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614 生态建设报告:青山如何变金山?

来源:央视网2016年06月14日 22:1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山区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下姜村。下姜村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只有226户756人的村庄,这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可是最近十多年来,下姜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90年代末的1860元变成了2015年的近1.8万元。

从穷山沟到“绿富美”,人均收入十倍增长,浙江下姜村实现幸福蜕变

5月28日这天,下姜村里很是热闹。


 
  在这条流经村庄的凤林溪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无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

几千人一下汇聚到这个地域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里,但凡看得见的地方,无论是廊桥、礼堂、还是文化长廊,全都挤满了人。

下姜村,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山区里的一个小村庄。虽说有着800多年历史,是个古老的村庄,但却是头一次迎来这么多客人。

热气腾腾的下姜家宴,是村民们为了招待客人拿出的地道乡村美食。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下姜村,完全是一副山水田园村居的模样。

随处可见摄影的人们“长枪短炮、全副武装”,用镜头抓拍、记录着烟雨蒙蒙的凤林溪、古色古香的廊桥、白墙黑瓦的民房,记录着这个迷人的村庄。置身其间,可能没有人能想象的到,时光倒退到三十多年前,当时的下姜村,却因为贫穷而远近闻名。

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山里的货物卖不出,山外的货物进不来,村民们的日子苦不堪言。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

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村民姜银祥:1975年我当书记的时候,全村光棍还有将近40个左右。我们上下七都源,方圆40里路,下姜村是最出名的。

俗话说,穷则思变。可是,下姜村地域面积只有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更是少得可怜,每个村民平均下来不足半亩田地,填饱肚子都有些勉强,更别提就此改变穷困、落后的现状。于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饭,村民们自然而然把目光对准了当时他们唯一拥有的资源:山上的树木和竹子。

下姜村村民姜祖海:近的地方不说,很远的地方的柴火都砍光。

姜银祥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70年代到80年代,山上光木炭窑就有40多座。

《经济半小时》记者:40多座是什么概念?

姜银祥:每天一只窑要砍掉柴火将近上千斤,一天都是三四万斤柴火这样砍。

下姜村山林资源迅速减少。村里拥有的12370亩山林,在短短几年间,被毁掉的多达6000亩,可光秃秃的山林并没有换回村民们梦寐以求的发展,反而让下姜村的生态问题更加集中地暴露出来。

姜祖海:养的猪粪到处流,东边吹了西边臭,西边吹了东边臭。

姜银祥:污水满村流,蚊苍满天飞。到5月份的时候,传染病就比较多了,全村拉痢疾的,肝炎病都相当多。

下姜村人的致富之路就这样走入了一个怪圈。 可这些还并不是让当时的下姜村村支书姜银祥感到最为难的事情,眼看村庄周边山上被村民们砍得光秃秃,姜银祥更担心,再砍下去,坐吃山空,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姜银祥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老百姓渴望要改变这种生活,要提高生活品质,村里的党员干部也有这种想法,但是确实没有钱。

这样贫困无助的日子持续到了2001年,当时,浙江省建立了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及现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都先后把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下姜村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变。
 
12年前老支书姜祖海家是村里第一个用上沼气的,一用就是12年。

如今,老两口依然每天使用沼气来做一日三餐。

姜祖海:习主席给我做的村子里第一个沼气,我要要把它保留下来。

现在,虽然村子里早已通上了天然气,但一提起沼气,这个最初改变下姜村生活生态的工具,姜祖海总是格外兴奋。但在安装之初,也是经历了好一番波折。

姜祖海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的老伴嫌沼气麻烦,又有臭味,开始并不同意。再加上之前推广沼气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几千块钱建起来的沼气池很快就“打了水漂”,村民意见都挺大,沼气推广一度陷入困境。


 
  但就在2003年4月,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姜村调研时的一番话彻底解除了姜银祥的后顾之忧。

习近平希望把下姜村建成沼气生态示范村,村里又请来了能源专家,针对下姜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沼气建设方案,2004年12月,姜祖海也终于做通了老伴的工作,在自家房前的空地上建起了下姜村的第一个沼气池。

在这之后,一直持反对意见的姜祖海老伴,态度随之来了个大转弯。

姜祖海老伴:做起来之后,我发现既好做饭又好炒菜,这个真好。

一年之后,下姜村46户农民家里都建成了沼气池,以沼气作为替代能源,全村每年能节省居民用电9000度,节省液化气6000公斤。更重要的是,下姜村附近的340亩山林得到了保护。

