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18 “冻产”的小船 说翻就翻?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18日 22:5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冻产”破产了,油价怎么办?

月17日的卡塔尔多哈的冻产大会是代表了全球原油产量60%产油国的会议,也是在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15年以来的首度产量协调,产油国就“冻产”展开数小时谈判。会议结束,产油国未达成冻产协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坚持将伊朗纳入冻产国家之列是会议无果的主要原因。伊朗石油部长就缺席本次多哈会议,对伊朗国家电视台表示,伊朗不会加入冻产,因此派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也就没有意义,他表示,如果伊朗同意冻产,则意味着伊朗将再度置于制裁之中。受此影响,亚洲早盘交易时段,国际油价17号应声下跌,美原油大幅低开超6%,回吐此前一周的所有涨幅。昨晚(4月18日)的央评演播室,央评君邀请到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现场,评一评“冻产”协议破产之后的影响。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1、为什么“冻产”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央评现场,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告诉央评君,冻产协议没有达成,是因为各国之间利益很难达成一致。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利益协调难一致

我觉得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国际油价自身,冻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需求不足,供应过剩,否则的话,不会冻,但是要冻的话,因为大家利益要协调一致非常难,沙特跟伊朗之间,现在不仅仅是石油问题,它们有各种矛盾,可能因为一点点原因,就谈不到一块,现在又死咬着,本来大家认为沙特绷不住了,因为你的财经状况非常严峻,所以在这种情况,大家认为沙特可能会让一步,结果它没有让,而且越来越强硬,前一段时间,整个油价的反弹,其实就是因为对冻产本身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在沙特非常困难,俄罗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总不会做出有损于自己的决定,结果还是做出来了。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用“囚徒困境”来形容主导国家之间的关系。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主导协议的国家原本就不在一条船上

所以达成协议,它需要互相之间的一个信任。现在这几个主要主导着冻产协议的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每一个人自己的行为,都会变成别人加害你的原因,在这样的一个境况下,沙特和伊朗, 1月份已经断交了这两个国家,让他们互相再达成一个妥协,这个小船,它不是个友谊的小船,肯定要翻。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冻产协议无法达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油国之间争夺市场。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争夺市场导致意见不和

俄罗斯人说大家冻产,结果他的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位,达到了大概1082万桶,什么概念?5.5亿吨一年,他历史上最高也就5亿吨,现在达到5.5亿吨了,你占在最高位了,然后你告诉大家冻产,沙特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其他的国家当然不买账,尤其是伊朗,那绝对不能买账,说我的市场全让你们抢走了。

2、“冻产”未达成会有什么影响?

央评君在现场向三位嘉宾提问:“冻产”未达成协议会对全球石油市场和石油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新能源新技术投资增加减少石油需求
去年全球的石油需求是增加的,虽然量不大,大概也是150万,今天也在增加,下调了一点,但是还是在增加。但是这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他要算油价,如果油价涨超过40%,那么美国页岩油就开始生产。你要知道非产油国一堆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新能源。油价一高,马上这些技术投资就增加,增加就会进一步的减少石油需求。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高油价时代已经不在
现在整个去看,欧洲、美国、日本,它的整个需求是下降的,它已经早过了历史峰值,现在支撑这个需求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新兴市场,但是新兴市场现在的整个需求的增速比以前比已经大大地放缓,这个对整个油价,整个预期来讲是影响非常大。油价回到过去的那种高价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包括欧佩克自身预测的时候说,油价回到80美元,可能得2040年了,所以你看从最低价格涨到现在,已经涨了60%了,这个涨幅是非常大的。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告诉央评君,新能源的替代力量越来越强。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新能源技术成熟可能替代石油资源
比如天然气,现在天然气的增长量和它的运输的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快它可能就达到了一个技术上的一个瓶颈的突破,一旦实现突破了以后,石油可能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以前大家都说石油是一个有限的资源,但是以前我就说过一个例子,人类社会结束石器时代,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是因为我们发现了新的铁器,青铜器,所以并不一定要等石油用完了,然后我们才有新的能源,可能石油到一定程度了以后,我们其他的能源跟上了以后,石油的时代就Over。

