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60528 创新驱动 国家发展新动源

来源:央视网2016年05月28日 20: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5月28日19:38

 

CCTV-新闻

5月28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5月29日03:45

 

CCTV-新闻

5月29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什么?如何部署?怎么做?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规划和设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为顶层设计文件,《纲要》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的目标,指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我们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这样一个概念,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应该起到支撑引领的作用,在这时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是与我们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到2050年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与这个目标是相契合的。”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纲要》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强调要“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所谓的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王志刚认为:“双轮驱动就是把生产力作为主要的着力点,但是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有很多还受制于生产关系,也就是体制机制不顺,还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带领全面创新这样一个需要,所以生产关系必须调整。”

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过去科学研究、生产应用、市场销售等等环节是割裂开来的,这个割裂是什么结果呢?科技创新尽管有很多的专利,每年有很多的成果评价,但是在生产上并没有发现它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因此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次也就最近这五年要转化为创新驱动型国家,就要把这条链条建立起来,一个体系建立起来。”

六个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表示:“最核心的实际上是跟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呼应的,就是使得经济发展,近来和社会发展由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那种发展方式,向以质量效益可持续的、更加依靠创新驱动的方式来转变。” 

有了“三步走”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部署,就像高楼大厦有了顶层设计和建筑蓝图。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还要完成具体的施工任务。《纲要》强调,创新驱动就是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就是说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通过创新,实现经济转型。说到这儿,我们不妨去浙江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看一看创新带来的变化。

不久前,浙江三花公司作为全球极少数受邀的供应商代表之一,参加了美国一家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的“优选供应商大会”。凭借自主研发的使电动车蓄电池保持恒温的配件,三花拿下了这个订单。

拿下订单的背后是企业花三年时间的研发创新。说到自主创新,对这家公司来说不仅是这次取胜的关键,更是他们发展壮大的法宝。这家公司早期是一家生产制冷配件的小工厂,地处浙江东部的山区小县城新昌县,企业发现,如果只是生产普通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

一个空调上的小配件改变了公司的命运。“四通换向阀”是让空调从只能单一制冷到冷热交换的核心部件,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的手里。瞄准这个国内市场的空白,他们组织起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生产自主创新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在新昌县,像他们这样通过科技创新“创”出了发展壮大之路的还有很多企业。如今在新昌销售超百亿的企业有2家,上市企业有7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产业占到总量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县”。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表示,新昌的支柱产业都是科技创新,支柱企业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

新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改革开放初期,新昌还是一个次贫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昌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恶化,曾经的“绿水青山县”沦为了“全省重点污染县”。那么从次贫县和污染县再到创新县,新昌的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新昌县科技局局长杨卓东告诉记者:“新产品的产值率是48.7%,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是4.2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8.9%,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是70%左右。”

把创新驱动作为支柱,新昌确实不是空谈。这几年,县里每年投入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占到全县财政收入10%。为了鼓励企业创评高新技术企业,县里每年还给高新企业免税3个亿。

新昌县靠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经济转型。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种案例也会越来越多。落实创新发展战略,什么是关键?还是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因此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人才,就拿新昌县来说,能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实现了人才的聚集。新昌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县城,没有高校,没有科研院所,一开始,对人才根本没有吸引力。新和成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王昌泽就曾经为留不住人才而苦恼。

后来他发现,要引凤就要先筑巢。他们公司花了将近1200万元人民币,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核磁共振,当时国内只有3台,没想到这套设备却吸引了不少人才,胡瑞君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胡瑞君在浙江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国内几所知名高校以及新加坡的一个研究院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过,他最终选择到了新昌。他说:“这里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仪器设备,把自己原来的一些想法,把原来学到的知识用于怎么样做出好的产品。”

为了满足胡瑞君的研发需求,公司给他的团队配备了近500万元的设备。就这样,胡瑞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研发出一种目前只能依靠国外进口的抗生素,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事实上,新昌为吸引人才,可谓不惜血本筑巢引凤,小县城里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就有5个,省级重点企业实验院9个。到2015年,新昌已经拥有2500多名副高级职称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其中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就有5人,海外工程师、资深专家近百人,专业技术人才达6.5万人。

除了筑巢引凤,新昌不仅组织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自己的研究院,同时,还让高校、科研院所“走进来”,在新昌建立技术研究院或转移中心,促进校企院企合作,既解决了高校教育教学和实践两层皮的现状,又为企业搭建了创新的技术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好服务,这也是《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内容之一。

王志刚强调:“我们做好激励人、服务人这项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后要加大力度,改进服务,提高针对性,使人才能够有一种获得感,有一种预期,有一种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使他们通过科技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以他们的成绩、他们的贡献,最后名利双收。”

除了强调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以外,《纲要》还提出了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强化原始创新,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深化军民融合,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以及推动创新创业等总共八项任务。

徐匡迪认为:“这八个任务主要是根据我们国家当前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内外形势来拟定的,这个文件好处,一个是顶天立地,它既看到了我们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要实现,我们现在是结构调整改革这样一个情况相结合起来;第二个就是问题导向,无论是教育,无论是部门割裂,无论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无论是科技人员的合理的报酬问题,这些都需要深化改革。”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创新驱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是国际竞争大势所趋,也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是否能够快速平稳地前进,关键看中国能否完成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战略转型,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有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接下来需要的,是行动。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28日 20:0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什么?近日发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焦点访谈》 20160528 创新驱动 国家发展新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