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党支部里的致富带头人”,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30多年前,赤溪村因为贫困,而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最终通过10年产业扶贫,赤溪村终于走出了困境。虽然说“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是赤溪独特的资源,但事实上,赤溪村并没有只依靠这个资源。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他们还找到了另外的一些方法。一起来看看。
养鱼餐饮观光一条龙 ,“中国扶贫第一村”构建乡村生态产业链
这天虽然下起了小雨,但赤溪村村民吴伏淡却兴奋地打起电话来。经过两年的培育,他养殖的光鱼终于可以捕捞出货了。
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吴伏淡:我说来帮我来抓鱼,你等一下你也下去,好不好?我们三个人就可以。
驻村干部王纯华第一个赶了过来。他的心情比吴伏淡还要急切,整理好捕鱼工具,蹬着三轮车就往鱼塘赶。这个致富项目是王纯华一手培育起来的,养殖的光鱼品质好不好,能不能卖出个好价格,这在全村都会起到示范作用。
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第一书记王纯华:我们村里面就统一,这个大概7亩吧,统一租给吴伏淡。他因为是光鱼养殖专业户,然后就鼓励他扩大这个养殖面积,另外一个呢,也增加我们村的这个观光项目。
王纯华穿着防水连体服,深一脚浅一脚地和乡亲们一起跋涉在鱼塘里。2014年6月,王纯华从福鼎市农业局下驻到赤溪村任第一书记。从他进村的第一天起,就跃跃欲试,想踏踏实实干出些成绩来。
王纯华:可能我们年龄还不是很大,能多做一点事情也是一种荣耀,很有这种冲劲,想下来做它几年,体现一下我们的工作能力。
看到鱼儿活蹦乱跳地飞跃在渔网中,四个棒劳力不约而同地欢呼了起来。渔网越收越紧,吴伏淡开始徒手抓鱼。
每条到手的鱼他都会像捡宝贝一样,迅速放进挂在脖子上的小网兜里。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让我们看一下,它的鳃还有鳍是什么样的?
吴伏淡:这是红色的,这个鱼还可以。一般和野生的差不多,很有力气,很有力气,它肉质也比较嫩。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样的一斤能卖多少钱?
吴伏淡:35块。
《经济半小时》记者:35(元)。
吴伏淡:我的鱼35(元),因为我的鱼养的时间比较长。
赤溪村是闽东典型的山村,俗话说,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内仅有的水域面积还不足50亩。这点儿水面到底怎么利用起来?村民们一度争执不下。
王纯华建议,先用部分水域尝试养殖肉制鲜嫩的光鱼,并把这个任务交给村里既有技术,又踏实肯干的养鱼达人吴伏淡。吴伏淡没想到新来的王书记这么器重他,压上了全部家当,怎么也要干出个名堂来。
吴伏淡:去年年底总共是投了55万下去。
《经济半小时》记者:55万尾?
吴伏淡:不是,55万资金。小苗是五万五,中苗那是四千多(尾),将近六万苗。加上这上半年可能有这个,去年七万多,总共就有62万左右。
《经济半小时》记者:62万(元)啊。您估计大概多久能回?这个成本能收回?
吴伏淡:要到明年下半年。
看到吴伏淡这么肯下本钱,王纯华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养殖光鱼的水域靠近坝涛溪的码头,那里有个得天独厚的溪水塘,离村里的旅游景点特别近。
如果光鱼养殖成功了,还能把观光、垂钓和餐饮结合起来,这样小小的村里就搭起了一条生态产业链。
王纯华:因为这边靠近这个宜江家园,宜江家园这边如果是荒草滩的话非常难看,然后把它整改以后,搞一个生态养殖场,坐在餐厅里面就能看到这个鱼塘的景观,所以非常舒适,也可以增加我们村民的收入。
王纯华的想法,让吴伏淡更坚定了扩大养鱼规模的决心。在赤溪村长安新街中心街道上,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有19家。在村民招待客人们的地道乡村美食里,光鱼是一道广受欢迎的招牌菜。如果养殖成功,销路不用发愁。
吴伏淡:市场的行情,游客到我们赤溪,喜欢吃赤溪的光鱼,所以说也是赌一把。因为我们赤溪算是中国扶贫第一村,再加上万博华的旅游(公司)在这边开发,外地的游客非常多。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感觉现在的游客比以前能多多少?
吴伏淡:起码,起码翻了三番。
用了一个小时的功夫,鱼被打捞上来。吴伏淡迅速给鱼加上活水,充上氧气。第一次卖鱼一定要保质保量,他想给客户留下好印象。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能保鲜多久呢?
