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也能"掘金"?这家企业让贫困户年收入过十万元!
在我国,三分之二国土在西部,三分之一的西部是沙漠,三分之一贫困人口在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穷的根本原因就是库布齐沙漠的存在,然而就在2016年,杭锦旗终于退出了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行列,实现了“人脱贫、旗摘帽”的目标。
【不毛之地变无公害基地 你吃的甘草原来竟是这样轻松长大的】
每天早上,何二成都要从去年搬进的新家出发,赶回之前居住的老房子忙活。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村民 何二成:每天早上7点半就过来了,就是给羊喂料 抱草 提水。
这四间砖房,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是何二成的父母当年建的。今年49岁的何二成之前一直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可就在2016年,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帮扶下,何二成所在的杭锦旗全部脱贫。然而对于刚刚脱离贫困线的何二成一家来说,生活的压力依然不小。
何二成:去年收成不行,玉米产量也不行,葵花 那个瓜子也不行,种了40亩基本上绝收了。
何二成2016年种了40亩葵花,可是因为雨水太大,全部绝收,地里的玉米要留作羊的饲料。靠着国家的种地补贴和当地企业的帮扶,去年何二成全家4口的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超过人均年收入4000元的贫困线。然而他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父母都需要看病买药,家里开销很大,生活非常紧张。
何二成家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地带,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产,当地农户收入微薄。59岁的吴直花,和何二成是同一个村的,之前也同样是国家级贫困户。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她一个人靠种地为生。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村民 吴直花:原来的房子黄河水淹了以后就没有了,就在独贵塔拉租的房子。
在2008年的黄河凌汛中,吴直花的房子被河水冲毁,她只好四处租房居住。直到2016年10月,吴直花才搬进了由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建造的新房里,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2016年,当地政府和企业还分别送给吴直花10只扶贫羊,并分给吴直花一个配套的羊圈,这对于家庭贫困的吴直花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吴直花:我那个大点的羊羔再过一个来月卖,能卖个四五百,养这点羊就够上我的生活费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在杭锦旗,像何二成、吴直花这样在2016年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户一共有1219户。脱贫不易返贫易,这是脱贫攻坚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刚刚脱贫的农户真正脱贫不返贫,也成为了眼下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早上八点,天下着大雪,郝亮舍就来到了办公室。今年47岁的郝亮舍,是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的党委书记。亿利资源集团是一家生态修复企业,而这家从库布其沙漠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这些年来,也是当地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郝亮舍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亿利集团库布其事业部的扶贫办主任。
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党委书记 郝亮舍:去杭锦淖尔村,现在叫杭锦淖尔亿利新村,我们以前实施过的一个甘草的长效的产业,来帮助他们解决贫困的问题。
雪大路滑,郝亮舍的车子不敢开太快。一个小时后,他总算赶到了杭锦淖尔村村委会,这一次他主要想和贫困户聊聊甘草种植扶贫。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郝亮舍首先来到了村民赵瑞家。今年38岁的赵瑞,和母亲住在一起,也是去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
郝亮舍:想不想种甘草?我们在阿木古隆吉祥农场给你划一片地,土地也不问你收租金,我们给你提供甘草的种苗,你负责自己往下种,再浇水 施肥 管护 除草,到了三四年成熟以后,你自己负责采挖,我们公司订单给你收购。
