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307 数据里的“养老心声”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07日 22:1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2016年1月,人社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人,占总人口的已达比例15.5%。1982年联合国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经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在我国2.1亿老龄人中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这些问题都促使人们越来越关心老龄化问题。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统计也显示,养老同样是百姓关心的一件大事。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问卷真实传递百姓感受,数据里听“养老心声”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从2006年到2016年,每年都会在全国发放10万份问卷就百姓关心经济社会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回收率每年都保持在80%以上,真实地传递了百姓真实的生活感受。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回收率每年都保持在80%以上,真实地传递了百姓真实的生活感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我们关注到从2009年一直到2015年,这7年间,中国家庭在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都在持续下降,但是,我们也发现,中国家庭关于养老困难却有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

  今年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与往年相比,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统计显示,自2009年以来养老问题受关注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有养老困难的家庭高达46%,已经超过了医疗和住房,成为占比最高的家庭困难。其中甘肃、吉林、内蒙古、海南和上海有养老困难的家庭增幅都超过了1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总策划姜诗明:我们会列出住房、收入、养老、教育、就业等等大概七八项。那么我们发现,在中国老百姓头上有四座大山: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但是这几年,就业、住房、收入,这些大家觉得压力的好像是轻了。但是养老(压力)逐年递升,所以就说明,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尝试新的解决办法。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为例,他们率先在西部开始尝试虚拟养老院的模式。所谓虚拟养老院,就是政府建立一个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服务员就会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10月的兰州,天气已经有些寒冷。早上七点钟左右,大街上的行人和车辆还不多,穿着厚外套的李小平骑着电动车,早早来到这个主食供应点。她是虚拟养老院的助老服务员,今天要替邓生福老人拿一份免费主食。

  虚拟养老院助老服务员李小平:邓爷爷,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

  邓生福:可以。

  李小平:你一天把心情放好。

  一进入邓生福老人家里,李小平就开始忙着给老人做早餐,打扫卫生。今年已经82岁的邓生福老人,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就一个人生活。作为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注册老人,助老服务员每天都要会过来照顾一下。

  一进入邓生福老人家里,李小平就开始忙着给老人做早餐,打扫卫生。

  与邓生福老人一样,今年62岁的王来城也是虚拟养老院的注册老人。他已经在床上躺了20多年,因为家族遗传原因他自小就患上了血友病。在1989年的一次发病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从那时起王来城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兰州市城关区西城巷社区居民王来城::这个病就是终生无法治愈,终生得用药治疗,就是维持治疗。

  王来城的老伴徐佩珩也是虚拟养老院的注册老人。他们觉得虚拟养老院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让他们觉得有些失望的是,他们至今还没有资格到虚拟养老院的餐厅就餐,因为年龄不够。徐佩珩告诉记者,由于想加入虚拟养老院的老人太多,前段时间,养老就餐卡突然停办了,后来再办的时候,年龄就从60岁提高到65岁。记者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里看到,确实贴着一张就餐卡提高年龄的通知。

  王来城夫妇觉得虚拟养老院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让他们觉得有些失望的是,他们至今还没有资格到虚拟养老院的餐厅就餐,因为年龄不够。

  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局长丁月英:去年(2014年)开始已经把就餐老人年龄,做了一个区分,原先我们是60岁以上老人就可以就餐,现在我们已经提高到65岁了,

  丁月英,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局长,他说提高老人就餐年龄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初对就餐卡办理条件过于宽松,就餐的政府补贴快速上升。2012年的用餐补贴只有198.3万元,2014年急速增长为993.85万元,两年增长了四倍。作为西北一个并不富裕的省会城市,虚拟养老院的餐费补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提高就餐年龄是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不过,即便如此,虚拟养老院的资金压力仍然在不断加大。

  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局长丁月英:随着咱们老人,服务老人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个补贴资金会不断加大,这样积累下来之后若干年以后这个压力就会呈现出来。尽管目前我们财政还是能够负担得起,但是从未来趋势来看这资金可能不断增长。

  不仅仅是资金的压力在增大,由于服务人员服务的老人在增多,每一个老人能够服务的时间也在变短,服务的内容也在减少。

  兰州市城关区金塔巷社区居民邓生福:当时的时候服务好,来人做饭、擦墙、洗衣服这些,后来养老院人多了,比刚开始差一点,开始就很好。

  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这正在成为兰州市城关区政府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根据兰州市老龄委2015年末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底,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56.1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46%;2014年末,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9.2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41%。比前一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目前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加。

