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地理中国》大西洋上的“空中走廊”(3月21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地理·中国 央视网2016年03月21日 11:10 A-A+

“兴登堡号”飞艇是当时二战期间德国制造最大的飞艇,然而,在1937年5月3日“兴登堡号”飞艇穿越大西洋飞往目的地上空即将降落时,一声巨响,飞艇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坠落下来。“兴登堡号”飞艇怎么会在即将降落的瞬间发生爆炸呢?

科学们组成调研小组对此展开了调查,小组从飞艇本身入手调查知道“兴登堡号”飞艇是硬式飞艇,不受到外界气压变化影响。然而每年五六月,在大西洋上空是雷雨多发的季节。如果“兴登堡号”飞艇在飞行途中遭遇雷击,就很有可能导致起火爆炸。可是当时飞艇的飞行高度于雷雨区域并没有交集,雷击不是引爆飞艇的原因。

小组成员在当时的飞行记录中发现,飞艇降落前曾有股冷风扰乱了气流,飞艇为了避开气流进行两次大幅度转向,而成员们在飞艇结构研究中,推断飞艇钢缆并不能进行大幅度转向,飞艇钢缆的承载力不够导致崩断,无意划破装满易燃气体氢气的气囊,那么只要一个小小的火花便可以点燃整个飞艇。可是小小的火花又是出何而来呢?

这时一名成员注意到飞艇在降落时,在上空漂浮了一阵子,成员们猜测如果天空中的某种特殊气流不断拍打着飞艇的外壳,也许就会产生电火花,成为爆炸的导火索。

对此调研小组对高空对大气环境进行记录调查,最后小组成员们找到到答案,空气中的充满许多的电子,飞艇之前经过雷雨区本身集聚大量电荷,在飞艇降落时向地面抛下系泊线,由于雷雨天气系泊线被打湿可导电。当线与地面连接时,飞艇本身的大量电荷传导到地面,而地面上的电荷又传导回飞艇外壳上,形成一个电循环,从而产生电火花点燃泄露的氢气,造成这一悲剧的发生。






收视TOP榜

860010-11190643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