郝亮舍把公司甘草扶贫的方案向赵瑞进行了详细介绍,又找到了同村的吴直花。2016年7月,正是郝亮舍所在的企业给当地的贫困户每户送了10只基础母羊,加上政府还送了10只羊,这才大半年时间,如今吴直花羊圈里的羊已经明显多了起来,十个羊下了八个羊羔。
郝亮舍:一个是日工,你过来打日工,我们给你挣日工钱,另外一种就是我们给你提供点土地,看你根据自己的能力,你能种多少。一般我们能给在阿木古隆提供二三十亩。
郝亮舍为吴直花带来了两个增收方案,一边详细地给她讲解,一边拿出了准备好的两份协议。
郝亮舍:这个就是打日工的协议。就是给你们每户分100来亩地,你们负责浇水 施肥,然后到采挖的时候采挖。
这一天,郝亮舍在杭锦淖尔村总共走访了10个农户,他们都是2016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直到晚上八点,郝亮舍还没有下班,他还在为第二天的现场动员会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附近的十几户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就赶到了公司的会议室。郝亮舍一边给农户讲解种植政策,一边解答着他们心中的疑问。
郝亮舍:我们的药业公司可以全部回收这部分甘草,所以这个市场的问题销售的问题,大家也不必担心。
看到很多农户依然有所顾虑,郝亮舍决定把他们直接带到公司的甘草种植基地阿木古隆去实地看一看。几年前,现在叫吉祥农场的阿木古隆还是成片荒芜的沙漠,2013年,郝亮舍所在的企业改造治理了五万亩沙漠土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甘草和果蔬种植的基地。郝亮舍把村民们带到甘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请技术员给大家讲解甘草种植的注意事项。
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技术员:选苗是咱们公司和农户合作的,一般全是公司给你们把关,苗条是在30公分以上,一公斤在100到120株。咱们现在全是机械化栽培,一个犁带四行。
了解完甘草种植的技术,郝亮舍又带着村民们来到已经种了几年的甘草地里。拨开厚厚的积雪,挖开还在结冻的沙地,一根直径三四公分的甘草根茎露了出来。
郝亮舍:三年生的沙漠甘草长到这个样子,一亩地这样算下来每年的纯收入大概是在400多块钱,那么20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就是八千块钱,加上打日工的四五千块钱,是一万三,再加上大家养羊的收入,一年又是最少是五千块钱吧,这就将近两万块钱,所以大家彻底脱贫是有希望的。
看到沙地里的甘草长势很好,村民们都对种植甘草有了兴趣,而一旁的吴直花却还是有些愁眉不展。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村民 吴直花:我种这个地,我车也没有,啥也没有,也没有那么多资金。
原来,种植甘草需要三年的周期,也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吴直花觉得,对于她来说,更加可行的是到甘草基地来打零工。可是甘草基地离吴直花的家有将近30公里的路程,往返路途又实在太遥远。听到郝亮舍说,她可以住到甘草基地的职工宿舍,还有职工食堂,吴直花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布满愁云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吴直花:来这儿有打工的地方,挣点人工钱,我还能把我自己的养老保险交了,挣点钱 挺好的。
午饭过后,经过一上午实地的参观学习,村民们都纷纷围在企业会议室的办公桌旁,大部分人都决定同时签下甘草种植和劳务用工两份合同。虽然吴直花只签订了劳务用工的合同,但她心里还是掩饰不住地高兴。
吴直花:打工就是每天200块钱左右,我们国贫户比人家外面打工的高个七八十块钱一天,那就高不少了,九千多块钱吧打一个半月,以前我三年也收入不了那么多钱。
下午三点钟,所有的合同都签完之后,郝亮舍终于回到了办公室。
郝亮舍:签了大概有十几份吧,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路还长 还早着呢。这个是我们甘草扶贫的一部分,我们甘草扶贫要有600多户合作呢,这才有10十几户,工作才刚刚开始。
郝亮舍说,按照杭锦旗2016年的贫困户名单,共有国家级贫困户1219户,他们经过认真筛选,共有大约有600多户符合甘草种植的条件,因此这600多户也成为2017年实施甘草治沙扶贫的重点对象。
郝亮舍:我们做产业扶贫的这些事情,是把脱贫跟我们的产业结合起来,给他一个造血的动力,叫他有事可做,有就业的机会,有就业的场所,有就业的收入,这样他后续的生活就可以满足,也可以得到很大很大的一笔收入。
在郝亮舍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种文件材料,而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和扶贫有关。郝亮舍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效益工资的40%是与这个扶贫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亿利资源集团为什么会对当地的脱贫攻坚如此看重呢?
