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70703 应对强降雨 防灾救灾在行动

来源:央视网2017年07月03日 23:2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湖南长沙:曙光垸段大堤溃口 上千人受灾

7月2号14点30分左右,湖南省长沙市曙光垸大堤出现一处溃口,溃口迅速扩大,河水涌进曙光垸内,被淹面积上千亩,导致东四岗村和团圆村音1000多人受灾。大堤出现溃口后,当地迅速开展抢险工作,组织人员疏散转移,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大部分都投靠亲友,其中147人被集中安置在附近的白竹小学音和团然音幼儿园。

7月3日湘江水位出现下降,浏阳河水位也回落较快,抢险指挥部做出暂不封堵溃口的决定,目前垸内积水正在外流,1000多名垸内群众妥善安置,计划约一周后,曙光垸的堤段将进行全线修复。据了解,目前湘江下游支流浏阳河、捞刀河均以出现洪峰,水位在缓慢下降,有利于湘江长沙段洪水下泄。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从今天到5号长沙雨量较小,但由于水位依然远超保证水位,当前长沙的防汛抗洪压力依然巨大。

6月份,湖南省的降雨量,相当于五个洞庭湖的平均水量,最新的汛情和防灾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国家防总办公室技术信息处处长杨昆表示,6月23号到27号降雨,当时我们预报了雨区会北抬,会减弱,但天有不测风云,雨区没有北抬它只是向西移动了,然后范围更大,强度更大。

6月27号前,降雨分布的是在江南、华南这一带,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湖南洞庭湖区,还有广西一些地方,桂江和柳江这些地方都有比较大的降雨,然后发生比较强的大的洪水。这都是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这些地方降雨是特别的集中。

杨昆(国家防总办公室技术信息处处长):7月1号到2号,到3号,有个明显的下降的过程,长江上游水库的流量是在27000左右,要是不调控的话,实际上是长江上游的水库群把它上游的水又给拦住了,拦了几千个流量。看它的出流,以前是20000多,到现在,到今天8000左右,它把70%的水都拦在它的库区里面了。

它不拦会抬高城陵矶的水位抬高大致上1米。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洞庭湖周边包括城陵矶附近的水情基本上都是超警、超保的,说明湖南的形势非常严峻的。城陵矶的水位现在是34点,这是7月3号下午4点的,34.47,它的保证水位是34.55,如果说城陵矶这个站超过了34.55,它就会要求周边去进行蓄洪,这是按照调度规程来讲。

国家防总办公室技术信息处处长杨昆表示,长沙,现在是39.25,下午4点多的水位,依然是超过1998年,超过1954年。历史上是1998年最高,现在比1998年还要高。气象预报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因素太多,现在我们还没有清楚地了解到,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强降雨,像这种突发的降雨特别难以预报。作为气象变化来说,有显著的特点是,降雨的天数减少,但是强度增加,本来我们国家就是降雨不均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了洪涝灾害,现在气侯变化导致了更加的不均。

最可怕的就是像湖南这种降雨了,它是突发,然后持续时间很长,你看在前期,我们那张图上也可以,刚才第一张图上也可以看得到湖南降雨,当时从23号到27号它已经很多了,然后到了28号开始,这一轮降雨又很大,这样会导致它突然饱和了之后,有降雨,马上就产流,而且产流的比例非常之高,非常之快。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表示:现在对于湖南来说,这一次的确超过了1954年和1998年, 1954年和1998年是全国性的大型的洪灾的年份,湖南这一次超过了,对于湖南来说压力非常大。但要放在全国的范围内,国家气象中心的一个研究资料,从1981年到2010年这30年期间,全中国总共发生过809次大的洪水,就是大的暴雨天气,基本上每年达到27次,而27次大多数又集中在从4月到8月这个期间,而且在长江中下游这个流域里面比较集中,所以在长江中下游领域里,不是湖南就是四川,或者是湖北等等这些地方,总会有大的这种灾情,所以不知道哪一个地方,可能是今年是你,明年是他,就会产生一个历史的最高水位。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我们现在预测今年总的降雨量和到底每一个具体的地方暴雨的量有多大,这个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今年整体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平的一个年份,但是具体到在某一个省的某一个地区产生巨量的这种降雨,产生它的历史最高的流量的话,这种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在中国来说这是常态。

