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28 谁来推动“青年人才”变“科技大咖”?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28日 22:5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青年科技人才如何变“大咖”? 是人才的看过来!

就在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强调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

据中国科协相关人员介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每年选拔200名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连续三年给予每年约15万元的稳定支持,资助青年科技人才们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期脱颖而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还将创新人才资助经费管理和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入选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行为轨迹进行跟踪记录。如此优厚的政策和待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读此次科协的改革?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健全?怎样确保人才选拔机制的有效及公平?昨晚(3月28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以及财经评论员王冠,评一评,青年人才怎样转身变“科技大咖”?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人才激励计划的实用点在哪里?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有利于年轻学术力量将科研想法及时转化为更多有效成果

如果在我讲师、副教授时候有更多的科研支持,我觉得成果会更多。我们知道作为科研人员有一个说法叫不发表就出局,如果发表得更好,那么晋升的道路肯定就会更顺畅,这一点它俩之间是有直接的连带关系。本身作为学术业生涯在起步阶段是个非常重要的托举行动,我们知道在刚刚博士毕业当讲师的时候,实际上精力很充沛,同时也很有想法,因为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把自己在导师的引领下进入科研的一个前沿,但是在那个时候,因为我们知道作为讲师,科研已有发表的成果不多,所以你要想申请相关的科研基金,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要有相关的发表的成果作为支撑更好,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新的激励的一种机制,它使得一些年轻的学术的新锐力量,能够及时获得资金的支持,那么这样的话,他就可能组建团队,把那些很有潜力的想法,能够通过一个团队的努力展现成为更好的一个成果。

王冠(财经评论员):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好比一次创业过程,是去行政化的一次创新,具有示范效应

我想在大屏幕之外补充一个视角叫春风,我想我们之所以强调春风这个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去行政化的一个顶层设计,因为这是中办下的文,题目叫做《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但是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感受,它肯定不会仅仅止步于我们的科协系统,它会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为什么以32岁为界限?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科技人才的培养成长要从青年开始,人才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挖掘科技人才潜力

 32岁以下,实际上作为一个青年科技人才在读完硕士和博士之后,到成长的这个关键阶段,实际上是青黄不接的一个阶段,因为他刚刚毕业,我们刚刚讲,他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这个时候,相关的科研资金过去的支持不足,所以说这样一个支持计划,也可以称之为对青年的天使基金,也就是辅助他。 实际上我们今天对青年的科技的一种支持、支撑,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因为我们知道领军人才实际上是从小人物开始起步的。随着他科研成果不断的增加,产生一种正向的效应。今天我们国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实际上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恰恰在于青年,因为我们知道青年是精力最旺盛,也是思维最活跃,这样的话,在一些领军团队的支撑下,再加上相关的专门对青年人才的一些项目的设计中,使得他们也能够组建一个小的团队,把很有潜力的,很有发展前景的思想转换成为实际的一种科研,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成为成果。这些人的成长实际上就是我们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的基本路径。

王冠(财经评论员):人才激励计划是增量供给,对青年人才具有长远的群体性带动效应

32岁、35岁左右是一个我个人的生理和智力巅峰的黄金阶段,但是以往我们在整个系统内,按照按部就班评上正高怎么得40了吧?40以后才是你掌握资源分配的一个黄金阶段,现在是通过科协这样搭建的平台,让两个黄金阶段,你的创新,然后你的这种欲望能力的黄金阶段和你掌握资源的这个黄金阶段能更好地对接。

此外,在场的两位嘉宾一致认为,科协此次推出的人才创新机制,在资金的奖励力度上,是一次增量供给;在政策的实施上,除了科协系统做出这样一个工作以后,紧接着省一级的科协和市一级科协,肯定是随之的项目进行推进,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将形成一个新的网络体系,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长远的培养。而这样一个托举工程,关键还依赖于青年人才遴选机制的创新。

韩国连线: 2013年,韩国曾设立未来创造科学部,旨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包括信息通讯技术人才。在昨晚央评现场,央评君还连线了财经频道韩国特约记者李香,看看他们有什么样优质的经验一起分享。

李香(财经频道特约记者):韩国政府继续投入约合人民币一千亿元用于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培养年轻科技人才

对于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韩国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韩国政府继续投入约合人民币一千亿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并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另外通过科学技术人才基本规划,强化了理工科大学的教学研究力量,并增加了科学人才海外公派实习机会。那刚才我听到演播室的杨教授提到过,科技人才培养了,还需要把他们的研究课题转换成实际性成果,说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需要提一下韩国的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了,应该说它们是韩国政府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目前韩国全国共有18个创造经济革新中心,每个中心都重点培育十几名20到30岁的创业人员,并开设了网络在线平台,汇聚全国创业,向入驻中心的青年创客提供创业咨询,技术培训,招商引资等一站式服务,今年韩国对创新中心的投入预算大概是人民币两亿元,比去年多了3%。同时韩国还通过科学技术基础法(音)保证了创新中心的独立运营能力。

