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盒饭已成过去式?网络订餐新平台上线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堪称世界一流,但是高铁的餐饮服务水平一直难以满足旅客的需求,不少旅客对高铁盒饭的价格、质量等问题颇为不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网络对22.6万人进行调查,93.6%受访者认为高铁盒饭太贵,80.3%受访者坐高铁时即使赶上用餐时间,也不买高铁盒饭吃。
对此,铁路部门其实也在推进高铁餐饮的市场化改革,从2017年7月17日起,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西安、沈阳、长春、武汉、济南、福州、厦门、长沙、成都、重庆、兰州等城市的27个高铁客运站旅客在购票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订餐,为自己购买一份高铁“外卖”。此次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向社会开放度比较大,符合规定的餐饮产品均在12306网明码标价,供旅客选择。
“讲究”提升用户体验才是高铁餐饮的硬道理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财经评论员吴伯凡认为,以往的的高铁餐饮内部运营效率非常低,保质期90天的饭食本身也让很多消费者不能接受,而且冷链运输成本很高,导致的情况是又贵又不一定赚钱,所以与其这样的话,还不如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让那些在成本控制能力在保鲜,新鲜度、口味等等有优势的企业直接到平台上,无形当中迅速的提高了效率,迅速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邻国日本成熟的列车餐饮文化,吴伯凡说到,这是一个消费习俗的问题,很多人在火车上吃饭就是为了充饥,就没有太多的去想过口味、多样性,过去坐绿皮车的时候还有对于吃的预期,走到哪的时候买什么,但现在高铁速度太快,停靠的时间太短。我们的“将就”和日本的“讲究”,是完全不一样的。最重要的还是消费决定最终的供给,如果大家在乎特别讲究了,供给也会讲究起来。
对于高铁这样一种本身就比较高价的出行方式,吴伯凡表示,就像头等舱的逻辑,除了从A地到B地这样一个核心的需求之外,它加了很多其他的体验,很多消费者是愿意为了这些体验而花多出1倍甚至2倍的价格的。
全新规则掀起新的场景革命,传递美食文化提供更大想象空间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中国社科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谈到,这个事件的意义还是比较深远的,因为翻开历史来看,高铁餐饮的服务或者是更广泛的意义说,铁路的餐饮服务化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自营的封闭运行,从原材料采购到运营、服务,所有的都自己做。第二种就是委托,委托第三方专业的餐饮公司,国外已经有了很多模式,日本等国家都做得很好。第三种模式就是合作,一方提供渠道,另一方提供产品和服务,共建一个第三方公司来合作。而现在高铁的做法实际上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做一个平台来吸引商家入驻。尽管现在游戏规则还不全面,下一步要着眼于这个游戏规则是否意味着高铁原来下属的餐饮公司能和其他的餐饮公司具有同等的竞争权利。
荆林波提到,高铁的订餐和飞机订餐不太一样,首先高铁的上下频率是很高的,范围、就餐的时点也是很具体的、很聚焦的,另外铁路的餐饮是不包含在车票里面的,机票一般里面是隐含的。去年的整个全国的高铁运送了1.43亿人次,但其中订餐的人低于5%,随着以后乘坐人次的继续增长,提高就餐率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假设把这个市场要再做大,荆林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只限于在路上的特定场景餐饮,要把它看成是怎样把各地的美食延长,也就是说下一步高铁、铁路总公司要借助外卖平台的运输和各地的商家把美食打通,那才更有意义。现在消费者的选择非常多样化,中餐对火候、温度等都很有讲究,对配送的时间、温度和体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一场传统的铁路加上现在的高铁的场景革命,怎样去体验美食,体验旅行过程的享受,再把当地的文化再传播出去,这里面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赵悦:宅基地“资产化” 让村里“活”起来
7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和央视财经评论员赵悦做客《央视财经评论》。二位嘉宾围绕我国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推进,以江西省余江县改造“空心村”为例,探讨未来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在节目中,赵悦表示,农村地区宅基地导致的最大问题是“散”和“乱”。通过土地的确权整理,把这些占用的土地集约起来,把以往的宅基地当做一个指标来看待。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农民住进新居,也能让原先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农村的再发展,同时,可以使得农村拥有更多的集体产权,增加更多的资产。
在谈到宅基地改革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时,赵悦说,宅基地改革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大系统内的一个配套性的改革。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改革”,比如“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农村的集体资产增加了新的活力。宅基地的改革,通过与其他改革的相配套,使它不仅仅关系到土地、住房,更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到农村资产性的变化,让“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同时发生。通过宅基地改革,把土地腾出来,使这些土地成为集体的新资产,再通过办企业或出租形成相应的回报反馈给农民。
