钱卖了出去,算下来,一颗鸡蛋还不到八毛钱。可是背篼里的玉米还一个也没卖出去,这使她更加着急。起初周敏有些害羞,不太敢跟人搭话,可是一想到自己着急用钱,她还是鼓足勇气豁了出去,主动向路过的行人推销起来。最后,菜市场的一位大姐买走了剩下的玉米。姐弟俩总共收获了21块钱。

在很多城里人看来,可能这连一顿快餐钱都不够,但对周敏来说,已是得来不易。不过,要筹够上学所需要的费用,这连杯水车薪都够不上。

这天上午,周敏来到桐梓县城,准备趁着开学前,找一份暑假工。可是,她没有工作经验,工作时间又短,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最后,一家手机店的老板答应给周敏提供一份发传单的工作。

周敏:之前没干过,今天第一天干。觉得第一次,有一点不好意思,有的人还不接,感觉就很尴尬那种,只不过发着发着就习惯了。

发完一摞,周敏又跑回店里,再拿一摞继续发。下午,征得店长的同意,她又抱着传单来到了附近的商业步行街。

虽然发传单的工作是按天算钱,并不会考核周敏发传单的份数,但是周敏还是干得很卖力,不放过每一位路过的行人。

周敏中午没有休息,一天下来,共发出了四五百份传单。她认真工作的态度,也打动了手机店老板。了解到周敏是个贫困学生,店主还主动给她涨了20块钱“工资”。

周敏:第一次发传单,挣了80块,觉得就很开心的那种。虽然有一点累,但还是可以坚持的,明天还要过来。

 一天打工十几小时 只为攒钱上大学

勤奋刻苦的周敏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极度贫困的家庭却无力承担她入学的费用。懂事的周敏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开学报到前她会一直打工,虽然每天挣钱不多,但是自己多挣一点,父亲的压力就能减轻一点,离大学校园就更近一点。而在贵州桐梓县,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同样在努力打工赚钱的高考生。

焦欢欢,是桐梓县的一名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她以文科465分的成绩超过二本线12分,被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录取。但是由于家庭贫困,焦欢欢上大学的费用至今还没有着落。

高考后第5天,焦欢欢就来到这家餐馆打工,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挣点学费。端盘子、擦桌子、拖地、洗碗,这些都是她要负责的工作,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到晚上,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只有在客人比较少的时候,她才能坐在角落里歇一歇。

焦欢欢: 1600元的工资,200元的全勤,每月一共1800元。自己找一点活干,能凑一点是一点。并不能说所有都压在我爸身上,他太累了。

这是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的大山深处,焦欢欢的家就在这里。这天,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的焦欢欢,专门请假回家看看爸爸。

这座用木头搭建的老房子,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焦欢欢在这里出生。八年前,焦欢欢的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没消息。现在,她们姐弟四个还有父亲,一家五口人依然住在这个老房子里。为了照顾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焦欢欢的父亲,这几年没法出去打工,仅靠种地维持生活,收入十分微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缓解家庭的压力,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焦欢欢萌生了辍学打工的想法,但却遭到了父亲断然拒绝。

焦欢欢:再穷再苦我都要叫你读的,他就说了,叫我不要有这种想法。直接说的,当时还把我臭骂了一顿。

这些年,为了维持生活,焦欢欢家欠了7万多的外债,前几年靠政府补贴修建的房子,一直也没钱装修。但日子再难,焦元明也始终没有让女儿放弃求学的信念。

焦欢欢父亲焦元明:将来肯定让她过好点的生活,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待下去,不要像我一样的。

然而,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开学了,背着7万债务,守着几亩薄地的焦元明,又能做什么来给女儿攒够学费呢?

焦欢欢:打暑假工,可能也只有两三千块钱,可能就这么多,然后我爸爸那里,可能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反正现在家里是没有存款的。

一回到家,焦欢欢就在家里忙里忙外,下午,妹妹上山放牛,她和父亲背起背篼拿着锄头赶去地里挖土豆,一边也在旁边割些喂羊的草。土豆挖完了,草也割完了。他们又背起背篼,准备下山回家,路上也聊聊心里最想说的话。

焦元明:这个你不要考虑,万一没有我借贷,找人借,反正也要你读书。好好读书,好好努力点,大学四年出来,安排好一点的工作。

焦欢欢:我填的志愿基本都是师范类的,我想像我的老师一样,把知识带给我们那里的人,让更多人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我也希望他们和我一样,能为我们那个小山村做一点贡献。

深处大山的孩子心里清楚,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事实上,“教育改变命运”既是源自自身发展需求的切身感悟,更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

这天一大早,周敏就和父亲就一起赶到了桐梓县教育局。在这里排队的,都是等待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最近一段时间,桐梓县教育局每天都要办理上百份助学贷款。

贵州省桐梓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

员范正尧:针对每个学生,只贷学费和住宿费两项之和,加起来有多少就是多少。针对专科和本科来说,最高金额是8000元,但是如果两项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不到8000元,能贷多少就贷多少。

范正尧:周敏,叫你爸爸一起进来签字,你名字签到这里,稍微写大一点。

审核完周敏的贫困证明、录取通知书等和贷款申请表,不一会儿,周敏的助学贷款就办好了。父女俩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前还在为上大学一筹莫展的一家人,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

周敏:现在住校费和学费都解决了,大的部分都已经解决了,就差生活费了。接下来就去打一点假期工,继续打假期工那些之类的,挣一点生活费。

在排队的学生中间,记者看到焦欢欢也在这里了解贷款详情,等通知书下来,她就可以过来贷款了。

记者在贵州省桐梓县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像周敏和焦欢欢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每年可申请获得1000元的扶贫专项助学金,同时,本科生和专科生可分别获得3830元、3500元学费补助;另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学生每学年最高可贷款8000元,研究生每学年最高可贷款12000元;同时还对大学新生入学资助路费,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2016年,贵州省桐梓县共有4732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度达2860万元。

贵州省桐梓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伟:精准扶贫户的子女,我们要保证他能上起学,能上好学。他的资助首先我们可以给他的,一就是我们的贷款,第二个有个精准扶贫专项资助。我们的这上面的资助,全部他都能享受。然后他还可以根据他考取的院校和他的分数,来享受我们社会上给予的资助。

【半小时观察】:教育是脱贫的持久力量

节目中我们看到,出身寒门的大学新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收获,但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们无一不是喜忧参半。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为了最终能走进大学校园,周敏、焦欢欢都在暑期里努力打工赚钱。更欣慰的是,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慈善机构,都在向包括他们在内的寒门学子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实现大学梦,铺平道路。“扶贫先扶智”,一个从贫困中走出的大学生背负的不仅是整个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脱贫的希望,祝愿这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刻苦求学的学子,走过坎坷便是坦途。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09日 01:2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母亲出走,父亲病重,小背篓承载着沉重的大学梦;卖鸡蛋,打餐馆工,饱受生活困窘的他们渴望走进大学校园。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慈善机构,都在向寒门学子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实现大学梦,铺平道路。(《经济半小时》 20170808 教育扶贫在行动:“寒门”难阻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