  兰州市推行的虚拟养老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日益增多的老人让地方财政倍感压力。其实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一直是家庭式养老。但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比重逐步增大、单个家庭成员数量缩减,家庭赡养能力越来越弱,加上目前人口流动性持续增强,独居老人变得越来越多。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独居老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养老“去哪儿”成难题

  去哪里养老,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已经成为摆在越来越多人面临的一道选择题。大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有60%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方式,而这一比率在2015年则下降至51.54%。而另一方面,有24%的老人选择单独居住。也就是说,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处于单独居住状态。而且从2013年到2015年,国内单独居住老人比例上涨5.3%,比例上升最快。这之中,又以直辖市上涨最快。那么单独居住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北京和平里小区居民蔡新观:跟您说个事,我那个电视机现在看不清楚图像。

  歌华:电视没图像,是吗?

  蔡新观:对啊,老就是闪,闪了一会儿就没了,不知道什么问题。

  这个正在打电话的老人叫蔡新观,今年75岁,一个人住在北京市和平里小区这栋老房子里。

  蔡新观:你的精力上、体力上都够不了,自己办不了的事,就包括现在电视机,现在热水器是像水龙头,一坏了,真的束手无策,(他)要在的话,也能帮我搭个手。

  蔡新观老人的老伴儿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儿子前几年也因病去世,唯一的女儿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老人说,她已经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了。近几年,身体不太好了,病越来越多。因为患了青光眼,现在一米之外的事物她也看不清楚,洗菜做饭都是凑合,除了买菜、看病,她是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

  蔡新观说,她已经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了,病越来越多。因为患了青光眼,现在一米之外的事物她也看不清楚。

  蔡新观:走路有的时候凭着感觉走,我走路有的时候磕到,都紫了青了,外面的桩子看不见,好多东西,像台阶也是,当然速度特别慢,看着地上,别的东西也看不见,认路也认不清,熟悉的路还可以,现在外边都不敢出去了,不知道是哪儿,回不来。

  一个人独自生活,蔡阿姨吃了不少的苦。磕碰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她说已经习惯了。眼下,最让她感到害怕的事情,就是万一自己突发心脏病,身边都没有个人能及时发现。

  蔡新观:到了晚上我就恐惧,有点恐惧感了,就怕发病,一发病没人知道,有一次发病了以后话都说不动,浑身出汗,心慌,慌得不得了,所以我赶快吃药,所以我在五层的时候,桌子(旁边)都放着救心丸,随身拿着,赶快吃药,有时候说话都说不动,一点劲都没有, 我说今天完了,死了谁都不知道,后来慢慢醒过来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老人再也不敢大意。她在房间里好几个地方都放上了救心丸,以便在急需的时候可以拿到。

  蔡新观:有个伴还好,条件都比现在好多了,现在老伴也没有了,孩子也没有在,感觉很孤单。

  蔡阿姨所在的和平里社区共有5000位老人。他们中有很多像蔡阿姨一样独自生活。

  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像蔡新观这样的老人,因为各种原因,单独居住。其实蔡阿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尽快入住家门口的养老院。随着老人数量的急剧增多,养老机构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城市养老“一床难求”,农村养老“无人照料”,政府兜底还要做好市场文章

  魏翔:随着中国家庭收入的增加,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却在下降,究其原因,可能以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收入高的群体,他们大部分集中住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当中,而大城市的工作压力很大,非常繁忙,所以说,子女通常无暇照顾好自己的老人,相对而言,他们会更多地选择把老人们送进社会养老机构中去养老。

  大调查数据显示,入住养老机构正在成为现阶段日益重要的养老方式。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养老机构的现状如何呢?

  大调查数据显示,入住养老机构正在成为现阶段日益重要的养老方式。

  虽然行动不便,但没事的时候,蔡新观老人还是想到寸草春晖养老院转一转。这是她所占社区里的养老院,她喜欢这里的环境,不仅有可口的饭菜,还有人说话。一直以来,她就想着自己也能够住进来,在这里安心地养老。

  这家社区养老院每个月的费用是5000元左右。按照蔡新观老人的退休收入,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是因为已经住满了,她始终无法住进来。

  院长:您的排队的人数应该在300人左右,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些。

  蔡新观:一年这边退床位的有多少?

