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31 天价学区房“虚火”怎么去?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31日 23:0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天价学区房,“虚火”怎么去?

据报道天价学区房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条位于北京市二环内的老胡同,距离西长安街不足两百米,住在该区域可就读北京市实验二小,且可直升属于同一区域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这两所学校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名校,因此,学区房的属性,使得文昌胡同房价一直居高不下,那么这套每平米卖出了46万的学区房到底在哪里呢?

据了解,几乎所有和记者交流的居民都表示,这个信息不真实。

为了准确核实交易信息,记者为此联系了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表示,已经对实验二小周边房地产经纪机构进行了巡查,同时通过房产交易权属系统对2016年1月1号至3月6号,该地区房产交易记录进行了查询,未发现2016年以来文昌胡同存在产权交易过户的记录,网上报道的高价学区房交易案例与档案记载并不相符。

那么天价学区房背后的推手是谁呢?怎样才能给“高烧”的学区房退烧?昨晚(3月30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楼市》传媒发行人蔡鸿岩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做客央评,评一评,天价学区房背后的逻辑!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学区房“天价”成因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说到,学区房不是房,是教育券,它其实已经是金融产品了。第一,你能享受到教育券的功能,孩子能在那上学;第二,房地产有刚需,但结婚不是刚需,学区房是刚需,因为孩子要上学,按照买学区房应该提前几年买房,这就是刚需。

蔡鸿岩(财经评论员):根源上来说,应该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导致的。学区房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个阶段性的投资,而且这个阶段性投资几乎是没有风险,只要有学区房概念的,周边的房价上涨幅度一定高于其他不在学区板块里的这些房子上升的空间,所以学区房带动是比较明显的。

学区房“天价”成因二:中介炒作

央评君觉得大家在这个对学区房的认识上,还是有一个价码的,于是跟数字100还专门结合了一下,对于学区房热的现象做了个调查,学区房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认为这个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有六成以上,但是也有四成左右的人认为中介人为炒作。

蔡鸿岩(财经评论员):中介一定有因素,因为中介一定要炒作这房子值钱,一定要制造一种恐慌的心理,房子才能好卖!房主认为,房价已经很高了,我就该出手了,对于要买房的人说,你再不买没有了,这个价格你看今天涨了,明天又涨了,今天涨一千,明天涨一万,这样给你去渲染的话,就会制造一种恐慌心理,这是基本的一个销售策略,买房一定是买涨不买跌,这样他就会把价格往上去炒,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不是说他炒作不炒作。

学区房未必等于优质教育,“天价虚火”如何去

 蔡鸿岩告诉央评君其实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投入,几乎是一个非理性的投入,不惜血本的代价投入,认为教育是未来成长的一个基本的前提,认为学区房等于教育,你没有房子,等于你没有了优质的教育。

张鸿认为,我们现在的所谓评判好教育的标准是有问题的,考上了名校就是接受了好的教育?但是教育是分好的教育和相对不太好的教育,如果好的教育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话,那它周边的这些资源,带动的这些资源,一定是更值钱的,但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好的教育,那是另一回事。

所以央评君觉得住建委这一次集中的专项检查,包括有关部门对特别学区房楼价乱象的整治,来的特别是时候!现在这个价格都是到15万左右了,但这是一个有效的房价吗?是根据这个市场真正的需求和供给匹配出来的一个价格吗?蔡鸿岩不这么认为,他说到既然是在市场交易,它一定由市场、由供需来决定,现在我们的价格已经不是完全由中介来定的,实际的成交价格一定是买卖双方最终能够达成契合的那个价格。

家电业海外并购,是捡了便宜还是捡了包袱?