吴伏淡:一般保存8个小时没问题。这个鱼拿出去它要活的,它是活鱼,这个。
看到打捞上来的鱼品质不错,王纯华心里也有了底。他已经给吴伏淡安排好了买家,直接开着三轮车找到了九鲤溪景区的负责人杜家谷。
吴伏淡:总共27斤。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九鲤溪景区经理杜家谷:35元一斤700元钱。
吴伏淡:27。
杜家谷:27斤,那这个搬上去,一袋袋搬上去,搬到上面去。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鱼怎么样,你觉得?
杜家谷:这鱼很好,不错,今天鱼非常好。鲜活,同样的这个大小(均匀),比较一样的。我们做菜馆的人就要这样子,大的特别大也不行,偏小也不行。
《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天下午会有客人吗?
杜家谷:今天有。明天客人更多,明天这里全部订满。
景区客人爆满,光鱼不愁销路。吴伏淡听到这个消息,搬得更起劲了。35元一斤,他如愿地卖出了第一批光鱼。
杜家谷:那九百块。1、2、3、4、5、6、7、8、9,你点一下。
吴伏淡:对。
杜家谷:对的,明天你把鱼全部包(好)再送过来。
吴伏淡:好。
杜家谷:质量一定要好。
吴伏淡:那百分百。
像王纯华这样成千上万的驻村工作干部,就像深入基层农村的听筒和探针,他们仔细诊断农村问题的症结,不仅帮助村民挪穷窝、拔穷根,也为走上富裕之路想办法。但是这个过程往往并不会一帆风顺,怎么协调解决村里的各种矛盾,也时时考验着驻村干部的智慧。
“第一书记”召集投资商和村民,篝火边共商发展大计
王纯华帮吴伏淡把第一批光鱼推销给了九鲤溪景区的杜家谷。他们一个是驻村书记,一个是景区经理,都为了赤溪村走到了一起。但这两位的缘分却是不打不相识。事情还要从去年年底,莲花池边的一次争吵说起。
杜家谷:搞不好我做了一个花,你搞一个不三不四的东西,那肯定不协调,肯定不行。
王纯华:现在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我们整个莲花池的这种布局跟发展的进度?
杜家谷:我感觉对我们公司来讲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你赤溪村来讲,那个整个村都有损失的,你整个村委会这四户都解决不了。
这个占地50亩的莲花池项目,建在赤溪村的水田里,是旅游公司新引进的旅游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多万元。
这天,杜家谷有点激动,因为莲花池还差一点就能完工了,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旅游公司已经分头向村民租下了47亩水田,但是剩下的三亩地,分属于四户人家,他们不同意出租自家的田地。500多万的工程就被卡在了这三亩地上。
王纯华:所以原来我们没介入,现在我们变成要积极介入。
杜家谷:好,这个好。
王纯华:我们尽快把这个事情把它处理好。
杜家谷:那好。
王纯华:我们尽量。
杜家谷:那这样子吧,很简单的,我们限定一个时间,给我们一个答复。
王纯华:对。
杜家谷:你今天承诺,好,没事了。
王纯华:没关系。
杜家谷:够了。
赤溪村位于国家五A级风景区太姥山的西南麓,两条主要溪流在此交汇。最受欢迎的九鲤溪竹筏漂流的终点,就设在赤溪村。每年来这里玩漂流的游客高达十几万人。
但赤溪村过去没有景点,硬件条件也不行,游客们大多数下了竹排就走了,不会在村里消费。本来,莲花池是王纯华进村之后引进的第一个项目,目的就是为了留住游客。没想到因为土地问题,耽误了工期,当时被招商招来的杜家谷当众一点情面都没给他留。
王纯华:因为我刚到赤溪,大概半年左右,很多群众就说,王书记,你以后做赤溪村民的儿子,我说可以。因为我觉得因为就是,当时就是因为对赤溪这个村庄非常吸引,所以才决定来挂这个第一书记,但是现在就是感觉,真的挺辛苦。
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赤溪村却没能留下过路的游客,好不容易引进了一个旅游项目,又因为几户人家暂时停工了。想带领大家致富的王纯华只能将苦水偷偷往自己肚子里咽。
当时,为了弄清楚双方的真实想法,王纯华在当晚选了一个晚饭后的时间,在村中心点了一堆篝火,把投资商和不愿意签约的几家人,都叫了过来一起烤火。
赤溪村一直有围着篝火聊天的习惯,烤火堆就是村里的议事场。
杜家谷:根据市场物价,打个比方今年粮食200块,我们有人租就500块,明年这粮食400块,你们就达到,再过三年你们一亩能达到1000块的,也翻倍,所谓的市场翻倍、物价翻倍,我们也翻倍,这对你们一点都没损失。
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吴敬汉:水稻这个东西,它永远都价都涨不了,翻倍再翻倍,我们农民这里面永远也不会淘汰,永远也不会像一亩地可以几千块几千块,这是不可能的,投资永远是投资你们公司。
村民保守的想法让杜家谷更来了气,他声音高出八度,下了最后通牒。
杜家谷:现在要跨越发展,要赶时间要快,尤其我们做旅游季节性的,我们现在广告出去的,明年五一必须在,到我们这个赤溪看到莲花。
火越烧越旺,村民也越聚越多,谈话变成了争吵。莲花池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王纯华决定亮出底牌
王纯华:现在有这个发展机会在这边,你再抱怨、再退出,那完了,人家不开发走了怎么办?你又怎么发展?
