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715 抗洪的日子:长江边的守堤人

来源:央视网2016年07月15日 22:3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由于前期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湖北省多地出现了洪涝灾害。居高不下的水位不仅造成排涝困难,更给水利堤防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确保大堤安全?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北的汛情。

强降雨导致水位暴涨,消防官兵暴雨中展开惊险营救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6月18日进入入梅以来,湖北省已发生四轮强降雨,全省大部累计降水量100~1295毫米,有2个乡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鄂东、鄂西南、武汉市等强降雨中心所在地,有20个县市1小时雨量超过80毫米,红安天台山1小时高达114毫米。黄冈、荆门、随州、武汉、孝感、宜昌等29个县(市) 累计雨量100~250毫米,7个县(市)雨量达到250~500毫米。

强降雨过程中,将危险地带的群众迅速、安全地转移到安全地带,成为应急部门的首要任务。在湖北的受灾地区,消防武警官兵紧急出动,在暴雨、洪水中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的营救行动。

7月4日早上,嘉鱼县沙阳大道东门岭134号一栋楼房被大水围困,房内有一名即将临产的孕妇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湖北省嘉鱼县公安消防大队中队长邢宏林描述道,当时孕妇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所以他们们要想方设法把她救出来,避免出现临产的状况,导致意外的发生,尽快地要保住孕妇和小生命。

为避免意外,救援人员用担架把这名孕妇固定好,然后抬起担架向楼下转移。

湖北省嘉鱼县公安消防大队战士龚运成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由于楼梯材质薄且没有护栏,并且比较湿滑,使得救援特别困难。

通过四名消防战士共同努力,终于将这名孕妇转移到了安全地带,7月7号,她顺利产下了一名女婴。两条人命成功得救。

簰洲湾位于湖北嘉鱼县境内,目前,当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涝,然而长江水位不断上涨,随时可能爆发新的险情。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消防部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湖北省嘉鱼县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王克林:为了应对这个更大的灾难的发生,我们准备了两艘冲锋车,一辆运兵车,三艘橡皮艇。再就是我们准备的排水的设施。另外还准备了发电的设施,有五台发电机,五台照明灯具组,确保有危难的时候,我们能够招者能来,来者能战,战者能胜,随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016年7月1日,武汉新洲举水河堤发生溃口,三店镇施庙村、廖二房湾村等地被洪水围困,被困家中的大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此时,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形势十分危急。咸宁消防支队的救援官兵驾驶冲锋舟火速驰援,在村里挨家挨户进行搜索,一发现有群众被困,就把他们救上冲锋舟。

复杂的地形给救援带来了极大不便。救援工作从白天持续到了深夜,消防官兵驾驶冲锋舟一趟趟来往于村子和安全地带之间,经过近10个小时的救援,到第二天凌晨,最后两名群众被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从6月份以来,咸宁市消防部门先后组织了多次抗洪抢险跨区域演练,组织了水上搜救、孤岛救生、攻坚技巧等专题培训,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增配抢险装备。共购置运输车3辆,冲锋舟5艘,橡皮艇7艘,各类舟艇发动机18台,各类防护救生装备400余件套。消防部门严阵以待,积极应对严峻的抗洪形势。

湖北省咸宁市公安消防支队政委张平安:咸宁市消防支队发扬“九八”抗洪精神,积极投身到这次抗洪救灾的救援行动当中。我们支队成立了4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24小时待命。一旦接到命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援救。

洪水来临,村干部带头巡查大堤,拉起捍卫水利堤防安全网

刚才我们了解了,大雨洪水袭来的时候,消防官兵转移解救受困群众的情况。眼下,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对我们的考验也到了紧要关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层层落实水利防汛的责任机制,拉起一道捍卫水利堤防的安全网?我们再关注一下湖北咸宁的簰洲湾。
    
簰洲湾镇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境内,地理位置和水文情况都比较特殊,因此簰洲湾历来就是长江防汛抗洪的重要节点。

7月8号早上,《经济半小时》记者赶到了簰洲湾大堤的后垸闸,这里的防汛指挥长杨金琪刚刚巡堤完毕,正在忙里偷闲洗衣服。杨金琪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大堤上驻守了10多天了,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一切工作生活都要在这里进行。6月底的一轮强降雨已经结束,新一轮强降雨还没有到来,天空湛蓝,艳阳高照。此时,户外的气温已经高达37度,每次巡堤回来,汗水都能把衣服完全湿透。

杨金琪告诉记者,长江水位虽然比前一天略有降低,但是他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人力24小时不间断地拉网式巡查,防止管涌、散浸等问题的发生。

正说着话,很快巡查的时间又到了,记者随着杨金琪一起开始了这一轮的巡查。簰洲湾大堤全长41.5公里,他们这个后垸闸分指挥部负责的长度是2.7公里。尽管一个往返不过5.4公里,按照正常步行的速度,这段距离她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但现在一次巡查下来,却要花3个小时的时间。

    记者:他们巡查主要是查什么东西?

