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农房抵押贷款:政策好,落地难,怎么解?
在涉农贷款中,抵押物的缺乏一直是个难题。囿于相关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农民手中最值钱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住房却很难盘活变现。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希望借此解决农民贷款难的现象。
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可以通过银行抵押贷款直接变现,这对解决农民贷款难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试点地区落地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好政策为何遭遇落地难?症结主要在哪儿?又该怎么解决呢?
昨晚(5月23日)央评演播室邀请到了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和财经评论员李藏宇共同评一评农民“两权”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君
农地、农房抵押贷款难落地,难在哪里?
在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过程中,许多农民由于没有土地承包所有权证,而被拒之门外,银行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证呢?银行的苦衷又是什么?
李藏宇(财经评论员):两个原因导致农民抵押贷款难。
第一个原因是,银行为了发放贷款的安全,需要抵押物,如果没有这个土地承包所有权证,银行不能证明这个土地是你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假如没有证件,贷款人可以无限次向不同的银行去申请贷款,一旦经营出了问题,数十家银行都来找这块地,那么这块地的归属就成了问题。
曹远征(经济学家):土地承包所有权证是证明土地所有权的凭证。
如果没有土地承包所有权证,银行不能证明这是你的东西,银行是跟陌生人做生意,核心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即有没有资产,因此抵押品最重要,抵押品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基础,你没有抵押品,银行怎么能放贷给你。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流转的土地变现难是银行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银行有一个困难在于,即使知道这块土地你有使用权,一旦你违约,银行要把抵押品变现弥补本金和利息损失,可是按照现在的土地承包管理办法,流转的土地想要变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很多银行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农地、农房抵押贷款难,怎么解?
2015年底,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县级行政区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天津市蓟县等59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政策试行几个月来,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该如何破解农地、农房抵押贷款难的现实困境呢?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土地使用权贷款既费劲、期限又短。
土地使用权本身不值多少钱,是目前农地抵押贷款最大的问题。一亩地每年的承包费也就一千块钱,如果按60%去贷款,也就能贷到600块钱,另外期限又很短,所以这是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曹远征(经济学家):农作物担保贷款不足以解决长期经营投资问题。
如果以农民地里种的农作物作为担保去贷款,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这种贷款一般都是农民在春耕的时候需要种子和化肥,他们会去贷款,等秋收的时候他再来还款,这个不足以解决他长期需要扩大规模经营的投资。
[央评君认为,针对农地、农房抵押贷款难的问题,不仅要推动金融改革,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农地在物权法当中规定的不得抵押的问题。建立农村经营者互保和财政资金成立的担保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地,让有困难的农民能够贷到款。]
农村资金互助社,如何让农民真正受益?
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就是固定地域的村民自愿出资入社,对社员提供存贷款服务,支持农民发展,方便农民生活,确实帮助不少农户解决了贷款、融资难题,起到了助力农户脱贫致富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近期媒体纷纷报道有些地方农村资金互助社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的情况,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那么,农村资金互助社真的是“烫手的山芋”吗?它的规范和发展,还需要各方做些什么?
昨晚(5月25日)央评演播室邀请到了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和财经评论员李藏宇共同评一评农村互助合作机构,如何让农民受益和放心?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君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什么?
在农村,农村资金互助社就像是一个桥梁,能够解决农民借钱难的问题,但是有些时候,这个桥梁往往不太结实。那么,农村资金互助社到底是什么呢?农村资金互助社到底是属于商业金融还是合作金融的范畴呢?
曹远征(经济学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属于合作金融业务。
商业金融是按股来算,一股一票,而合作金融是按人来算的,一人一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合作金融业务,是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产生的一种互助合作组织。
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什么会 “出事”?
那么,看起来不错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什么会“出事”呢?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过去,农民基本上没享受过这样的金融业务,现在有了这个业务,但是监管没有跟上,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李藏宇(财经评论员):风险在于在于缺乏专业人员。
一些农村资金互助社打着合作金融的旗号,做的却是商业金融的事,但是又没有商业金融的专业人员,没有专业的风控体系,因此风险就很大了。
农村资金互助社,如何防范风险?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些地方农村资金互助社出现的资金链断裂、倒闭的状况,我们怎么该如何防范风险呢?
曹远征(经济学家):严格规范运作农村资金互助社。
合作金融的建立是有要求,第一是只能是本区域的,不能跨区域经营的,第二是可以负债,但是不能吸收存款,这些都是防范风险的办法。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要增强农民的投资意识。
一些农村资金合作社拿到这个钱之后,没有投资意识,因此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要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可能会更有效一点。
李藏宇(财经评论员):农村资金互助社离不开国家的监管。
规范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离不开国家的监管,国家应当管的是你是不是真正在做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事,谨防名不符实的现象发生。
[央评君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想真正的造福农民,首先要改掉以往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环节,不断的进行完善。同时,国家应加强监管,对于一些名不符实的组织要进行坚决的打击。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能够真正解决农民借钱难的问题,而不是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25日 23:4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试点暂行办法,就是说,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可以通过银行抵押贷款直接变现,这对解决农民贷款难有着巨大作用。但记者在调查中得知,这一政策落实起来并非那么顺利。本期节目特邀专家进行分析解读,更多敬请收看。(《央视财经评论》 20160525 如何破解农地农房抵押贷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