此外,李香在连线中还提到,韩国共有18个创新中心,根据地域特点,与大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培育创新型企业。比如大邱的创新中心,以促进化纤机械产业为目标,依托三星集团的参与发展当地软件和信息通讯业,去年韩国各地创新中心共培育了578个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共研发了712项技术产品,创造出了约合人民币1.8亿的销售额。韩国政府也非常期待中韩两国的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多交流,切磋彼此的经验,联手打造更多的创业平台。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邻国韩国的这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我们国家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央评君继续追问现场嘉宾。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改革评价机制,确保青年人才遴选过程的完善性

根据刚刚讲韩国这样一个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今天支撑青年成长,实际上要求我们包括科协和下面的大量的二级的科技协会系统,要给个他的治理结构。我刚刚讲要改革它的评价机制,就要求大量的专家要进入进去,我相信这些懂行的人进入这些理事会,将能确保我们青年人才的遴选本身这个过程是向好的。

青年人才变大咖,要几步?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青年人才因类型不同,成长路径各异

实际上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为大咖,不同的类型的青年人才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比如一线的基础科研人员,他的发表非常重要,因为发表,我刚刚讲有同行评议,确保他站在科技的前沿;同时还有另一个应用型的人才,就把这种技术研究转化成应用型的,实际上他要求有很强的市场的一种敏感性,从而把最新的科技跟市场的需求产生一种很好的结合,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支撑青年人才成长,不仅要把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纳入进来,也要把企业的科技领军人才也要给他们平台,国家给他们提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科技的管理体制,包括支撑评审机制要更加具有开放性,因为这种开放,能让千军万马大家都可以具有晋升的空间,具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我们刚才看到讲这种对于青年人才发展有很多不同的内容,我个人认为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而财经评论员王冠则认为,对于青年科技人才乃至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激励机制,试错纠错的机制也很重要。要鼓励创新,更要允许失败,如何让我们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的过程中摔一跟头,大家觉得都没什么事,拍拍灰尘再上路就得了。

时薪过万超网红,在线教师如何管?

“一小时收入18842元,在线辅导教师收入超网红?”最近,这条消息在网络上引来了不少朋友的关注。就在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在线辅导老师王某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这名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这个薪资甚至超过当下火热的网络女主播。据传,该老师开设的7节课,听课总人数达到9479人,课程总收入约8.4万元,如果按在线教育平台扣除20%分成计算,该老师7个小时的实际总收入超过了6.7万,几乎是一个普通学校教师一年的收入。

在线教师1小时收入为什么能过万?在线教育市场有多大?当“在线辅导”平台能提供的收入远远超过学校时,教师们的精力和心思会放到哪一边?对待“在线辅导”这样的新事物,学生、家长、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该怎么看?昨晚(3月28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中信建投分析师武超则以及财经评论员王冠,评一评,在线教师时薪为何能超网红?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在线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武超则(中信建投分析师):在线教育UP值不高但辐射人群广泛

传统线下可能一节课最多教五百个人,但在线上可以是五千个甚至五万个,所以其实课单价,就是我们讲的UP值每小时的价格,每个学生其实可能更并不高,像您刚才谈到9块钱,关键还是因为在线的这种方式它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可以辐射更多的,甚至除了直播的方式我可以录播,我可以仿佛看,我可以再二次销售,所以这个UP值高或者说我们讲的总量的每小时比老师的薪酬高,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比较客观的,是市场化的结果。

王冠(财经评论员):在线教育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分配,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

我特别想加一个关键词叫赢,其实我不太理解争议来自于什么,我觉得这是个多赢的局面,像刚才您说的,孩子打破了地域限制,不管我在哪我能花九块钱,请大家注意,这九块钱买两瓶饮料的价格,然后能听一位很优秀老师给我上一个物理的在线课,那么老师增加了收入这当然也是赢了对吧,与此同时学校,可能朋友会说那学校人才是不是流失,没流失啊,学校有一个在互联网上风升水起的巨星,那学校其实是获得了品牌溢价。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我觉得这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为什么我们老师一小时不能挣到一万八呢?当我们看到一位老师获得了很高的收入,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历来的尊师重教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吗?我们难道不希望在未来几年会看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去当老师的欲望超过当公务员吗?我觉得这是很多赢的。

教师资质如何审核?

