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继续“防汛进行时”系列报道。作为一个水利大省,江西省境内有各类水库10819座。大中型水库组成了防汛抗旱的主动脉,但江西还有更多容积不到1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被叫做山塘,它们好比是水利体系的毛细血管。别看这些毛细血管不起眼,一旦运行不畅,也会造成大问题。
今年,江西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各地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了3到5成,3月23日就提前进入了主汛期。汛期赶早到了,遍布农村的小水库和山塘能否经受得住考验?怎么样确保基础水利设施顺利度汛?4月中旬,《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江西省都昌县水利部门进行了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
山塘疏于管理、年久失修,农村防洪任务重重
江西省都昌县气象局局长熊隆照:主要是受超强、超长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6年的降水偏多大概是三到五成。往年是660毫米到680(毫米)之间这样子,今年大概是是850到950(毫米)之间,局部可达1100(毫米)左右。
《经济半小时》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每年的汛期是4月至9月,年平均降水量1600多毫米,可今年1至4月份的降水量就达到了850多毫米,这导致今年进入主汛期的时间,比往年整整提前了9天。连续遭遇降雨,给当地的水库、山塘带来严峻考验。
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局长刘驹:我们水利设施的就有291座大小水库。大一点的记号是中型水库。另外还有我们的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个山塘,还看不出来?
刘驹:这里面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前面的山塘是10822座。
不仅汛期到来的脚步加快了,更为严峻的是,江西省防汛部门预计,今年还很可能紧接着早汛之后出现大汛,因此未来防洪抗灾的形势将非常艰巨。而我们从都昌县水利部门了解到,当地86%的水库都已经进行了除险加固,那么这些水库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都昌县水利部门先来到一座小二型水库进行了实地调查。
这座水库的容积量为80多万立方米,堤坝长210多米,高12米,宽4米,5年前已经加固除险过。
江西省都昌县鸣山乡水务站站长万长青:就在我们这个水库,好像是2011年加固的,这个草又长出来了,特别是有些小树,就像那个树,我们叫它法国梧桐树,我们叫泡桐树,它那根系比较发达,如果长大了以后,可能对坝里造成渗漏现象。
《经济半小时》记者:是哪个树?
万长青:那个树。我们这里叫泡桐树,至于其他的叫什么,我搞不清楚。
《经济半小时》记者:它怎么会长到坝上来?
万长青:这是飞过来的籽。
《经济半小时》记者:也许是鸟儿?
万长青:对,飞过来的。像那里也有,这上面好多。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是谁来做这个事情呢?
万长青:现在没人做了,没经费,谁来做事?
除了堤坝的斜坡需要除草维护外,万长青发现水库旁边的防水沟渠,也存在问题。
万长青:剩下的还有一些小毛病的,也没办法根治。
《经济半小时》记者:有缺口的,漏水的。
万长青:对,(放水)渠道等一系列,后期工作养护经费,这个国家应该考虑这个事。
《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专门的清淤,维护经费吗?
万长青:没有,这个没有。
《经济半小时》记者:中央、省市、县乡?
万长青:暂时都没有。
根据国家标准,小型水库分两种,库容量在100万到1000万立方米的属于小
一型水库,库容量在10万到100万立方米的叫小二型水库。万长青说,尽管一直在加强小型水库治理排险的力度,但对水库日常清淤维护,却没有完全规范到位,有待加强完善。这个难题普遍存在。
这是都昌县的另一座水库,总库容305万立方米,属于小一型水库。2010年6月已经完成了除险加固工程。可是,现在堤坝斜坡上也长出了不少杂草,而斜坡下面的放水渠,有的地方已经被杂草掩盖。《经济半小时》记者顺着沟渠往前走,杂草更多更密,甚至已经堵塞了渠道。再往前走50多米,放水渠整个被杂草树枝掩盖,直到看见下面的水草,才大致弄清楚放水渠的位置。一位村民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她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30多年,小时候,她和小伙伴还时常沿着放水渠去上学,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村民:这个好多年了,这个水渠有十里路那么远,弯来弯去。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走不过去了。
村民:走不过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小时候经常来走?