从数据表明,从2000年以后,整体上我们国家现在灾害所产生的死亡人数,大多集中在什么,在一些小的河,小的流域里面,还有一些地质灾害所引发的,所以从总体上来说,灾害导致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但是它不再发生在一些,比如说像一些城市或者是大的流域里面,基本上出现这种猝不及防的这些小流域和它产生的地质灾害这样一些地方。

多个二线城市打响“大学生争夺战”

又是一年毕业季。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795万,增量和增幅均超往年。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持续收紧。而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以武汉、成都、长沙和西安为代表的多个二线城市,则密集提出了一系列留住百万大学生或者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

针对多地出台的“人才新政”,7月3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探讨“人才新政”的新亮点,以及如何向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线城市为何会打起人才的“争夺战”?这些城市需要依靠什么来吸引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表示,“大学生争夺战”的背后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部分二线城市之间竞争激烈。目前,国家的城市体系发展战略有所转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收紧了落户门槛,这对于二线城市而言是一个改进城市品质的大好时机。同时,在人才争夺的竞争中,人才本身在城市的定位中也是分层次的:对于高端人才,城市提供的政策优惠的含金量会更高。第二个方面,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在经历转型,而这些二线城市纷纷抢夺人才、提高城市品质,这实际上是在对接国家新的战略,使得国家转型的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地。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指出,现在积极参与到“人才争夺战”中的这些城市,像成都、西安、武汉、长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当地大学非常多。比如,武汉的在校人数是全国第一,大学的数量是全国第二。同时,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沿海城市而言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具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洼地。但是,这些城市在人才方面更多的是“输出”,学生在这里念了四年书,毕业却都去了北上广和沿海城市。所以,这些城市想通过更多的办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前景,把来这里念书的学生留下来,这些对于中部大型城市的发展前景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此外,杨宏山教授补充道, 985、211等高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实际上是留住了一个人才,是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实际上也是对城市的房地产发展的贡献。

据调查,大学生对于工作首选的去处,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43%,而选择二线省会城市和三线城市的人数比例,差别并不大,分别是32%和24%。该如何看待这个比例?

杨宏山教授认为,这些比例能够反映出今天大学生的真实心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能够表现出不同城市各自的就业机会与发展潜力的差异性。实际上,相比二线城市,一线城市不仅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多,它的就业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更大,公共服务的完备程度也比较高。同时,随着二线城市快速的崛起,二线城市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和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在日渐缩小。

财经评论员刘戈表示,对于真正优秀的大学生来说,相比户口,他们更看重的是机会。现在仍有许多大学生选择去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在他们的印象中是机会最多的,有没有户口并不重要。而对于成本洼地的二线城市而言,它们能不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能不能让优秀的大学生觉得来到这个地方和去北上广深有同样发展的可能性,这些才是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

对于“怎样把在一线城市读书的同学吸引到二线城市”,刘戈认为,最关键还就是看城市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在以前,许多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都把他们的总部或者重要的生产基地安排在沿海城市,或者是一线城市。但是现在这些成本并不划算了,于是一些大公司开始把他们的基地、科研基地、生产基地纷纷搬向中部,包括武汉、成都、重庆,这对于二线城市来说,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项目,同时也能拥有更多、更宽松、更加积极的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这样一来,这些二线城市就可能会吸引到这些,比如说在北京或上海念书的学生。

最后,杨宏山教授总结说,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的就业机会。第二个要素是发展潜力,实际上这种发展潜力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关的。第三个因素是城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宜居的环境,它是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撑所打造的一个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等这些设施。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7月03日 23:2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湖南、广西、江西、湖北、安徽等地有60多条河流7月2日发生超警以上水位洪水,湘江下游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水位的洪水。7月1日,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形成,针对汛情,国家防总启动长江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强降雨导致湖南、湖北、广西、安徽等地多城市内涝严重,受灾人数不断攀升,湖南、广西等地还有民众因灾死亡或失踪的报告。(《央视财经评论》 20170703 应对强降雨 防灾救灾在行动)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