全国政协委员 王文彪:沙漠和贫困是有必然的联系的,哪有沙漠哪里就有贫困,我就出生在库布其沙漠,我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所以贫困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王文彪,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春节假期刚过,他又来到了这片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库布其沙漠。
1988年,亿利资源集团由沙漠深处的一家盐场开始起家。1997年,被沙漠所困的盐场苦于产品绕道运输带来的巨额成本,开始与当地政府共同修建第一条穿沙公路。而为了保住这条通往沙漠之外的“生命之路”不被沙漠吞噬,亿利集团开始了在库布其沙漠防风治沙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29年。先后研发出了100多项生态种植与产业技术,培育了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碱生态种子,在内蒙古等地治理沙漠1万多平方公里,形成千亿元规模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
实际上,1999年,亿利资源集团就开始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在库布其沙漠大规模推广种植甘草。如今库布其的甘草基地共有200万亩,当地很多农牧民都通过甘草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51岁的巴特尔,原来是库布其沙区的牧民,已经跟随亿利种了十几年的甘草。现在他的甘草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000亩,每年收入十几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牧民 巴特尔:甘草去年卖了十三万来块钱,这是去年打的甘草籽,六百多公斤籽,卖的价格是八万多。
像巴特尔这样的甘草种植户,在库布其沙漠现在总共有2000多户。甘草不但成为了治沙的先锋植物,也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沙漠种树也能发家致富 年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
这天下午,企业的会议室里,正在召开今年开春以来的第一场招标会。
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党委书记 郝亮舍:这个招标文件上也规定了,就是大家如果在同等情况下,民工联队和供应商里面如果有贫困户的优先,都有贫困户,贫困户多的也同样优先。
随着天气开始回暖,沙漠里新一轮的绿化养护工作又要开始了。拥有多年种树养护经验的陈宁布,也赶了过来。经过几轮谈判,陈宁布顺利拿下库布其沙漠里的一处生态养护工程。今年是他在沙漠里从事绿化养护的第20个年头。
66岁的陈宁布,是第一批跟随亿利在沙漠里种树的当地牧民。他所生活的刀图嘎查,就位于库布其沙漠深处。在库布其生活了几十年的他,对当年的沙漠生活记忆犹新。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刀图嘎查牧民 陈宁布:面条里面上下都是沙,那沙里头也有轻重的,上面那发黑色的东西,细密细密的那个在上面漂,你把面条吃完以后,你倒 底下是粗沙子,我那些小孩都吃过这些饭。
当年的库布其沙漠,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大片草场和土地被沙漠吞噬。肆虐的风沙给当地牧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陈宁布:那个地方好几户人家全部让沙压了,全搬走了。那个时候这个地方的沙丘很高,比我的房已经高出一米了,我也就不准备在这个地方待下去。
就在饱受沙漠侵扰的陈宁布,准备逃离这片“死亡之海”的时候,亿利集团开始在库布其沙漠修路、种树、治沙。看到希望的陈宁布选择留下,并加入了种树治沙的队伍。
陈宁布:我这还是包工程,我再召集一部分民工,我估计是一年十来万(元)纯收入,因此这就把穷的带动得都起来了,以前周边这些穷户真多的,可以说全带动起来了。
天气逐渐转暖,陈宁布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劳作做准备。
陈宁布:我用十个人,最起码先找七个穷的,家庭还不如人家的这种,我先尽他们。
陈宁布的种树治沙队现在有12人,其中8名是贫困户。而现在,像陈宁布这样的民工联队队长,在库布其就有200多名,他们不仅是沙漠治理的生力军,也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全国政协委员 王文彪:我们企业是个平台,我们有我们的技术 有我们的模式,那么这些生力军靠什么,主要靠当地的这些贫困的老百姓,如果没有我们这些贫困的老百姓,就没有我们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无论我们走到哪个沙漠,无论走到哪个生态的重要的重大项目,他们都是我们主要的力量。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王文彪就决定,未来5年通过投资生态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向我国西部和‘一带一路’地区输出库布其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模式,让更多沙漠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016年,亿利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腾格里沙漠等五地同时启动了“生态产业治沙扶贫项目”。王文彪始终相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 王文彪:我们2017年整个在西部沙漠以线为点,推出了近300万亩的公司加农户的甘草治沙改土扶贫工程,安排了2.5万人的脱贫任务。我们承诺未来五年我们再绿化沙漠一万平方公里,我们还要带动10万人脱贫。
半小时观察:
以改善环境为前提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从曾经的“死亡之海”,到今天的“经济绿洲”,从过去的“沙窝窝”成了现在的“香饽饽”,全国政协委员王文彪改造库布其沙漠的路,已经走了29年。
如今,环境变好了,效益上去了,群众也跟着致富了。这样的实践证明:要把黄沙遍野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仅要找准路子,用对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耕耘。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3月11日 23:2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库布齐沙漠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然而就在2016年,杭锦旗终于退出了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行列,实现了“人脱贫、旗摘帽”的目标。以改善环境为前提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从曾经的“死亡之海”,到今天的“经济绿洲”,从过去的“沙窝窝”成了现在的“香饽饽”。(《经济半小时》 20170311 代表委员扶贫路:沙漠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