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泥里钻出的土宝贝 20170504

来源:央视网2017年05月04日 23:1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听说这片地里有宝贝,张苑怎么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理事长 龚显福:这一般人都看不出来的,我的宝贝就在这地底下。

记者 张苑:啊?到底是什么呀?

龚显福:看到没有,宝贝来了!这用我们本地话讲叫泥丁。

张苑:你看,这个泥丁像不像一个橡皮子弹?我以为它是那种软软的绵绵的,其实还挺硬实的哈。闻上去也没有什么腥味,没有异味。摸上去,它还有一种纹路的感觉,一种像皮革一样的质感。

诶,张苑还真说对了,泥丁,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也叫泥虫、土钉,隶属星虫动物门,革囊星虫纲,革囊两个字就是这么来的。泥丁体前端有一较长的能伸缩的吻,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主要分布于温带至热带海域,我国北到山东,南到两广、海南沿海均有分布。那他们养这泥丁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琼珍:泥丁它营养很丰富的,铁的含量特别高,可以补血,在广东那边,还有我们这边喜欢拿来煮汤。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肖珊:吃到后印象肯定深刻,因为它味道很鲜美。

没想到,这看起来不起眼的泥丁,还是个美食呢。不过还真不能小看它,在东兴人的眼里,那可是很受欢迎的。

消费者1:买泥虫啊。

消费者2:经常买,天天买。

消费者3:这一般用来做汤,或者煮一些粥,都比较不错的。

消费者4:小时候就吃过了,好吃。

正如老人所说,泥丁是当地人长久以来的美食,直到现在,每天当海水退潮之后,在质地松软的泥质海滩上,总会出现成群结队的采挖泥丁的人们。那在什么样的地方能找到泥丁呢?

张苑:大姐,像这个地方有吗?

广西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农民 黄姐:有啊,你看,这洞口下面就有这个。树旁边有,还有草边有。

张苑:您一天挖多久啊?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农民 范文清:挖三个小时吧。

张苑:能挖多少呢?

范文清:两三斤,卖100多元,小的几十元。有时候30元1斤,有时候25元1斤。

看中了泥丁的市场效益,两年前,龚显福开始进行泥丁的人工养殖。当地有不少离海较近的地方有不少的低产田和抛荒田,正好能够利用起来。

张苑:一般在野外的海滩上啊,一平方米能挖出三四条泥丁已经很不错了,那在龚显福的养殖基地里,一平方米能挖出多少泥丁呢?我们来挖挖试试看啊。

据说,最深到地下30厘米的深度都还有泥丁呢,张苑,你也帮忙挖挖吧!

这批泥丁是龚显福去年6月撒下的幼苗,到今年6月时就达到预计的上市规格了。

龚显福:我们泥丁的上市标准就是1斤在100条~120条左右。

那现在还差多少呢?张苑决定给他出个难题。

张苑:那这些呢?

龚显福:这个估计是1斤130条左右。

张苑:那咱们数数啊。1,2,3,68条,你是多少?

龚显福:61。

张苑:那加起来是129条。你刚才说多少?

龚显福:130。

张苑:哇,就差了一条啊!太厉害了!

平时,龚显福偶尔会拿把铁锹下到田里,这里踩踩那里杵杵,他这是在干什么呢?

原来,对泥丁来说,泥土太干太硬是很不利于他们生活的。最好是见干见湿,它们能钻得动,同时,钻完之后的洞穴又能在泥土里保持得住为宜。

在天气不是太热的时候,出土以后暴露在空气中,泥丁存活三两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时它们的身体基本就保持着收缩的姿态,看上去就像一动不动的样子,任你怎么生拉硬拽都会保持体形。

呦,这些泥丁怎么动得怎么欢实啊?呵呵,这是因为我们把镜头快放了10倍,其实本来是这样的,您能看得出来它们真的在动吗?

这泥丁真的是有点泰然自若的样子,就算是把它们放到它们最喜欢的泥土上去以后,乍一看也像是无欲无求似的傲然不动。那它们到底是钻还是不钻啊?钻的话又是怎么钻的呢?我们给泥丁准备了三种不同质地的泥土,然后把镜头快放,您再来仔细看看。

第一种粗砂含量较高,我们把镜头快放20倍,你看,它们完全能钻得动。不过野外这种砂质的海滩一般不出产泥丁。

第二种是非常细的土,镜头同样是20倍的速度,你看它们钻起来比刚才钻砂土快多了,几分钟就钻了10几厘米深。但这种土含水量太高,同样不适于它们生存。

第三种就是从养殖基地的田垄上取的土,这应该没有问题吧?但是你看,仅仅是因为我们之前把土压得太实了,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仍然无法完全钻进去。

所以,一旦观察到地里的土太干了,龚显福他们就会及时地往地里放水润润土。不过养殖泥丁也没有这么简单,我们试着把它们放入淡水,很快泥丁有了异样的表现,记者张苑赶紧把它们从淡水中捞出。