从2003年到2007年间,下姜村的沼气生态示范村项目还涉及安装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拆违拆旧等其他几项内容。
 
下姜村在70年代、2003年、2014年拍摄的照片诉说着这些年这个小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在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小楼中间,这样土墙开裂、青苔遍布的老宅子已经不多见了。


 
  老房子虽然早已没人居住了,但每到过年,村民们依然会给这些老宅子贴上对联。

对村民们来说,只有这里还能让他们想起下姜村那段贫穷的过去和斩不断的回忆。

姜祖海:我就是想不通,同样是人,同样是土地,为什么以前这样穷,现在这样幸福,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个建设问题,建设好了就好了。

发展沼气,为下姜村凭借绿水青山谋发展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村民们精心爱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了今时今日下姜村展示自我的“金名片”。2015年,到下姜村旅游人数接近5000人次。同时,全村土地流转500亩,建立茶园、草莓园等特色经济作物,村民们每亩土地每年能拿到1200元的租金和分红。进入2015年,下姜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近1.8万元。生态好了,收入高了,如今的下姜村人说话更有底气。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年家里的收入能有多少钱?

姜洪:几万块钱。

姜祖海:现在有好多姑娘想在下姜找一个婆家,然后嫁到下姜。我说现在介绍不行的,要自由恋爱的。

这些年来,下姜村在习近平等领导的关怀下,先后编制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等6大规划和35项水利、交通、道路等项目设计方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

破除接待不足障碍,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风景也是别样生产力


 
  虽然下着小雨,游客们依然兴致不减,在下姜村里体验亲手拉石磨的乐趣。

这口老石磨,如今是姜银祥家赚钱的工具。游客只需要花3块钱就可以体验推石磨、磨豆腐,还可以无限量喝豆浆。凭借着家门口的这个体验点,姜银祥开的农家乐每天都能有不少客源。

游客:很浓很纯很香,我们是从台湾来的,我觉得这个村子很漂亮,这边的空气比城市里也要好。

游客:还蛮宁静的,还不错,很像老家的感觉。

打好的江米现场制作成麻糍,麻糍体验点上也经常是人流不断。

2015年,下姜村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凭借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这里的乡村旅游逐渐开始吸引八方游客。仅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当天,小小的村庄就来了八百多位游客。但喧嚣过后,下姜村的领导干部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刚刚起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下姜村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

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村委会主任姜祖见:整个客源还存在个问题,就是大家也可以探讨一下。


 
  这天晚上,村委会里,干部们召集村里几户目前做农家乐的大户开了一个会,讨论如何进一步招揽客源。

村民:上次的矛盾,就是游客的不满意的主要是用餐吧?

下姜村副书记解林昊:我们去看一看,我们到几家,千岛湖镇几家做这个团队餐做的比较多的,接待比较多的餐厅去看一下,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要想每天都能有稳定的客源,住宿餐饮、服务质量、配套设施,体验项目,每一项都得跟上。眼看周边一些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做得风生水起,下姜村的大户们也有些眼红。虽说为了统一管理、营销、推广下姜旅游资源,4月份下姜村集体出资注册成立了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但直到现在,效果并不明显,这也让干部们很是着急。

这天,为了找到相对稳定的对接旅行社,村里的副书记解林昊和村委会主任姜祖见特意出了趟远门。在县城的这家旅行社里,刚坐下没多久,解林昊就开门见山表示希望旅行社引致七八千人进入下姜村。

绕过解林昊提出的问题,这位旅行社的负责人还是直接指出了下姜村旅游目前存在的民宿过少的短板。其实对于这些情况,解林昊不是不知道,但眼下,不管是找客源,还是完善村庄相关配套,他哪个都不想落下。从这家旅行社出来,解林昊和姜组见又去了另外几家旅行社,一方面了解游客对于下姜村的看法,一方面继续推销下姜村、招揽客源。

解林昊:我们是千岛湖西南的一个村,叫下姜,它是我们浙江省的四任省委书记基层工作联系点,这个村也是我们讲的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作为淳安县旅委特意下派到下姜村的副书记,解林昊虽然不是下姜人,但情况却比谁都摸得清,此时的他就像是下姜村的一个推销员。

解林昊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品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让游客停下来、玩起来,他们在这方面未来还需要多下一些工夫。

