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0203 春运进行时:钢轨上的“隐形卫士”

来源:央视网2017年02月03日 22:3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财经讯)春节假期结束,铁路又迎来了返程高峰。铁路人依然在用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守护旅客的安全。今天《经济半小时》带你认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隧道里刨冰,为钢轨进行体检,他们随时排除铁路隐患,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钢轨体检用上“超声波”,有无内伤一目了然

 

  26岁的宋阳,是一名大学毕业两年的女孩,她的男朋友在呼和浩特工务段上班,两人准备今年春节结婚;但到现在为止,她都不知道男朋友在铁路上具体工作的是什么。出于好奇,她想给男朋友一个惊喜。2017111日,距离春运开始还有两天的时候,宋阳决定搭朋友车去到男友工作的地方看看。

 

  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工务段耿庆沟路桥工区,27岁的王玉龙就是宋阳的男朋友。当宋阳坐车赶往这里的时候,王玉龙所在班组正集合队伍,安排刚接到的作业任务,到50多公里外的郝家圪楞隧道除冰,通俗地讲,就是用镐等工具,人工在隧道里刨冰,避免冰块刮伤机车或者造成更严重的事故。

 

  王玉龙所在班组,负责呼和浩特耿庆沟工务段的铁路安全,该路段地处内蒙古边远山区,由于气候寒冷,每年最困难和最艰困的铁路养护工作就是冬季,春运更是重中之重。

 

  从班组所在地到郝家圪楞隧道大约50多公里,但因为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又大多是沿村的土路,50多公里路,车开了1个半小时,才来到离郝家圪楞隧道最近的铁道围栏边,等候“天窗”作业通知。

 

  呼和浩特工务段耿庆沟路桥工区工长? 冯静波:“天窗点”内时间段(作业),最少就是70分钟,最长是120分钟。

 

  就在冯静波班组耐心等待“天窗”作业点的时候,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也是一片忙碌,这是个专门探测钢轨质量安全的班组,他们需要将几台专业仪器,搬到铁路上作业。钢轨铺上铁路,投入运行后,由于长时间承重列车,尤其受重型货运列车碾压,钢轨很容易疲劳,肉眼看不见的钢轨内核会出现一些断裂、气泡等伤损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春运”期间,由于加开很多车次,一旦钢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旅客客车的运行。

 

  所以,技术人员需要使用超声波探测设备对钢轨进行“体检”,如果发现内核有损伤,就要及时上报并拆换新的钢轨,确保列车安全行驶。超声波探测仪器主要通过仪器底部的几个探头来感知,技术操作人员凭超声波反馈回来的回波图谱,来判断有无问题。

 

  铁路上用的这种超声波探测设备,和医院的B超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靠超声波对物体不同部位的回波图谱,来分析判断钢轨内核有无断裂、气泡等伤损问题。

 

  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二工区工长? 岳智勤:主要分五大类:最主要一个就是钢轨的核伤,还有螺孔裂纹,还有就是轨腰部位的伤损,另外还有轨底裂纹,还有一个焊缝的伤损。

 

  这几种类型的钢轨内核伤损,对行驶的列车来说,都是重大安全隐患,必须防范于未然,这项重要的检测工作就落在了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工人的身上,他们必须保证春运期间列车的畅通。

 

  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二工区工长? 岳智勤:核伤的话危害是最大的,假如这个发展得厉害,就会造成钢轨折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导致了火车被颠覆了。

 

  不过,要做好检测工作,操作超声波仪器,不仅需要较强的责任意识,还必须要有熟练技术以及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流程。

 

  岳智勤:我们现在有三级回放,就是在工区等现场干完活以后,把这个数据首先拿到工区进行回放,然后车间进行回放,还有工务段一级回放,避免漏检。就相当于大家 三级的会诊。

 

 42岁的苏少智, 6年前被安排到检查监控车间探伤工区工作,苏少智一边抓紧学习,一边向老师傅、技术能手请教,凭着一股狠劲儿,几年下来逐渐成长为一名超声波探测高手。2017111日这天,他和同事接到检测任务,按作业要求,调整好超声波仪器后,在钢轨上一小段、一小段仔细探测。

 

  在经过一段钢轨时,超声波仪器,发出了不一样的回波声音,苏少智和同事赶紧查看显示屏上的回波图谱。难道这个点上有问题?