关于改革推进的过程,赵悦指出,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片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充分发挥村集体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尊重村民的个人自愿,要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因为尤其是对于“有偿”、“无偿”的问题,村集体会更了解具体的情况。此外,赵悦认为,对于村民自愿退还宅基地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要让参与改革的这些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利用整理出来的占用土地,为村民建新居,把富裕出来的面积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房子有了,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生活也更加现代化了。
对于未来宅基地改革的推进,赵悦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通过这次改革“唤醒”宅基地的资产属性,让它发挥自身最大的活力。赵悦指出,宅基地的房屋建设和贷款问题,已经有些地区在尝试探索了。按照现行的相关法律,宅基地的建房只能在本村内进行,即使是那些原居民不要了的宅基地也只能在集体范围之内“交易”。有些村民想要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但其中仍存在许多法律的障碍。一些地区尝试将“村”扩大为“乡”,实际上就是想让宅基地变成一种资产,让它“活”起来。对村民来说,可能他暂时用不上这个“资产”,但是通过让土地“活”起来,以后无论是创业还是建房,都能有更多的资金。
郑风田:通过宅基地改革 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与互动
在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们用来自建房屋的土地称之为宅基地。长期以来,对于宅基地我国实行的是“一户一宅”政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农户出于自己的诉求或家庭的变故,使“一宅”变成了“多宅”。显然,这些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并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邻里矛盾、耕地减少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但是在江西省余江县,经过了五年的改造,原本的空心村逐渐消失了,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针对农村宅基地改革,《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和央视财经评论员赵悦,共同探讨农村的发展与建设。
郑风田在节目中表示,“一户多宅”的现象是地区性的,在村庄里一旦出现个别多占住宅的农户,其他户很可能会跟着去占。私占宅基地有几个坏处,一是会占用农村的承包地、耕地,二是造成巨大的闲置资源的浪费。
在谈到宅基地改革的意义时,郑风田说,这个意义有四个层面:
一是让“一户多宅”的居民把多余的东西退回来;
二是不能只把旧房子退回来,还要利用这些土地建设基础设施,以及通过改进让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
三是对于那些外出务工并且不再打算回到农村的居民,他们退还宅基地的同时应被给予一些补贴,让他们能够在城市里买房;
四是对于那些想要回村养老的居民,政府可以利用他们退还的宅基地建一些养老房。
郑风田表示,目前,全国农民所占宅基地面积达二三亿亩,和城市建设面积差不多,但是它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却很少。整理出来的农村宅基地,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服务等第三产业,而不能只占有却不利用。
目前,农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退还宅基地,对此郑风田认为,当老百姓看到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并且在这件事情上大家都是公平、平等的,他就自然就会同意了。宅基地的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关,它可以把多余的、腾退的指标所换来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可以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质的改变。
对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互动”的问题,郑风田认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资源没打通。一方面,大量农民在城市打工,但是买不起城市的房子,另外一方面,老家的房子在那儿闲置没有人住。这就需要通过打破城乡之间的资源阻隔,让愿意在城里生活的人,把他在农村的宅基地退还回来,而让那些在城市里面待得不舒服的人可以回到农村养老。通过这样的探索,去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和城乡要素的流动。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7月12日 23:1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中国铁路首次将餐饮服务业大门向社会开放,7月17号起,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将推出高铁动车网络订餐,什么样的菜品会出现在菜单里,味道好不好,价格贵不贵,一起期待。告别空心村,回归一宅一户,农村宅基地改革如何深入推进,集约土地,规划新农村,宅基地改革如何给农村发展带来活力。(《央视财经评论》 20170712 高铁订餐 开启“逛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