杜家谷叫来意见最大的村民吴敬汉,两人到墙角私聊起来。
杜家谷:好好把任务完成了吧,是不是这个东西?
吴敬汉:他们不懂得以前的,这其实是我们就事论事,这个事就是就事论事。
一席话似乎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王纯华趁势提出了,在村两委会议上商量好的解决办法。
王纯华:我们就是说集中由村委会来统一流转就可以了
吴敬汉:对。
王纯华:这样不是很好?
吴敬汉:对。
王纯华:村委会就是你的后面的保障。
最后旅游公司和4户村民达成了共识,重新拟定一份为期6年的合同,不再由旅游公司与村民直接签订,而是由村委会,作为中间人向村民承租。
村委会将代表村民监督投资商的工程进度。以后不管是谁在赤溪村开发建设,也都要遵循这种新模式。莲花池上的这3亩地,从补丁田变成了新模式的试验田。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小半年,但经历了这次群众工作的历练后,王纯华每次在工作中都会重新修正和审视自己。
王纯华:因为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直,会经常因为一些争执坚持己见,所以跟村民就是说,在原则上跟他们争执,但我也交了一些好朋友。他们认为,有些人刚来认为,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这么坏,老是跟我们吵,跟我们吵的第一书记。最终时间会证明,我是为了他们好。
也许是王纯华大刀阔斧的做法在村里引来太多的争议,说到这儿时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王纯华深深感到赤溪村迫切需要提速发展,但在众多复杂的利益诉求面前,驻村干部既要顾全大局,还得能受得了委屈。
王纯华:也不理解有时候很纠结,有一段时间人也很郁闷,说为什么我这么辛辛苦苦,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最终还好我们会懂得调整。
在王纯华近两年的驻村工作中,他写了十几本日记。因为赤溪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王纯华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随之增大,几乎每天要忙到深夜。
他在最近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要有新梦想、新目标、新路子。下面还补充了一条:要有产业,有收入。
正是在王纯华不懈的坚持和推动下,停滞下来的莲花池的项目顺利进行。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这里考察的来自台湾的高级农艺师简福川,了解第一书记王纯华的驻村经历后,主动提出免费为村里当园艺师。六月的赤溪,村口的荷花如期开放。
九品香水莲花种植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简福川:烂叶的话,那这个腐败,腐败,发酵会发臭,会发臭,影响水质,那我们把这个单叶,因为有虫害,把它折好,是不是,折好,折好的话那就不要再施肥,把这当粒肥,压在水里,把它踏下去,踏下去就,今年就不用施肥了,又省一万块了。
王纯华:省一万块。
简福川:一亩地又省一万块。
简福川在业界有莲花伯伯的美誉。当他了解到王纯华要把莲花种成全村致富花的心愿后,毫不吝啬地把台湾最好的九品香水莲的种子撒进了赤溪的荷花池。
盛夏到来,十几个品种的莲花竞相盛开。
简福川:你看到,这象征着国花牡丹都开了,代表国运昌隆,代表我们扶贫的花有希望,所以像这个就是花花公子,它荷花可以很多的花瓣、很多的颜色,这朵就是比较科技的,就是我们神八,就是太空莲,太空莲。
《经济半小时》记者:哪个是香水莲花?