村民:嗯。早些有人管理,不打工之前,这都是很宽的路。
经过除险加固的小水库,却缺乏日常维护,但让水利部门更担心的是,都昌县还有1万多座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塘。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山塘维护起来难度更大。
刘驹:建这个水库的时候,溢洪道也好,涵管也好,(标准)都是很低的,一些资金,二是技术,那个情况, 我们原来水库是这样的,窄窄的,低低的土坝。
《经济半小时》记者:大概有多长时间没有加固维修过?
刘驹:(上世纪)六十年到现在。这几年劳动力到外面打工去了,这个没有人管了。像这种没有加固的水库,在农村是一个隐患。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就叫病险水库?
刘驹:对。
这个用泥土、小石块填压成的堤坝,上面还有一些积水。刘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种情况就已经属于出现安全隐患了。
刘驹:这个坝是不能进水的,这个坝进水,渗下去,渗下去,把土质变泡,硬度就不大,如果说硬化以后,坝就不积水。像圩堤,坝上是不能有积水的,两边的水,那个水已经有了,下面还有水进去,那个土质就泡了,如果风浪大的话,容易(决堤)倒掉。
《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说,这个要加固除险的话,大概要投多少钱?
刘驹:像这种,最多三、四十万块钱。 三大主力工程,(堤)坝,溢洪道,溢洪道搞一下,涵管把它搞通了,坝漏水给它防渗,这三大主力工程。
刘驹说,当地1万多座山塘和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过去了,除了小修小补外,几乎都没有经过系统整治维护,大多数山塘和放水渠等水利设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这是20多天前鸣山乡刚刚经过清淤、挖掘出来的一段放水渠,大约长4公里。当地水务部门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这段不起眼的水渠,也需要引起警惕。
万长青:这个杂草长起来比较快,只要两、三年就长起来了。堵塞了,渠道垮坝了,上次那里垮了一个。把下面村子都淹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把村子都淹了?
万长青:淹了,乡里都淹了,这里垮了一次,那上面垮了两处。淹了好多农户、家里,乡政府都进水了。
经过调查,看来都昌县整治维护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任务还挺重。水利部2010年发布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有明文规定,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该负责所属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要明确水库管理单位或管护人员,还应当担负起筹措经费、督促履行的职责。可是,这些农村水利设施怎么还是会疏于管理,问题出在哪些环节呢?接着来看《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小水库、山塘谁“权”谁“责”难理清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江西调查了解到,当地小水库、山塘,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五、六十代修建的,当时都由国家或集体投入,但存在建设标准低,堤坝单薄,上游没护坡等问题。随着农村实行承包经营后,村民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很多山塘作为集体水利设施,疏于管理、年久失修,堤坝斜坡上杂草丛生,容易出现蛇洞蚁穴多、涵管老化、坝体渗漏、放水渠漏水、下游渠道淤塞等现象。
刘驹:主要是坝体单薄,坝不高,一旦突降暴雨,连降暴雨的时候,就面临着坝的防汛压力,特别这个还好一些,这下面村庄远,我们不少的水库,是头顶一盆水的水库,坝脚下就是村庄,就那种水位,一旦下暴雨,那些老百姓晚上谁都睡不着觉。
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工会主席陈永林:我们县现在我们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十万(立)方(米)一线的,这种规模的山塘,我们是2200多座。一万(立)方(米)以下的,那个数量就更多了。
都昌县一方面水库山塘数量大,另一方面这些水利设施本身建筑标准低、时间长、隐患多,更需要加快除险加固的进度和治理维护的力度。可是,当地水利部门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实际工作中难度却很大,常常让它们举步维艰。首先,加固山塘的土质堤坝,为了防止渗漏,需要大量质量好的粘土,可因为农村土地都已经承包到户,有时候他们很难协调到所需要的高品质粘土。
刘驹:必须到老百姓的地里,提点好土过来,如果你想征一些地,老百姓很难给他做工作的。他不是不同意给你起(土),是嫌这个价格低,因为这个水库国家投资,征地的钱,是很少很少的,这个水利工程还好一点,有这个征地的钱,很多工程没有这个征地的钱,把很多的资金,用来征地是不可能的,这对我们很难的。
另外,给搞养殖业开发的小型水库、山塘做除险加固时,需要把水放掉一些,降低水位后,才能施工整治。而养鱼养虾却需要水多一些,如果放水,山塘水库的养殖承包人难免会有所损失。因此,在放水、施工进度和养鱼赔偿问题上,也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
刘驹: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水库,当时养了甲鱼,他说他的甲鱼,里面有两三万斤,项目一进场,施工单位进来,你要放水可以,要把三万斤甲鱼的赔偿资金,钱拿过来。当时那个水库,时间耽误比较久,耽误了一个多月,他总以为这个项目是国家项目,有好多钱,好多资金,总想着什么损失,全部都应该补给我,应该大补。
至于水利设施的毛细血管,也就是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水渠,其清淤、维护难更成了一大难题。
都昌县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并不发达,收入水平在江西位居中下游,因此当地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村镇主要劳动力都依赖老人、妇女,水渠日常维护工作常常处于既没有资金,也缺乏足够劳动力的两难状态。
《经济半小时》记者:平时的清淤谁负责呢?
