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浪迹天涯的“二浪子”猪 20160511

来源:央视网2016年05月11日 22:3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每日农经】浪迹天涯的“二浪子”猪20160511

滇缅公路名气大,穿山越岭人人夸;密林深处二浪子,名气竟然堪比它。

记者坐车行驶在滇缅公路上,听说这的密林深处有一种“二浪子”,在当地的名气竟然与大名鼎鼎的滇缅公路不相上下。这“二浪子”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呢?没想到“二浪子”原来就是一种黑猪。当地民谣有这么一句:“养猪不放,难得养壮”,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依照动物的天性去养殖,不但自己省劲儿,品质也会变好。看来因地制宜地去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找到发展与和谐的平衡点。

记者 邓心祎:师傅!怎么这么颠呀?

云南省施甸县动物疫控中心高级畜牧师 杨兴东:已经到滇缅公路。

邓心祎:滇缅公路呀!

杨兴东:对。

邓心祎:那我得下来看看,师傅。

杨兴东:好。

邓心祎:这滇缅公路可以说是为我们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也因此而闻名于中外。是不是呀大哥?

杨兴东:是的,我们这不仅滇缅公路有名,还有几样东西也很有名。

邓心祎:都有什么呀?

杨兴东:比如说二浪子就相当有名啊!

邓心祎:啊?二浪子?这二浪子是什么东西呀?

是啊,二浪子,这个听上去不着调的名子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人?是动物?还是旅游景点呢?心祎百思不得其解。

村民:排行老二所以叫它二浪子嘛!

村民:反正一直以来老一辈都是这么叫的,也许它长得帅。

村民:天天往山里跑,老不着家,浪在外面,所以叫二浪子。

爱往山里跑,这更勾起了心祎的好奇心。于是她找了一位向导,决定进山会会这个二浪子。

邓心祎:大姑娘美来那个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唉哟我的妈呀!这可比那青纱帐难走多了。李站长,这二浪子究竟在哪呀?

云南省施甸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李朝震:就在上面。

邓心祎:二浪子你在哪疙瘩藏,找得我是好心慌。二浪子你到底浪到哪儿去了?

李朝震:小邓,快来呀!这里也有二浪子。你看!

邓心祎:咳!妈呀!原来找了半天,这二浪子就是猪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李朝震:对。

二浪子猪是当地的一个地方品种,起源于保山巿的隆阳区、施甸县等,分布于保山、大理、怒江等州市,198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保山猪。

邓心祎:赵教授,这个就是二浪子是吧?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赵桂英:对!从它头形来看是八卦倒八眉,脸长直,耳朵比较大。

邓心祎:而且还是向下这样垂下来的。

赵桂英:对,是垂耳。四肢竖实,背腰比较平直,它腹大不下垂。毛色全黑色的,而且比较稀疏,它皮肤比较紧实。

二浪子从体型上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但目前农户饲养最多的还是大体型和二浪子。

赵桂英:那么大体型它比较高大。

云南省保山市种猪场场长 龚绍荣:这个大型的身高80厘米,体长它有160厘米。

邓心祎:有160厘米!跟我身高差不多呀!

赵桂英:二浪子猪它的体型比这个大体型小一点,它后肢没这么高。

龚绍荣:二浪子差不多有70厘米高,体长有130厘米长。

至于为什么叫二浪子,因为年代久远,已无人给出确切合理的解释,说法最多的是因为二浪子猪介于大型与小型之间,所以人们都叫它二浪子。

李朝震:二浪子是我们本地人的一个习惯叫法,已经叫了几百年了。虽然二浪子是保山猪的一个类型,但是现在一说到二浪子,大家都知道它代表所有的保山猪了。

邓心祎:二浪子一般它能长到多大?

赵桂英:全国来比的话,比东北民猪稍微小一点,像东北民猪在我们国家是体型最大的一个猪种了,成年体重到150公斤左右,那么我们保山猪成年体重大约在130公斤左右,这个是算体型比较大的。在我们云南大体型中是比较好的一个猪种资源。

农民养猪最主要是看能不能赚钱,赚多少,那么体型大是否就占有优势呢?

赵桂英:我们卖猪一般是按斤数来卖。南方主要是小型猪种比较多,大约一头在40多50公斤左右。老百姓养大体型的猪,它产肉就比小体型猪产肉要多,它产值就比较多,那么你从经济价值来看这个大体型的话它就体现出来了。它效益就好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11日 22:3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记者坐车行驶在滇缅公路上,听说这的密林深处有一种“二浪子”,在当地的名气竟然与大名鼎鼎的滇缅公路不相上下。这“二浪子”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呢?没想到“二浪子”原来就是一种黑猪。当地民谣有这么一句:“养猪不放,难得养壮”,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依照动物的天性去养殖,不但自己省劲儿,品质也会变好。看来因地制宜地去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找到发展与和谐的平衡点。(《每日农经》 20160511 浪迹天涯的“二浪子”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