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中国民歌大会》——重庆《罗儿调》《川江号子》+《抬工号子》

CCTV专区 CCTV-3综艺频道 来源:央视网2016年07月04日 15:08 A-A+

选曲理由:

1. 《罗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前身

2. 川江号子、抬工号子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汉族民歌。传统的劳动号子按不同工种可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搬运号子指在人力直接负扭重物的运输劳动过程中所唱用的,包括装卸先物、挑抬重物、推车拉磙等劳动号子;工程号子指在建筑(造房、修路、开河、修田等)、开采(采司石、伐木等)工程等协作性强的劳动中(如打夯、打硪、打桩、撬石、大锤等)所唱用的号子;农事号子,是专指在农业劳动中,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功能的民歌,主要有车水号子、打粮号子等;船渔号子指唱用于水运、打鱼、船务等水上劳动过程中的号子;作坊号子有盐工、木工、榨油、榨菜、打蓝(染料制作)等号子。

川江号子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当年川江船工与江水搏击、与命运抗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真实写照,是一首用汗水和鲜血铸就的生命之歌。同属劳动号子的“川江号子”与“抬工号子”最大的区别:抬工们累了可以停下来歇脚,但船工不能停,停了便会船毁人亡,因此,“川江号子”更像是“生命的呐喊”。

长鸣的汽笛宣告了木船时代的结束,如今的川江两岸再也听不到那时而跌宕起伏、时而雄浑悲壮的号子了。但是,那世世代代激励人们向上的号子,却以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登入了中国民间文艺的殿堂,成为民间文化的瑰宝。虽然,川江船工的苦难一去永不复返。但是,记录着人类业绩的川江号子却从高峡的深处飞了出来,飞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它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征服自然、和谐自然的共同财富,成为永远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

曹光裕

“一个常年弯着腰,却用他不屈的精神拉直了浸透汗水的纤带的人;一个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却承担起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的人;一个从未接受过系统音乐教育,却用他毕生的精力和生命演绎了一首享誉海外、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的人。

杨兴勇:吹露叶,鸟叫

自学唱歌,他喜欢唱歌,因为声线接近,学习蒋大为、刘和刚唱歌。杨兴勇从小嗓子就好,父辈们在劳作唱号子的时候,他就学着唱,还给他们领唱。从那时起杨兴勇对“石工号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杨兴勇的家乡修房要打石头来做墙体,修桥修路都要用石头,村民们劳作时常会齐心协力地喊着“石工号子”。杨兴勇从小就喜欢唱歌,嗓子从小就好,对唱号子小时就听大人在劳做的时候唱起,自己家修房子就要唱一些劳动号子,比方说:撬石号子、打石号子、抬石号子等等,很多形势的,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能上大舞台,但是想到走明星路,不光是唱得好,还得帅,所以就被这个理由封杀这么多年,但是不管是干活,休息,走路都离不了去唱自己喜欢的歌,去找他们的唱法和要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真的,2012年我们武隆县请张艺谋,王朝歌,樊跃 打造了一台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大型山水实从景演出,当时刚好要招一名唱号子的演员,去应骋时被他们选中了。1992年杨兴勇北上打工做了六年装修,干活时常会唱起家乡的“石工号子”,工友们都喜欢听他唱上几段。杨兴勇的家乡在2011年搞了一台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其中就有“石工号子”的片段,需要招募一名唱“抬石号子”的主唱。当时已经重返家乡做生意的杨兴勇前去应聘,一下就被选中了,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演员,而且是传承“抬石号子”的演员,成为一名家乡号子的传承人是杨兴勇一直的娇傲。

“石工号子”分为“撬石号子”、“打石号子”、“抬石号子”,现在当地一些村子,都还可以看得到“石工号子”形式多样的原生态劳作唱法。“石工号子”反应了当地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积极地追求态度,是生长在大山里的人们特有的一种精神和力量的体现。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