简福川:香水莲的话就在这个地方。
《经济半小时》记者:黄色的。
简福川:黄色的。它的香味非常的浓,而且呈现是碱性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闻着就是很香甜的那个感觉。
简福川:对,芬多精的一个体现。
赤溪村的一池花海引来了无数游客,大家走近了村里的荷花池,留在村里的小客栈。
九鲤溪的竹排一日游被延展成赤溪两日游。过路的游客留了下来,这正好契合了王纯华早就算好的经济账。
王纯华:一日游一百块钱,包括吃、住,就是晚上一餐、第二天早餐、第二天午餐,它这个是旅行社赚的,我们如果说玩了一百块钱,实实在在就是村民赚的,而且它还会通过留下来以后,他会在你村庄周边转,我们出去玩的也知道,你留下来以后他会选择一些消费性的,比如说购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然后吃一些当地的小吃,他其实个人的消费就不止这一百块钱,他有可能消费到五六百。
闲暇的时候,王纯华会独自一人来到莲花池,回想自己能带领村里百姓趟出一条致富路来,之前遭受的那些误解和委屈就会烟消云散。
而在整个福鼎市,还有众多的像王纯华这样的驻村干部,他们在最基层的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福建省福鼎市市委书记刘振辉:今年我有240名的下派干部,其中有104名是到村里面任这个第一书记的在职干部,有136名是蹲村的驻村的干部,帮助企业按照现行的产业政策跟我们的国家项目要求,会解决一些群众急需的发展的一个补短板的一些民生项目,同时我们整顿了这个薄弱村跟党建落后村有80个,所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个政策,我想我们会继续地实行下去。
目前,赤溪村已经开发了7类休闲农业基地,引进了生态运动乐园、生态农场、野趣园等项目,从原来单纯以农为业,增加了山地农业、农家体验、餐馆住宿、旅游产品、劳务服务等多条收入渠道。一个越做越大的产业平台,也吸引了赤溪村的年轻人回来参加创业。
白茶莲花碰撞融合,创造新产品,开辟新财源
1990年出生的杜赢,是土生土长的赤溪村人,2009年考上了省外的大学,这在当时的赤溪村是首屈一指的“独一份”。2013年毕业时,他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创业大学生杜赢:现在就是我们福鼎白茶的,那个山村来的夏茶,然后是采摘的标准就是,我们就是说,最好的采摘标准它就是,比如说现在这样子,一芽两叶,然后下面老叶这种的,像类似这种的老叶就不要带上来。
杜赢的穿着依然很学生气,这和其他茶农的打扮有点格格不入。但他采茶的手法非常熟练,是个行家里手。这些茶青是今年夏茶的第三季,要做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寿眉茶饼。
杜赢:因为这夏茶刚刚开始(采摘),对,对,刚刚开始,那可能今年大概要做到,差不多要三万斤左右。
杜赢刚回乡的时候,看到茶青卖不上价格,很多茶园都被撂荒了。他就想尝试着做标准化的有机茶园来改变茶叶种植的困境。但他的举动许多人并不理解。
杜赢:因为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了,而且我是我那届唯一的一个本科生,没想到读完了本科竟然又回到了农民,他们刚开始非常地不理解。
哪曾想这个一度不被村民看好的返乡大学生,在2013年年底用短短2个月净赚了十多万,还清了全部银行贷款。2015年,杜赢已经有了40多万的净利润。返乡青年搞出了大名堂,这下在赤溪村可炸开了锅。
杜赢创业成功,还引来了一批粉丝,这天他就被前来调研的厦门大学学生们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探讨他的成功经验。
杜赢:我拿出一亩地来作为有机茶园,学我的来做有机茶园管理,另外四亩还是作为常规的,那这样的它一亩地它也,它这一亩地也不会比其它的那个来得少,收入来得少
厦门大学学生:因为它附加值高是吗?
杜赢:对,附加值高了。
厦门大学学生:它比普通的茶叶要高多少?
