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病以后不易发现,但却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病在我国的西南、西北等高山草甸区和牧区发病率居高不下,怎么防?怎么治是个问题。我们先到四川的石渠县去看看。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有一个美丽的藏族名字“扎溪卡”,意思是雅砻江旁的部落,许多藏族同胞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这几年,医生在下乡送医时发现,一种叫做包虫病的疾病正在这里侵害着人们的健康。
包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感染包虫病后,它的幼虫会在肝脏等器官内繁殖,进而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器官衰竭。两年前,四川省卫计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石渠县整个人群的包虫病发病率已经接近10%。但是因为包虫病的潜伏期长达5-30年,许多人并不了解,等到肚子疼,肚子变大再就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生陈颖说,到呷依乡有一个大概23岁的女孩儿,“用一种很无神、很伤心的眼睛看着我,就说医生你帮我看一下”。当时陈颖把她的衣服打开以后,把她也吓坏了,“她的整个肚子比9个月的孕妇还要大,而且整个静脉都开始曲张了”。
让医生痛心的是,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并不复杂,只要B超检查就可以发现,如果发现得早,服用药物就可以治疗。2015年11月,石渠县成为全国包虫病防治试点县,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全县人口进行全面筛查,教育村民有这样的情况必须来看病。
这一次,下乡的医生把B超设备带到了村民家门口,发现了许多早期患者。家住格孟乡的尼泽一家在一次筛查中发现,他和妻子还有女儿都已经感染了包虫病,其中女儿的病情最为严重。
让他没想到的是,筛查确诊后,他的女儿通过石渠县包虫病绿色转诊转治通道被转移到县医院进行了手术,他和妻子也开始服药接受治疗。此外,新农合为一家三口的治疗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另外还为每个人提供了最多2.5万元的补助。除了来去的路费,他们没有多出一分钱。在手术和药物治疗后,一家人的身体都得到了好转,此前因为得病无法劳作的他也在吃药后有所好转,慢慢地又能干活了。
经过3轮包虫病筛查工作,通过州、县、乡三级筛查,石渠县全县8万多人中筛查出了6448多名患者,还有700多人等待确认。筛查中发现,晚期患者大部分都是肝脏受损,许多人被发现时,健康肝组织已经所剩无几。
23岁的泽仁拥章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她刚刚做了妈妈,但生完孩子后不久就觉得肚子不太舒服。县医院检查发现泽仁拥章患有包虫病,已经七、八年了。
在此之前,泽仁的妹妹感染了包虫病,当时大家并没有当回事,几经拖延,妹妹的病情变得很复杂,等大家把她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手术治疗。这次听到泽仁得的也是包虫病,而且已经有了七、八年,家人都很着急。石渠县医院分析了泽仁的病情后,把她转送到了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生说,泽仁的病得需要肝移植。
肝移植,对于泽仁的家庭来说,不仅手术费用无法想象,而且术后的排异风险也很高。能不能有别的办法帮助她恢复健康,医生们也很着急。医生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异体肝移植有困难,是否可以用她自己的肝进行移植呢?但是,甘孜州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他们联系上了华西医院的专家,几次远程会诊后,医生们确定了手术方案,并且仔细和泽仁的家属进行了沟通。11月25日,护士们给泽仁梳上了吉祥的辫子,然后把她送进了手术室。经过15个小时,泽仁的手术成功了,这也为许多其他晚期患者带来了好消息。
从2015年11月到今年9月,石渠县已经有315名包虫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然而要真正减少包虫病的发病率,最重要的还是要弄清为什么包虫病会在石渠县如此高发。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得的寄生虫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犬、狐狸、老鼠等动物。在高原牧区,人由于与牲畜接触频繁,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都有可能感染上包虫。而在石渠县,狗是藏民们家庭的一份子,平时都和狗亲密接触,从来不觉得有问题。12岁的索朗曲珍就是如此。
5年前,7岁的索朗曲珍被检查出患上了包虫病,医生们来家里检查了狗,发现她家的狗身上也有包虫病,她很可能就是被狗传染的。幸好,索朗曲珍的病情并不严重,做了一次肝脏手术后,她已经恢复了健康。
藏区的牧民,几乎家家都会养狗,进一步检查后疾控人员发现,石渠县的许多家养犬只都感染了包虫病,他们作为中间宿主,很容易传染人。
确定了传播源,石渠县把犬只管理列入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并出台规定,每家每户只能养一只狗,每个寺庙最多养两只,所有的家养犬只都要求上户口。每个月10日是定点的“犬驱虫日”。医生们在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的同时,也要保证给登记备案的犬只按点喂药。
而对于许多没有主人的病犬,石渠县也进行了妥善处置,减小对村民的影响。
筛查、救治已经得病的村民,管理好犬只,石渠县的包虫病新发病率已经开始慢慢下降。四川省卫计委主任沈骥介绍,近半年来,新发病人数仅是过去的20%-30%,病犬率只是两年前的10%,90%的病犬都得到了处置和医疗恢复。
然而,管理好犬只等动物是否就能切断包虫病传播的链条了呢?疾控人员发现,因为藏区的自然条件和藏民特殊的生活习惯,许多食物都是风干后直接食用,还有人处理完牛粪制作的燃料就直接做饭,这也使包虫病容易传播开来。
怎么对村民进行卫生教育,最好的办法是从娃娃抓起。
早上10点,在石渠县色须中心学校里,全校学生都聚集在操场,做起了早操。他们跳的不是普通的体操,而是老师们专门为学生编排的抗虫操。色须中心学校副校长东伟告诉记者,他们把7个洗手的动作编在了舞蹈中,通过舞蹈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现在,石渠县的老老少少们都已经养成了洗手的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但是石渠县平均海拔4100米,如果江水里有包虫病卵,别说是生水,即使烧熟,在4000米高的海拔地区也达不到100摄氏度,无法杀死包虫病卵,喝了这样的水也会感染包虫病。因此,从2015年开始,石渠县开展了包虫病区打井供水工程,井深全在35米-55米之间。在避开冬季冻土层的同时,还在井管10米以上部位,灌装了水泥,以防病虫卵渗透。去年至今,石渠县新建安全饮水井184口,全县超过6万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不过,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因为草场不断沙化,包虫病的重要中间宿主青海田鼠数量激增,他们不仅会污染水源,而且会感染散养的牦牛、犬只。石渠县组织人员在37个牧民聚居点开展草原灭鼠24万余亩,并且发动群众进行大面积种草,恢复高原生态。
在石渠县,包虫病治疗已经被纳入国家救助,手术治疗基本达到零付费。现在,全县6000多名患者正陆续接受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勤预防是防治包虫病的关键。而要从源头上减少包虫病等疾病的发生,生态环境的优质平衡是重中之重。在其他一些地区,还有很多受包虫病影响的群众。石渠县多管齐下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12月07日 20:0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近年来,在我国的西藏、青海等高山草甸区和牧区,一种叫做包虫病的寄生虫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15年11月,四川甘孜石渠县成为国家包虫病防治试点地,对群众进行全民筛查、免费治疗。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引发包虫病的主要病因,政府部门“对症下药”,在防治包虫病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焦点访谈》 20161207 多管齐下共治包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