簰洲湾镇副镇长杨金琪:他们这个巡查就是看看有没有那种管涌、散浸,或者是不明原因的洞穴,再就是顺带的有时候就把低矮的树枝、草都清除一下。

杨金琪告诉记者,他们巡堤的范围其实并不是只在堤面上,大堤两边的坡面和堤脚下都需要仔细地检查,有时候他们的拉网式巡查甚至要向大堤内走出一公里多,因为管涌和散浸最容易发生在这些地方。

一会儿,杨金琪来到了堤脚附近一个的小池塘,这个池塘中间的一个位置插有一面旗子做标志。杨金琪说,前几天,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异常情况,所以每次巡逻到这里,都要派人下去检查。

杨金琪说,如果堤脚出现了管涌,那就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他们就马上要召集人马立即进行抢险,防止发生溃堤险情。

到池塘中心检查的村干部出来后告诉杨金琪,这个位置和前几天相比,并没有出现异常变化。听到这个消息,杨金琪这才缓了一口气。4个人的巡查队伍,继续沿着堤脚行进,不一会儿,杨金琪发现在一处地方有些积水。这让她一下警觉了起来。因为她怀疑这个地方不是雨水,而是江水涌进来的。

杨金琪说,如果这些积水是外面的江水涌进来就十分危险,所以要请专业水利技术人员来进一步查看一下。说完立马拨通了电话.

不一会儿,一位水利技术人员迅速赶了过来,经过细致的检查,这个疑似管涌的隐患被排除了。

杨金琪带领着巡查队伍一路边查边走,随时召集人手清除杂草、排除管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这2.7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他们负责的堤段终点。

回程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接近正午时分,大堤堤面上的气温已经高达40多度,所有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杨金琪告诉记者,这几天,真正最热的时候是下午两三点钟,大堤路面上的气温最高会接近50度。尽管巡查水利堤防的任务非常艰苦,但是堤面上每隔不远,就会有一些临时搭建的帐篷,这里的值班人员要在里面24小时值守,无论多热多苦都不能撤离。

走在回程的路上,记者注意到,堤面上不时会出现一些死蛇。杨金琪告诉记者,随着长江上游的来水不断向簰洲湾涌来,堤内堤外的水位都比平时提高了不少,原本栖息在土里的各种动物,为了躲避洪水也纷纷爬出了洞,寻找新的栖身之所。这几天蛇类在大堤附近肆虐,而大批群众日夜驻守在大堤上。为了防止被蛇咬,出现意外,他们要求巡堤的群众都要穿上长筒胶鞋。

晚上7点多,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暑热还没有消退,杨金琪又带着人开始了她一天当中的第三次巡堤。

记者了解到,这里除了有无毒的菜花蛇之外,还会经常遇到有剧毒的银环蛇和蝮蛇。遇到这种情况,巡堤队伍一般都要立即处理掉,防止其它人被咬到。

村民自发肩负防汛责任,寻访堤坝,保险抢电,捍卫身后家园

尽管冒着高温酷暑,巡堤工作十分繁重艰苦,甚至还会遇到各种危险,但杨金琪和她带领的队伍一丝不苟、严密检查,把守护防汛堤段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一次巡查中。而在簰洲湾大堤的另一端,湖北省咸宁市王家巷村村民杨本玉也在履行着她的防汛责任,对她来说,这份责任更来自于身后的家园。

7月8日下午,簰洲湾大堤附近的气温一度接近50度,杨本玉正和同组一起巡堤的同伴正沿着堤脚艰难行进,杨本玉说,他们负责的这个大堤约1公里长,她分配20个人为一班,在一公里的范围内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簰洲湾汛情发生以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在外地打工,从6月30号开始,王家巷村开始组织剩下的劳动力上堤开展工作,村里每家每户劳力都被抽调了,杨本玉父母的年龄都在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而她的孩子出生才仅仅9个月,作为村里的妇代会主任,她必须带领同村的其他人一起上堤,这十多天来,她把父母、孩子交给丈夫照看,自己天天上堤守护。

杨本玉:因为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如果这个堤守不住的话,那我们背井离乡也是很苦的。我们保住了我们这个簰洲湾,武汉就保住了,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地方。