村民:没人管,没人维护。
《经济半小时》记者:以前谁管呢?管道维护?
村民:谁用水,就谁办。以前是大队里面管。大队分成小队,小队分成村庄。
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工会主席陈永林:由受益自然村负责管理。
《经济半小时》记者:受益自然村管理,换成通俗的话说,该怎么理解?
陈永林:谁投资,谁受益,他们自己投资,自己受益,自己管理。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好多村民都出去打工了,家里都是老人、妇女怎么管理?拿钱拿不出来,出力出不了力,怎么管理维护呢?
陈永林:我们希望他们村里面,能找到一个比较负责任人员,来经常性地看管,来清杂,特别是汛期,加强工程检测。但是现在资金,因为有的,正像你所说的空心化了,有的村庄,我就没有耕地在这儿,我就不会出这方面的钱。在这个协调上,肯定难度就很大。
当地水利部门不得已,在每年汛期到来的时候,只好临时聘请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员,即使是这样,也还只能找5、60岁以上,年纪大的。
万长青:那就是(聘)请一个老百姓。原则上是(聘)请一个老百姓。
记者:好请吗?
万长青:不好请,这个老百姓,说实在话,年纪大了又怕出事故,年轻的又请不上来。
安全管理员很难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资太低了。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个安全管理员,工资一年总共1200元,按当地每年4-9月汛期算,一年6个月汛期,每月平均200元工资。
万长青:一个月就200块钱,还不如一个打工的,一个小工。可能一天不值(打工),(打工)高的,要(承)包的话,一天就两三百。
记者:一个月拿两百块钱工资。对水库管理员来说,主要负责什么职责?
万长青:一天必须巡查一次,汛期,但是山洪爆发了,下大雨了,24小时守在这里。
据介绍,即便是每月200元,水库安全管理员的补贴资金也与村集体无关,资金全部由上级水利部门拨付。
记者:这个经费从哪儿来的呢?
万长青:上面下拨一座水库900块钱。
记者:上面是指哪个部门?
万长青:就是省里的水利部门,要么就是其它的,补一点点,一个月不到两百块钱。
记者:这两百,还包括他的养老、社保?
万长青:那个没有,管理人员没有,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什么东西。
管理水库的人员工资是这样,那么,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清淤、维护,有没有资金投入呢?
万长青请记者来到当地最长的一条放水渠现场,约有50公里长。
万长青:号称百里,就是50公里,(流经)8乡镇,到底板3米宽,高度不等。我们这是14公里。
记者:14公里多少钱维护?
万长青:说实在话,要修的话也要一二十万。
记者:现在到位多少?
万长青:现在到位几万块钱。
记者:就是这个渠大概供多少个村庄,多少人用?
万长青:我这个渠道在鸣山(乡)来说就是一万三千多亩,原来有效灌溉就是一万三千多亩。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千亩,现在没用了。
据当地水利部门介绍,资金缺乏是他们最大的难题。由于缺钱,每年的水库、山塘整治维修往往让他们捉襟见肘。
按照实际情况测算,小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要达到标准,平均下来每立方米要投入8元钱经费,可现在基本都是按每立方米3元来计算补贴。
记者:中间缺口还差5块钱,算下来还缺多少?有没有大概的统计?