武超则(中信建投分析师):在线教育内容大于形式,相关平台有责任筛选教师

教育的内容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优于一切形式,因为教育是有时间成本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在线教育的东西,可能大家不一定是便宜当然是一方面,但是可能跟别的互联网产品部一样,它核心的关键点或者我们讲痛点可能是在于学会,或者说体验,在这个前提下我有更高的性价比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突破。回到内容本身,我觉得其实本身在线教育平台是有责任的,就说你去做这个内容的筛选,当然另外最终它是一个市场化选择的,因为像刚刚那个老师,我想他一定是在平台上长期积累口碑比较好的老师,或者说学生本身有比较高的辨识度的老师,这个其实是一个更加透明化去衡量这个老师他的价值,最终形成一个正循环,就是越好的老师越受欢迎,就像明星一样,大家喜欢他,那可能不好的老师或者相对比较差的内容,可能有了一次试错,那过后其实它也会沉下去。

 王冠(财经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非常同意超则说的,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师评价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一小时能挣到一万八,那孩子已经是中学生了,包括大家的家长谁会拿自己的钱去打水漂,谁会拿自己的孩子去瞎耽误功夫?所以说这本身是一种实践的肯定,而带来了教师一种市场化的评价机制,你在网上一节课能挣多少钱,我能挣多少钱?这比你是负高我是正高可能更说明谁更受欢迎。

在现场,财经评论员王冠接着提出,面对着互联网+和资本的汹涌来袭,

传统学校用什么方式留住老师?

武超则(中信建投分析师):在线教育平台与传统学校最终会行程较为均衡的发展体系

(在线教育平台)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我把它称之为可能因为资本的原因,或者很多互联网公司拿到钱我可以去烧,我可以去砸,所以可能会造成他并没有像市场化那么透彻的阶段下,我反而造成资源的失衡,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最终的话我觉得还会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那这里面可能需要就是在这里面谈到的像市场学校本身包括主管部门,我觉得最终形成相对比较均衡的体系,当然现在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中。

王冠(财经评论员):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红牌思维”

但是我特别想说各个领域主管部门面对着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局势的演变特别需要改变红牌思维,过去说这事我没见过,过去说我们严禁中小学的在职教师去补课,现在这种行为不允许,进而亮红牌这注定是行不通的。

面对现场网友提出公职单位应该禁止在职参与发展在线教育的看法,财经评论员王冠依旧认为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可以让更多的职业让资源进行更广泛的辐射,不应被制止。
                  
对于在线教育这一话题,美国是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在昨晚央评现场,央评君还连线了在纽约的路透财经评论员陈一佳,让她给我们介绍了美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

美国连线:

陈一佳(路透社财经评论员):美国在线教育规模大,启动时间早,已成为主流模式

美国在线教育方面的尝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在2007年可汗学院的建立算是一个大的突破,之后慕课(MOOC)式也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堂概念开始兴起,并且在2012年有了一次爆发性的增长。当年纽约时报就称是慕课之年,因为有三大在线网络教育的公司(英文)相继建立,其中(英文)算是学生人数最多的,现在来看也成为了美国在线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特点上应该说是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学生人数多,这是传统这些教育机构是没有办法比拟的,我之前也采访到(英文)创始人之一吴恩达,他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就是说他第一次把自己的课放到网上的时候,就吸引了十几万的学生,这是他要在斯坦福教书大概250年才能达到的数字;第二个特点就是门槛低,不但课程便宜,而且很多是不要钱的,是免费的,因此对于学生他的背景其实也没有什么要求;第三个就是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和分析是不断的改善上课的体验;第四个特点就是灵活性高,就是学生想什么时候学习,怎么学习是自己决定,而不是传统的由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变成学生主导的模式,比较普遍的一些学课像比较实用性比较高的像计算机等等。

而对于在线教育教师资质如何保障的问题,陈一佳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陈一佳(路透社财经评论员):顶级学校直接嵌入教育资源,新趋势与就业培训挂钩

我觉得在美国似乎讨论并不高,像刚才说到几大平台他们起家的时候都是和世界顶尖的学校合作,把他们的一些课堂直接搬到网上。当然了通过一些视频等一些新的模式,另外就是现在这个承认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一个像美国的教育协会已经是认证了一些课程,而且一些用人单位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同时考虑这些申请工作的人,在网上曾经学习过什么样的技能,并且一些公司自己的培训也开始使用在线教育的模式,因为可以省钱省力,所以这种认知度可以越来越高。那模式上也有一些新的特点,一个是更加多了一些一对一的导师的培训,因为互动性更强,另外就是看到游戏化越来越强,因为大家这种消费信息越来越使用碎片化和移动化的终端,所以多出像语言等像一些(英文)APP出现,也是一种新的趋势,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和职场紧密挂钩,而且不但是培训,同时还能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28日 22:5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强调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还将创新人才资助经费管理和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入选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行为轨迹进行跟踪记录,随时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研究进展和成长情况,采集分析大数据,以期形成人才成长的轨迹路线图和建构模型。时薪过万超网红,在线教师如何管,评论员分析教师收入超过网红是多赢局面。本期评论员为你解读,敬请收看。(《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28 谁来推动“青年人才”变“科技大咖”?)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