沿着堤脚,杨本玉和同伴一面仔细检查每一处地面,一面小心翼翼前行。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个正在冒泡的水坑认真观察。杨本玉告知记者,这是前几天刚刚发现的一处问题,每组巡堤人员经过这里都要仔细检查是不是有新的情况发生。

《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杨本玉家里一共种了7、8亩水稻和3亩玉米,前段时间的暴雨形成内涝,农作物被泡了一周时间,虽说现在田里大部分积水已经排出去了,但是这些稻子和玉米已经都死掉了,杨本玉说,现在根本顾不上照顾农田了,目前全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住大堤,之后再去补种。

虽然杨金玉家离大堤只有几里路,但是除了吃饭,她并不能回家照看老人和孩子,在吃饭时间,她也是在家给孩子哺乳后简单吃几口饭就匆匆赶回大堤应对随时到来的各种任务。一想到孩子可能面临洪涝危险,杨金玉心里十分紧张。

落实防汛责任的不仅是在长江大堤上的巡查队伍。为了保证防汛的供电需求,嘉鱼县供电公司老官供电所主任赵军带着同伴,夜以继日地展开抢险保电工作。7月4号凌晨两点,刚躺下休息的赵军,就接到了紧急通知,五福堂泵站严重内涝,要求增加一台变压器。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供电公司老官供电所主任赵军:晚上的雨非常大 如果不及时排出的话,那水位非常高。如果去晚的话,这个水一涨起来,就会影响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人员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装好了变压器,确保能够将内涝及时排出。然而,险情一个接一个出现,中午12点钟,当地又发现了一个翻沙管涌,虽然谷洲民垸的管涌面积不是很大,但是这里离长江大堤仅隔百米远,情况十分危急。

可由于围堰四周都是深水,晚上天黑施工存在很大的难度和危险性,需要供电部门架设电灯照明。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查看了具体位置后就开始安装电线。线已经架了两公里,灯已经装了15盏灯。但是险情的地方,大概还要一个半小时时间,才可以保证通电 。

通过抢险人员的共同努力,谷洲民垸的管涌被成功排除。

7月8日中午,刘家堤村村民夏德明刚刚结束了巡堤工作者坝上的临时帐篷休息,中午12点多钟,同村的村民来换班了,交接完工作,夏德明立刻赶回家里吃午饭。

夏德明的孩子都在外上学,家里只有他和妻子殷祚珍两个人,最近,他每天要到堤上值班,妻子在家里照看自家的小卖店。夏德明说,家里的10亩稻田已经被水淹了一个多星期了,肯定颗粒无收,村里统一组织进行排水工作,虽说水已经排完了,但是需要停上一段时间才能补种晚稻。但是当地晚稻的插秧时间是7月1日到10号,看样子也来不及了。因此,他也顾不上操这些心了,照看大堤才是全村人最重要的使命。

简单吃了点饭,夏德明骑上摩托车离开了家门,现在还没有到他值班的时间,他要利用这个空闲,到3亩西瓜地看一看。夏德明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庭年收入只有3、4千元钱。今年3月,当地的合作社向他免费提供了3亩地供他种西瓜。

记者注意到,现在水已经退了,但是由于长期浸泡,西瓜都已经坏掉了。

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共有一万两千亩土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目前,大部分稻田被水浸泡时间过长,已经绝收,目前,仍然有3000亩泡在水里,县里正在日夜不停组织排水。
湖北省慷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雄告知记者,晚稻不行,只能让贫困户补种冬瓜了。

半小时观察:用制度筑牢防汛堤坝

抵御来势汹汹的滔天洪水,需要坚固的水利设施、坚韧不拔的抗洪精神,还需要一套严谨、科学的防汛责任制作为制度保障。通过节目我们看到,这套从上到下、精细严密的制度,在簰洲湾的防汛一线得到了切实有效地执行。

这里的每个人,从镇领导到普通农户,都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紧盯不放、严防死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每一米大堤的安全。在他们艰苦而认真的巡查排险背后,是保护家园的坚守,也是制度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当我们把防汛责任制夯实的时候,防汛的堤坝也就会更加牢固。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15日 22:3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6月18日以来,湖北已遭遇四轮强降雨,降水量高达上千毫米!在内涝十分严重的嘉鱼县,抢险战士想方设法、小心翼翼用担架固定,将即将临盆的孕妇和年迈的老人从被洪水围困的楼房中救出…而在地形复杂的新洲举水河堤,消防战士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对被困群众挨家挨户实施救援,从白天到深夜10个小时,将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经济半小时》 20160715 抗洪的日子:长江边的守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