一二线城市房价还要涨?我们该在哪里买房?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出炉!从环比来看,价格上涨的有62个,比上月增加15个,厦门以5.4%的环比涨幅领涨全国,合肥紧随其后,环比价格上涨4.6%,均超过一线楼市环比涨幅,在一线城市中,上海环比上涨4.3%,深圳、北京、广州分别上涨3.7%、3.3%、2.9%,曾经领涨的深圳开始降温。近期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出台调控措施,市场也在发生一些新变化,出现量价齐跌情况。作为楼市风向标的北京春季房展会日前举行,不少项目打出优惠牌,初步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参展项目8成左右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市场人士分析,一季度一线楼市持续高温的状况将在二季度有所缓解,一些调控措施的出台及需求释放等因素,房价走势平稳将是主基调。昨晚(4月18日)的央评演播室,央评君邀请到了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来客现场,评一评,房价走势看涨还是看跌?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1、目前全国的房价究竟是什么样的?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告诉央评君,现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城市过热,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情况距离预期有差距。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完成的不好

房地产今年的主题是去库存,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房地产政策,把三四线的库存去下来,三月份以后我们看到房地产整体的走势应该说实现了大反转,特别是三月份的数据应该说非常亮丽,三月份房地产的投资一下子到了6.2%,按照实际增长到了9.1%,去年年底的时候增速只有1%,销量大增了33%,销售额大增了54%。房地产整体来讲,已经实现了由跌回升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方面一线太热了,另一方面,三四线应该去库存的现在为止跟我们的期待还有距离。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则特别关注房价上涨比较快的一些二线城市。刘戈认为这些城市房价上涨快有三个原因:一是这些城市本身的财富积累非常多,过去两年由于相对大家预期比较低,所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二是这些城市现在经济转型相对要快一些,所以经济增长的预期也要好一些。三是这些城市通常情况下年轻一代外地人进入的比例要高一些。


马光远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来形容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不同城市房地产供应和需求冷暖不均
简单一点就是一个需求规律,需求比较旺盛的地方受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影响会涨起来,需求不旺盛的比如说中等城市、小城市,包括供应量比较大的省会城市,价格很难上涨。现在整体来讲房地产的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冷暖不均的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库存和需求,有需求的地方你会看到它的价格不管多高,它仍然在涨。

2、造成房价冷暖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央评君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做的一份两万户城镇储户关于房价的问卷调查,询问他们认为第二季度房价走势会怎么样?大部分的人(52.1%)觉得基本不变,还会保持这样一个态势,17.6%的人觉得是上涨,16.1%的人觉得是下降,看不准的占14.2%。在记者采访中,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也表示:地价整体水平肯定还会再上涨,因为当前的整体财政金融政策还是偏灵活宽松的,但是前期住宅地价涨的比较快的这些热点城市,它的涨幅可能会有所回稳。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两极分化对全国去库存有负面影响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迅速上涨,实际上对全国范围的去库存,起到一个负面的影响。因为实际上在很多的二线靠后的这些城市,还有三四线城市里面,有些人在抛售房产,抛售房产这个钱最后会进入到一线城市和部分的二线城市里面。现在由于这样一个两极化的发展,大城市中心城市,它的这种吸附效应越来越强,而且它的房价本身就高。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8日 22:5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市场对多哈会议达成冻产协定持谨慎态度。分析师们认为,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各国达成某种“协议轮廓”。多哈“冻产”谈判无果,油价应声下跌。3月房价上涨城市个数增加,未来走势有望平稳。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整体涨势平稳,本期评论员进行分析解读,敬请收看。(《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18 “冻产”的小船 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