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工会主席陈永林:6千多(立)方水,1(立)方水5块钱的话,就是3个多亿,4个亿了。
记者:3个多亿的缺口?
陈永林:对。
记者:目前缺口还没法解决?
陈永林:暂时还没解决。
在江西调查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水利设施“重建轻管”,行业人士坦言,这也是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目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局长刘驹:我们水利部门经常说这个话,重建轻管。在建设上花这么多资金,如果管理上跟不上,到时候会毁于一旦的,这种说法也有,这也是事实,但是国家看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在水利系统,从去年开始大力提倡搞水利体制改革,水利体制改革,我理解就是这个道理。
农村水利设施重建轻管,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体制问题,需要在资金筹集调配、劳动力协调等环节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化解一系列现实矛盾。不过,今年的汛期来得早,汛情不容乐观,对小水库、山塘老化严重、清淤维护劳动力缺乏等难题,基层水利部门也在想办法,结合地方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守住水利设施的安全红线,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水库山塘攻坚克难
都昌县的小水库、山塘,由于当时建设标准比较低,安全隐患较多。尤其堤坝护坡部分,坝体单薄,又不够高度,而且周边人员经过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滑倒在护坡上,很容易坠入水中。
水利部门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办法,在投入资金人力不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水库山塘的安全系数。
刘驹:从哪几个方面改进呢?第一个,内部的护坡都是平的,水泥外部,护高坝堤,只要小孩子进去游了,一定会踩到水里面去,我们都已经出现过两三个这样的例子。滑到里面死人了,有一个乡镇死了三个,都在假期,有这种情况。那这种怎么办?第一个我们护坡不护到顶,留一点距离,防滑。第二个,在预制板上搞一点坎,小坎也是方法。第三个,在这个坝边沿搞一条低矮的围墙。一个,人不下去,万一水(位)高这个还可以防浪,有两个好处。
去年夏天,田家山山塘曾经因为遭遇超出常年同期近三倍的强降雨,出现了二十米决口,淹没了下游村庄几十亩土地和部分房屋。今年,赶在汛期到来前,当地已经对这个山塘进行了加固处理。而对于其它大部分山塘,水利部门一方面协调地方加强巡查力度,另一方面结合当地气象水文特点,强化迎汛准备,降低蓄水水位。
陈永林:在山塘防汛工作方面,因为现在国家,包括省市县,短时间内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这个项目的改造里面,这个防汛方面,我们更主要的,就是建议要求他们,降低水位、加强巡查。
由于都昌县位于鄱阳湖边上,每年防汛还要根据降雨量和湖水水位的变化,分为上、下半场,分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汛策略。
刘驹:你看我们24个乡镇,在这块地上,所以我们都昌的人口很密,83万人口居住在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4个乡镇,24个乡镇里面,有21个乡镇环鄱阳湖。我们都昌的防洪规定是这样的情况,在4到5月份,3到5月份这段时间,是我们这里一般降雨比较多的季节。降雨多的季节,我们防汛的力量主要是水库,山塘。到了6月份以后,雨量逐渐减少了,鄱阳湖的水位就上来了,我们防汛的主要转移到这个圩堤为中心,是这样的。所以都昌县从年头到年尾,一边防汛一边抗旱,一边搞工程建设,整年没有停的时候,特别是我们水利部门。
今年汛期已经到来,江西全省都积极动员起来,在赣州市的信封县,也加大力度对年久失修的山塘、水库进行整修。乌石坑小二型水库,建于1967年,经过几十年的运转以后,整个山塘的堤坝只有2米多宽,如果暴雨来袭,存在滑坡或者崩坝的危险。
在争取到上级财政支持后,2014年,赣州市的信封县对乌石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江西省信封县西牛镇镇长甘荣峰:我们投入了20多万元,对整个坝体重新加固。加固以后,整个坝体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坝体,内侧是用预制块去浇筑的整个坝体原来的宽度只有2米,现在增加到3米5,基础重新修建了。原来这里的溢洪道只有两米宽,不能满足泄洪的需要,现在我们通过改建以后,把这个溢洪道由原来2米,增加到3米5的宽,深度增加到1米8的深度。
甘荣峰说,像这样的山塘,他们镇总共有147座,现在正分期分批进行整治加固。
对一些还来不及整治维护的山塘,当地也因地制宜,采取一些简单有效地办法,增加泄洪渠道,提高防汛能力。
甘荣峰:这个山塘去年,在2015年的4月份,汛期的时候,出现了险情,险情是坝体,大家看到坝体的这边,当时水已经漫坝。用帆布把整个坝体包扎起来,我们人工培土,用沙袋筑堤,重新筑堤。
记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甘荣峰:现在看到的这些,这些废弃袋就是去年已经搞好的筑堤坝,包括沙袋都是这样的,重新筑堤的。
记者:这一路都是?