 

  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二工区 工作人员:来再往前一点,这里是多少?这下174174 还在断面上,那就应该是那个回波。我再从中间走一下,在后面。

 

  检查探伤班组在一米一米仔细探测,而隧道“除冰”班组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等来附近火车站发出的“天窗点”作业指令。王玉龙所在班组,赶紧集合点名,按作业要求,将人员、所带工具现场拍照上传给调度后,带队向隧道走去。

 

  年轻打冰人扎根铁路隧道 不愿家人为自己担心

 

  郝家圪楞隧道2007年建成使用,隧道全长1872米,它位于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线上,尽管这是一条专门运送煤炭的货运专线,春运期间大批年货物资以及煤炭都会经过这条铁路运送到千家万户。由于春运的季节都在冬季,而隧道所在山坡地下水丰富,加上当地冬季气温通常都在零下二、三十度左右,从隧道里渗漏出的地下水,很短时间就在隧道两边的墙壁、弧顶结冰,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冰块,列车通过时,很容易发生剐蹭,影响列车行驶安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随同王玉龙所在班组,刚进隧道20多米,就看见隧道一侧的墙壁有一大块积冰。

 

  呼和浩特工务段耿庆沟路桥工区班长 王建成:这种冰,我们就是站上梯子,从上面一点一点,从中间开个缝,一点一点往下砸。但是不能超过接触网,半径两米以外的距离作业。

 

  在王建成的提醒下,记者注意到,这一大块积冰上面是高压线的回流线,如果除冰作业时,不小心靠近两米的距离,很可能被电流击伤,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在现场随同作业的工长,赶紧提醒用镐刨冰的王玉龙,确定除冰的方法。

 

  呼和浩特工务段耿庆沟路桥工区工长? 冯静波:从中间开口,意思把两边震松,震松以后从侧面一刨冰,就下去了。

 

  几分钟不到,王玉龙脸上就挂满四处乱溅的冰渣,又因为用力刨冰的原因,王玉龙脸上不停地冒汗,一热一冷,让王玉龙很快感觉体力不支,只能干一会歇一会。

 

  王玉龙告诉央视财经记者,3年前第一次除冰时他感觉非常吃力,自己从来没有想到在铁路部门工作竟然还有这样的重体力活,开始的时候,他这个20多岁的壮小伙有时也感觉吃不消,但随着除冰次数的增加,很快他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也慢慢地习惯了。而在整个除冰过程中,难点比较大的是,有的冰块因为位置的原因,用镐刨冰,很难发力,有时候为除一块冰,都要花很长时间。

 

  王玉龙:下面的还好点,上面的比较高,站在梯子上根本没法发力。这冰非常坚硬,会敲很长时间,整个在梯子上人身体都是酸的,不光胳膊用力那种。

 

  王玉龙说,今年隧道里的积冰,还不算严重的,如果像往年,气温零下二、三十度以下的时候,积冰的厚度、面积都比这多两三倍,用镐刨冰更费劲。三四个人轮着刨也得二三十分钟。

 

  但工作再苦再难,王玉龙只想一个人独自扛着,他也不想让家人、女朋友知道,为他担心。

 

  王玉龙:她只知道我在铁路上,这种干活的事就不让她见了,应该是有点小心疼。我感觉这种场面就不要让自己的亲人之类看到,自己承受就够了。

 

  正当王玉龙和同事在隧道里抓紧时间,用镐砸冰、刨冰的时候,王玉龙并不知道,他的女朋友宋阳,在坐了将近3个小时的车后,已经来到郝家圪楞隧道外面的铁道边。但按铁路部门有关作业规定,不是现场作业的人,不能上铁路,更不能进隧道,只能在铁路围栏外面等着。

 

  在轨道的另一边,苏少智所在的探伤班组,也正在用超声波仪器探测钢轨内核,这时,他们突然发现钢轨上出现了疑点。这个疑点,是否说明这段钢轨内核存在断裂、气泡等伤损问题?为了弄清原因,苏少智和几名技术人员,又连续做了好几次测试。几次反复探测,这段钢轨似乎存在问题,但很难马上下结论,那这个探测难点在哪里呢?