杜赢:比如现在这个价格,(有机茶)就比它高一倍,我是清明前50块钱,它就有80块。
但杜赢心里一直有个困惑。有机茶园虽然能够提高茶叶的收益,但作为福鼎老白茶来说,最能卖得上价的还是当年的明前茶和最少五年以上的年份茶。这些茶叶能卖到几百、上千,有时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一斤。而当下正在制作的寿眉茶饼,属于大路货,茶青价格两块多,加工成茶饼,出厂批发价也不过20多元。
如何来提高寿眉茶饼的附加值?有没有可能把赤溪村里的九品香水莲花和白茶工艺结合呢?当杜赢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给王纯华后,两人一拍即合,立刻找到了园艺师简福川。
简福川:回乡青年当然我们要值得鼓励,我们要支持他。
王纯华:现在也是我们村的支委。
简福川:那非常好,那我们就(叫)回乡莲花就好了,回乡莲花,小事一桩,no problem。
王纯华:非常好,非常好。
简福川的风趣幽默让杜赢悬着的心轻松了下来。他被邀请到杜赢的茶叶店,新自尝试泡制新鲜的九品莲花茶。九品香水莲花至少能开出五种颜色,这里用黄色的花朵做茶最为适宜。
简福川:把花切掉,然后切到这个花蕾的花的胎盘,因为这朵花有,是雄雌共体的,它有胎盘。
王纯华:雌雄共体。
简福川:有胎盘素。
用90度的水冲泡下来,将整个黄色的花朵浸泡其中,随后倒出金黄色的汤汁,整个房间里开始弥漫着一股香甜的花香味儿。王纯华和杜赢认真地品尝着香水莲的口感。简福川随后拿出他们已经研制好的香水莲干花和莲花普洱,有这样的成功经验,莲花白茶的制作并不是遥不可及。
简福川:这个有优点,这个有优点,那就把这个两个加起来,一加一等于二,对不对?
王纯华:那大于二。
简福川:大于二,一加一就大于二。
听到这里,杜赢心里更有底了,他一边听简先生讲述,一边频频点头。就怕遗漏了哪些重要信息,一次又一次认真地品尝香水莲和白茶拼配的茶汤。
杜赢:那个时候我对这个搭配的比例都不是很了解,自己去拼配,那个时候感觉效果,都不是特别好,那今天简先生跟我说,就是说大概是,可能是15%到20%,它这个效果是最好,刚刚也品尝了一下,那个效果确实,确实比我之前自己尝试的会来得好。
白茶和莲花的碰撞融合,将创造出一个附加值更高的高端产品。前景固然诱人,但王纯华考虑最多的是后续实际操作和加工工艺。
王纯华:因为简先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我们就是在加工技术上还有这个调配比例上,可能要再深入地,要进行实验,我们还要进行实验,掌握最好的这个比例。
告别了简先生,杜赢回到了茶厂,王纯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猕猴桃种植基地。
这里去年遭遇台风,损失不小。王纯华和老乡们商量,一起打造出一个观光采摘园,真正产生出效益来。就像他之前力推的光鱼养殖、莲花池、福鼎白茶一样,这一个个被王纯华写在驻村日记里的产业项目,都在他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变成现实。
王纯华:我的这个野心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赤溪村它有这个天然的优势在哪里,因为我们北边连着这个太姥山,下面连着杨家溪,背靠着我们磻溪镇,又是国家级的生态乡镇,所以呢,到这个村庄以后我一直致力建设这个大赤溪,这个旅游的概念。
随着乡村旅游带动的发展,赤溪村的耕地、茶园等得到充分利用,600多亩耕地被流转给旅游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村民每年每亩获得不少于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稳步增长。而赤溪村每年的旅游相关产业收入900多万元,全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户,占总户数的37%。而在一批又一批基层党支部和扶贫干部的积极努力下,赤溪还在打造它更美好的明天。
刘振辉:到2016年我们(赤溪村)财政收入,村财政收入要达到50万,旅游的人数要达到15万,那么到2018年,我们的人均收入要达到2万,旅游的人数要达到20万,到2020年,我们的旅游人(数)要达到50万,人均收入要达到这个3万块钱。真正的实现作为有全国性的、试点的、有典型意义的畲族旅游小康村。
半小时观察:产业扶贫需要能手
赤溪村三十多年来先后经历了输血式的就地扶贫、换血式的搬迁扶贫和造血式的产业扶贫,可以说是一个分析扶贫历程的标本。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发展产业,尤其结合地域特点,推进特色产业,才能真正给村民创造一个个财富之泉。
但和其他的扶贫方式比,产业扶贫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有古道心肠,甘于奉献,还应该是经济高手、创富能人。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多一些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整合资源的头脑和敢于担负责任的肩膀,老百姓的托付,才会多一些安心。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04日 22:4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福建省宁德市磻溪镇的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第一书记王纯华推行养鱼餐饮观光一条龙,构建乡村生态产业链。土生土长的赤溪村人杜赢,作为村里为之骄傲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当起了农民,办起了有机茶园。赤溪村结合地域特点,推进特色产业,村民们才能脱贫致富。(《经济半小时》 20160704 党支部里的致富带头人:破译产业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