甘荣峰:整个坝体全部进行筑堤。
记者:大概多长?
甘荣峰:大概有50米长。 我们是先除险降低水位,先除险,并且降低水位。第二,争取项目资金,重新给它修缮加固。县政府非常支持。
记者:这个现场如果要进行整治,需要花多少钱?
甘荣峰:我们的预算是26万多。
受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地年平均降雨量1510毫米左右,但现在4月份,一个月降雨量就达到900多毫米,比多年同期降雨量多出1倍多。面对很可能连续遭遇强降雨、大洪水等风险,当地水利等部门全力准备防汛抗汛工作。
信丰县水利局、武装部、民兵预备役等单位,正抓紧时间举行抗汛抢险演练。
江西省信封县防汛办主任李泽峰:特别像低洼村庄、地质灾害点,都实行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镇村户三处联动防护责任制。像这些地方,这些站点地方,只要是降了雨,我们的自动水位站,通过卫星,通过我们的系统,会反映到我们的监测系统方面。假如我们一小时降雨,达到50毫米的时候,假如某个乡镇达到50毫米的时候,我们马上要发这个一警一报。
而除了采取这些紧急措施,对于小水库、山塘如何建立常态化、可操作的整治维护机制?在农村基层具有丰富经验的水利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
刘驹:比如说这个水库有哪些人口,哪些田地用这个水,这几户人家成立一个协会,你就管好这个水库,用好这个水搞好维养,我理解是这样的。为什么搞水库体制改革呢?现在就解决政府投入难的问题。
记者: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谁投资谁受益?
刘驹:就是这样的,成立一个水利协会,包括山塘也是这样的,你哪几户受益,就是你几个人管理,几个人使用。
其实,国家在2005年就启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将山塘整治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支持各地大力开展山塘整治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国家防汛抗旱督查专员张家团:因为历史欠账也比较多,对水利规程的建设,这些年还是大幅的增加,中央的财政投入。那么当然因为这个投入非常巨大,那么靠中央这点钱肯定是不够的,一般都要采取地方配套的一些办法来进行。那么这方面,只能说是多渠道,大家共同克服这些困难,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怎么样从社会渠道,进行融资,采取一些市场的一些机制的一些做法,增加这个投入的,资金投入的总量。
半小时观察:痛点就是改革起点
改革总是因为问题倒逼而产生,现实中的痛点,就是改革的起点。看了前面的节目,不难发现,困扰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种种问题,痛点其实集中在“钱”和“权”上。大中型水库的整治维护,国家和地方政府保证了资金,可遍布农村的小水库和山塘,维护管理的钱谁来出?现行的管理办法说“谁受益谁负责”,但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关系模糊,“权”不清晰,“责、权、利”就难以分清,造成受益者对水库山塘很难真正负起责。感受到痛点的,不仅是基层水利工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情况,其中重点内容就是检查农业水利工程设施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水利建设,以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等情况。国家水利部也在推进,从“钱”和“权”两个方面创新机制,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山塘整治和管护。改革闸门正在打开,困扰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问题终究会冲破难关,为水库山塘管护打下更坚实的制度基础。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07日 22:1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江西作为一个水利大省,有各类水库10819座。大中型水库组成了防汛抗旱的主动脉,但江西还有更多容积不到1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被叫做山塘。本期节目记者来到江西省都昌县进行调查。水利部2010年发布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有明文规定,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该负责所属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要明确水库管理单位或管护人员,还应当担负起筹措经费、督促履行的职责。可是,这些农村水利设施还是会疏于管理。(《经济半小时》 20160507 防汛进行时:山塘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