 

  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二工区副工长 苏少智:这个主要难度,这个位置的回波多,螺孔断面,七八个探头,全部都有回波。

 

  苏少智说,螺孔处或接头交叉处的钢轨断面,由于形状不像单一直轨那么规范,有的部位有回波,但不明显,有的部位还没有回波,得将有关探测图谱、数据,综合分析考虑后才能判断。每当遇到疑难杂症,他们及时上报,做“三级回访会诊”,最终得出结论。因为更换一段钢轨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准确的时间节点,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

 

  正是因为要经过一整套严密的流程机制,几年来,呼和哈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发现并整改作业存在问题1239次,发现疑似伤损227处,经复核确认重伤59处,有效防控安全风险。

 

  随着技术和经验增加,为了提高效率,他们现在尽可能提高用超声波仪器现场探测的能力,在多次调整探头,用两台不同的超声波仪器反复测试后,苏少智和同事对这段钢轨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呼和浩特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探伤二工区副工长? 苏少智:这个红色的,就是零度的,打那个螺孔的上沿,这是前70度打的孔,正好是半圆的孔。这个波形算正常的。

 

  苏少智所在的探测班组松了口气,这段钢轨可以继续保持安全运行状态。但隧道里除冰的王玉龙班组,正在规定的“天窗点”作业时间内,奋力除冰。好不容易把地上这一大块积冰刨掉,旁边十几米远的地方,又有一大块积冰急需清理。

 

  呼和浩特工务段耿庆沟路桥工区工长? 冯静波:高有将近两米多,厚度要将近35厘米左右,这种要是不清理的话,到一个晚上以后也许长到50厘米左右直径,就是容易形成机车刮蹭造成危险,这种情况就是必须处理。

 

  这一大块积冰是在隧道墙壁上,离上面的高压回流电线比较近,用镐刨冰时,还得注意不能靠近高压回流电线两米以内,否则就有触电的危险。由于墙上这块冰面积比较大,王玉龙和同事轮换着刨冰,20多分钟后,冰块总算被清除。为了加快速度,他们分工合作,轮换着将刨除的冰块搬运到隧道外。

 

  当王玉龙肩扛着装有冰块的编织袋走出隧道,来到铁道外面围栏时,他意外地看见他的女朋友。

 

  来不及问个究竟,王玉龙赶紧告诉女朋友,隧道里面还在刨冰,他得马上回去,一会完工后再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宋阳,只能眼睁睁看着男朋友急匆匆离去。

 

  宋阳向央视财经记者提出,她想看看男朋友王玉龙究竟在隧道做什么?是怎么刨冰的?记者在拍完一段素材后,给宋阳回访了一小段王玉龙刨冰的现场情景。宋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男朋友工作会这么辛苦、劳动强度会这么大,可自己却从没听男朋友说过,更别说抱怨、伤心之类的话。她被男朋友的坚韧、默默付出深深感动,还几次眼眶都红了,但同样坚强的宋阳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

 

   阳:我想的可能会比较艰苦,但是我没想到会这样。

 

  王玉龙:你手装上,别冻着了,我这手是皮糙肉厚,你是细皮嫩肉。快放起来,可别来了。小姑娘不适合在铁路,你们就负责坐火车就够了。

  在路上,王玉龙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一个小秘密:女朋友宋阳是他的高中同学,两年前宋阳就从四川一所大学毕业了,在成都还有一份月收入将近1万元的工作,可考虑到他在铁路工务段的工作,半年前,宋阳最终放弃在成都的高薪工作,回到内蒙古和他一起生活。现在租住在呼和浩特市区一个4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每月租金1000元,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姜美羊)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2月03日 22:3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春节假期结束,铁路又迎来了返程高峰。铁路人依然在用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守护旅客的安全。今天《经济半小时》带你认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隧道里刨冰,为钢轨进行体检,他们随时排除铁路隐患,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特殊群体:铁路打冰人。(《经济半小时》 20170203 春运进行时:钢轨上的“隐形卫士”)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