虽然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要想就此把游客留在下姜村,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眼下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住宿接待的能力。

目前下姜村共有12户民宿202个床位,床位数量少,游客一旦增多,接待能力就会跟不上。这些都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困难。

下姜村第一书记张盛剿:这个也是发展当中的痛苦,没游客我们担心,游客太多了也担心。

为了鼓励村民们利用自家民房改建民宿、农家乐,政府眼下特地从杭州请来了设计团队,免费为村民们提供设计方案。同时,对于村民们办农家乐和民宿,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村民们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

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杨红马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报名的有18家,愿意去改民宿的新增有18家。这样下来他们年底的目标是四百到五百个床位,一天接待四百到五百人。


 
  几天前,姜丽红姐妹俩就从杭州回到下姜村,开始着手家里的精品民宿改建。

姜丽红和妹妹在杭州都有收入稳定的工作,如果回到家乡经营民宿,可能就要面临姐妹俩中间一个人需要辞去工作,这个决定是否冒险。

但眼看着自己从小生长的家乡每天都在变化,基础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游客越来越多,姜丽红和妹妹心底里的犹豫很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决心和信心。

为了把自家民宿做得与众不同,姐妹俩特地找了专业的设计团队,按照规划,五个月之后,这栋四层小楼,就将有8个房间的精品民宿开门迎客。但是眼下,想法有了,信心也有了,需要投入的近六七十万成本却远远超出了姐妹俩能够负担的极限。

在得知姜丽红资金上有困难之后,村里就提前跟有合作关系的银行进行了沟通。


 
  在村里的帮助下,姜丽红顺利申请到了30万元贷款用于民宿改造。

《经济半小时》记者:贷了多少钱,总共这次是?

下姜村村民姜丽红:因为是村里的干部提出来的,这里利率低,如果说贷这么大的额度,别的银行的利息也吃不消。这个钱拿到踏实多了。

张盛剿:改造毕竟还是要花费一大笔资金,有的农户他除了补助资金、自有资金外肯定还缺少资金。经过我们商谈以后,两家银行都对我们开通了10万以内的小额贷。个别需要突破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都可以商量。目前我们已经放贷出去60多万。

目前,下姜村新增的18家民宿、农家乐都在热火朝天的改建中,四五个月后,他们就能开门迎客,这将大大缓解下姜村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眼下,下姜村人最重要的事就是5月28日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村干部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算是下姜村乡村旅游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5月27号傍晚,下姜村村委会里,总支书记杨红马召集村里的25户农户开了一个会,关于第二天文化旅游节的注意事项,杨红马和镇里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因为,这25户村民,负责的是旅游节上的重头戏——下姜家宴。

按照预期,5月28号这天,下姜村将迎来1000多名游客。这个接待规模对于下姜村来说,可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干部们都不敢掉以轻心,这边,杨红马还在紧张地不停重复第二天家宴的细节。

另外一边,一听说要统一着装,会议室里的气氛立马变得不一样,妇女热烈地试起了衣服。

作为下姜家宴这个环节的负责人,第二天一大早,杨红马就开始忙碌了。而此时,村民们的厨房里,也早已是一派火热的景象。

上午 9点一过,游客们开始陆续进村,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小村庄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热闹和喧哗,刚刚起步发展乡村旅游的下姜村,首次亮相就交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单,看着游客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无论是村干部还是老乡们,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麻糍老板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今天打了80斤了,毛收入也有2700多块钱。

下姜村村民余春发:总的一起五六千块钱吧应该,像这种形势是越做越好。


 
  傍晚的下姜村风光无限,吸引众多游客目光的同时,成为本地经济和村民收入强有力的增长点。

杨红马: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非常快,像我们的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2013年以前从来没有把第三产业作为全村经济总收入的一个考核指标,到2015年底达到三百多万,我预计今年可能要突破一千万这个数字,增长速度非常快。现在有很多农户说一个农民家里哪有上百万的成果,(过去)不会有,现在确实也实现了。

半小时观察:生态就是生产力

2016年5月23号,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看到,在习近平等领导的关怀下,十多年来下姜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这里,生态保护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这里,美好生态产生的经济效益正在持续释放,下姜村的发展路径也正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美好画卷。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6月14日 22:1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山区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下姜村。下姜村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只有226户756人的村庄,这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可是最近十多年来,下姜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90年代末的1860元变成了2015年的近1.8万元。(《经济半小时》 20160614 生态建设报告:青山如何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