昨天晚间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4.73亿美元东芝白色家电八成股份归美的,美的拟以自有资金约537亿日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此次交易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以及超过五千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不过美的收购也将承接东芝家电约251亿日元,约和2.2亿美元的债务,美的需要为此次收购付出供计6.93亿美元的代价。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下午,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宣布以225亿元人民币增持夏普股份,增资后鸿海将持有夏普66%股权。2015年12月创维以2500万美元收购东芝位于印尼的电视机及洗衣机工厂,2015年7月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频频借船出海,2016年1月青岛海尔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器GE,海信集团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2014年4月TCL以1522万美元收购三洋电机位于墨西哥的液晶电视工厂运营公司90%股权。

家电业海外并购的价值和风险在哪里?昨晚(3月30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财经评论员吴伯凡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做客央评,评一评,海外并购那些事儿。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海外收购的价值和意义

财经评论员吴伯凡认为收购的价值品牌是第一位。因为按技术来说,差别并不大,但是国人不信这个,比如去年的时候买那个马桶盖,就是跑日本去背回来,事实上所有的马桶盖都是在杭州生产的,但是这些人不知道,跑了一圈,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觉得还是国外的东西比较靠谱,品牌的认知度。

吴伯凡(财经评论员):现在买这个比较合适,他们手里拿的那个冰棍开始化了,日本如果再持续的持有那个东西那就剩一个棍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买这个时间掐的比较好,再一个就是说中国也这个时候买是便宜,关键是这个东西买过来到底有多大的用处?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有转型升级的原因,就是我们正好在转型升级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品牌、更多的技术,包括我们生产过程也需要有更多的学习,有主动的有被动的,主动的就是他放弃了家电这一块,被动的就是确实这些年在消费者端在市场端做的没有那么好。

收购后日媒的反响

据说在这次收购达成以后,日本的媒体也有一些反映,我们来联系一下财经频道驻日本的特约记者赵潮,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的美的收购了以后,日本媒体界的一些反响。

赵潮(财经频道特约记者):昨天日本经济新闻社就常达五年之久的鸿下之恋发表了一篇名为鸿海终于买到了夏普的评论文章,那文章就说到至今在日本社会依然存在着某种偏于感情化的讨论,而现实情况是这次需要夏普,而且愿意收购夏普的只有鸿海一家,文章还指出了日本企业并不了解当前的国际市场,如果我们做不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交给外国人去做,在日本媒体当中出现这样的表述的确是非常的少见。第一点就是说日本企业它有技术人才品牌,我们中国企业有资金市场效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危机感,所以有理由去看好整合后的这么一个优势上的互补,第二点就是说资本渗透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但最终一定会触及到企业的管理研发文化这些深层次的部分。

日本企业的转型领域

赵潮(财经频道特约记者):鸿海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夏普的面板技术扩大苹果手机屏幕当中的市场份额和它的话语权,特别是去年苹果是宣布了2018年开始是采用一个叫有GIE面板的作为部分iPhone一个屏幕之后,夏普的相关技术是它一个重要的保障。

而东芝除了电视机以外将彻底退出家电领域,包括依然是处于巨额亏损的个人电脑业务,今后主营将集中到能源、社会基建和储存芯片这三大部分,特别是有一个叫闪存领域的,三年之内东芝将投资超过8600亿日元去扩大它的生产线,力争在下一个财年扭亏为盈,其实包括松下在内,日本家电企业的这种退与进已经表现非常明显了,今后的转型之路就是淡出个人电子消费产品和普通消费者的视线,而主要是转攻B2B市场,像松下就提出2018年它的B2B业务的盈利金额要占到整体的6成以上。

吴伯凡讲到,日本一个是产业自身在升级,第二就是它的员工的终生雇佣,基本上保证不裁员这样一种管理文化使得负担特别重,盈利性不高,现在产品本身的边缘化也是一个问题,就是说家电已经变成一个货品,一个盈利性越来越低的产品。尤其要做一些售后服务,这个成本有很高,在发达国家他做售后服务它是做不起的,但是在我们中国还是可以做的。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31日 23:0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间小小的、不起眼的、甚至杂草丛生,可以说有点破败的房子,近日卖出了相当于20公斤黄金的价格。评论员分析天价学区房“虚火”怎么去。中国家电企业加速海外并购步伐,日本国内看好优势互补企业之间的并购。(《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31 天价学区房“虚火”怎么去?)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