龚显福:我们正常的泥丁挖出来的话,它很硬,它会缩成皮球的样子,是不是?现在缩不回去了。

泥丁最适宜的水的盐度是在千分之十五左右,我们将水的盐度调高,并重新把泥丁放入水中。不久,泥丁逐渐恢复了正常。

有了适宜的生活环境,那他们都喂泥丁吃什么呢?这是龚显福他们自己配制的泥丁专用饲料,主要成分是鱼粉、麦麸、豆粕等。这些饲料撒在田垄上,几天后会融汇到泥土中。每亩地一年的养殖周期,只需要1500~1800元钱的饲料成本。

可是泥丁的动作实在是太缓慢了,本身又没有任何的防护能力,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外,白鹭、鸭子、螃蟹等等都会把它们作为美餐,所以它们只有把自己完全隐藏在泥土里才是生存之道。

到了夜晚,四处一片寂静,泥丁就会从地下几十厘米深的洞穴里,沿着自己的通道钻到接近地表的位置,然后伸出长长的吻部贪婪地吸食养料。它们的动作依然极其缓慢,只有被打扰时才会猛地缩回洞穴。

可是,看上去这泥丁生活的环境怎么是脏兮兮的呢?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琼珍:看起来是脏,但它主要是油泥,它并不是那些有机质。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肖珊:泥丁它其实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是挺高的。

李琼珍:如果环境受过污染的地方泥丁基本上是不可能生长的,有害有毒的那些环境泥丁是存活不了的。

肖珊: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为环境清洁程度的一种标志,就是说这个环境如果能长泥丁的话,肯定没问题。

经过在养殖基地里一年的生长,这些泥丁终于可以上市了,那它们在东兴的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呢?

消费者:我们是做商品代购的,东兴本地的,每天都有很多订单下到我们这里。

销售商:我们每天卖200斤。

不过,离开大海,认识它的人还多吗?在广西首府南宁市街头,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市民1:不认识。

市民2:不知道。

市民3:我怕,不敢摸。

市民4:好可怕啊。

市民5:泥丁!好吃。

那泥丁在南宁的海鲜市场的销售又是什么状况呢?

南宁海鲜市场商户周绍春:一般一天就是拿两三斤回来卖,有一些人知道但是不敢吃,喜欢吃的人才会买,一般没见过的基本很少买的。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肖珊:产量并不高,而且因为沿海的居民都很喜欢吃它,其实基本上产量过去都是在海边消化完了,很少往内陆卖,基本上大家认识很少。

看来这泥丁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的。接触了这么久,张苑也很想尝尝它到底吃起来会怎么样,不过,在烹制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要完成。

张苑:你看,吃之前啊,要对泥丁做下处理,处理过后呢就是我手上这一篮的样子了。诶,它到底是怎么从这样变成这样的呢?

农家乐经营者 杨艳春:把里面翻到外面而已。尾部钻一个洞,然后从这里穿过去,穿过去就行了,然后拿出来。这里,肠子去掉,对了,学得很快。

来的都是客,就在养殖基地的院子里,龚显福支起了桌子,摆好了餐具,一来看看他养出来的泥丁是否能征服福建客商施先生,二来,也让跟泥丁亲密接触了几天的张苑尝尝它的味道到底如何。这时候,他用的是简单至极的做法,白水涮着吃,两三秒钟,口感正好!

张苑:哇,没想到这泥丁这么好吃哈。它吃上去是那种脆脆的,甜甜的,有点嚼劲,不是那种绵软的感觉。真的太好吃了!

采购商 施文彬:很爽脆,还有回甘的感觉。

这样的美味当然不只有一种吃法,泥丁粥在东兴富有盛名。

在东兴人的传统美食中,海鲜是最重要的一类,不过在各种名贵的鱼虾蟹贝之外,当地人对泥丁却有种特别的钟爱。它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牛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智的功效,被誉为海中的“冬虫夏草”。过去青壮年都舍不得吃,一般都留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有机会吃到了自然是大快朵颐。

如今,广西东兴市已有几十家农户开始养殖泥丁,总养殖面积600亩左右,并成立了天龙星虫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家共同通过养殖泥丁致富。由于目前泥丁的人工繁育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养殖户们投放的基本都是海滩上采捕的天然苗种。扣除苗种、饲料、人工等成本,每亩年效益在5千元以上。不过,您也看到了,养殖泥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市场也还没完全打开,您如果要养的话,一定事先要考察好了。

养殖户 叶孙林:六月份卖一季,到年底价格最贵,年底再卖一季。我养了5亩,一年大概赚3万元。

养殖户 梁世汉:我从去年开始养,养了3亩,除去成本净赚1万5千元吧。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人民政府镇长 罗恒:这个产业是利用改造沿海的低产田和盐碱地使农民转产,转产以后的经济效益直接推动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镇政府打算连续五年在政府的层面上对这个产业进行推广。

联系电话:广西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理事长 龚显福:13517508770

留榜要:13489435555

合作社:0770-7673200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5月04日 23:1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带您认识一种非常小众的海产品,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又难得一见。它们是打洞高手,常年隐匿于泥沙之中,它们只要一亮相,就有可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大餐。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觅它们的足迹。(《每日农经》 20170504 泥里钻出的土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