  院长:退床位的很少。

  蔡阿姨所在的北京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共有5000位老人,这家社区养老院的100张床位早已住满,而外面排队的老人有600多位。蔡阿姨虽然已经在这里排了好几年,可是前面还有300人。她实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等得到住进养老院的一天。

  作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寸草春晖养老院一床难求,那么,公立的养老机构又会是什么情况呢?《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汇晨老年公寓。

  赵庆闰:女中音跟上,预备齐。

  画面中弹钢琴的这位老人名叫赵庆闰,今年88岁,退休前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年是她在养老院生活的第四个年头。从老人的言行表情中,我们能感觉到他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

  赵庆闰,今年88岁,退休前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年是她在养老院生活的第四个年头。

  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剑:北京汇晨老年公寓主要是面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有少量的失能、半失能的床位,一共有38张左右。

  北京汇晨老年公寓位于温榆河畔别墅区内,是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由北京市民政局投资建设,成立于2007年。“公建民营”是养老机构的一种运作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招标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去经办和运作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则按照法律法规,负起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采访当天,《经济半小时》记者巧遇两位老人前来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咨询入住的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社区居民丁福绥:就像这样住有什么条件?

  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以上。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社区居民冯海增:年龄上就是60、55(岁)以上

  冯海增老人今年79岁,老伴儿今年72岁,退休后两人单独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老两口想尽快入住养老院。

  冯海增:像我都79岁了,我得去买菜,买回太再择菜,择完菜再洗菜,洗完菜再做饭,做完饭再吃饭,吃完再刷、晚上就凑合了,晚饭就吃得少就凑合了,但是吃饭是个大问题。我要进80以后,一年不如一年,所以解决吃饭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住的楼是五层,那个五层上楼费劲了,所以这儿刚才我看了,四层都有电梯,那这多方便。

  冯海增老人说,只要能够住进北京汇晨老年公寓,费用他们完全能够承担得起。

  冯海增:刚才我还听饭钱也就两千多块钱,一万块钱以内全解决了,那我在城里头,我可以把那房我租出去,加上自己退休费完全够了。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老人认真地参观老年公寓的设施情况,并询问了他们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工作人员:来,咱们进来看一下。独立卫生间,坐便器都有扶手,这儿有个浴凳 平时可以淋浴可以坐浴都行。

  仔细地看了一圈,老人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满意。可是他却发现,自己没法住进这家养老院。因为排队的老人太多了。

  丁福绥:大概有多少人在排队?

  工作人员:现在排队的……

  丁福绥:有上百人吗?

  工作人员:对,有好几百人。

  听到前面那么多人在排队,老人显得有些失望。

  《经济半小时》记者:愿意等吗?

  冯海增:那不等没办法也。说我要来,人没房间你怎么来?

  北京汇晨老年公寓负责人马剑告诉记者,自养老院开业以来,一直是爆满,目前的500张床位早已全部住满。

  自养老院开业以来,一直是爆满,目前的500张床位早已全部住满。

  马剑:现在登记有入住意向的大概有四、五百人。

  冯海增老人和老伴儿之前也去北京市的几家公立养老机构咨询过。

  现场:像北京第一福利院,第五福利院,另外还查了一些什么十三陵的干什么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都去了吗?

  丁福绥:没都去,去了一福,一福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福怎么说?

  丁福绥:一福也是过年以后再说。

  《经济半小时》记者:排队多久需要?

  丁福绥:排队好像十几年吧,有的,有的说五年以后。

  城市老人想入住养老机构却一床难求。那么,农村的养老机构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敬老院,里面只住了6位老人。从老人们口中记者了解到,敬老院里只有一个管理员,平时基本上都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

  敬老院里只有一个管理员,平时基本上都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

  《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工作人员?

  广西兴业县葵阳帧敬老院五保老人谭定:有是有,他两三天来一次。

  《经济半小时》记者:两三天来一次?

  谭定: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平时老人们怎么生活,吃饭,洗衣服谁照顾?

  谭定:自己。自己来。什么都是自己来。

  这位老人名叫谭定,80岁。看到记者来拍摄,就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屋里去坐坐。刚坐下来,就忍不住向我们说起自己的心事。

  谭定:你们应该能不能派一个

  《经济半小时》记者:派一个什么?

  谭定:不说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没关系,您说吧。

  谭定:不说了。不说了

  老人欲言又止,不知道在顾虑什么,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谭大爷终于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谭大爷一直希望政府能派个人来给他们买菜、煮饭。

  谭定:我说你们能不能派一个人来给我们买菜、煮饭这些可以不可以。有一天我们起不来了,那时候我们就难办了。

  原来,谭大爷和这里的老人已经多次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反映,希望能安排一两名工作人员来专门买菜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但是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中午的时候,老人们陆续开始做饭,行动不太方便的谭大爷,颤颤巍巍的拿出了一片白菜叶子,这就是他中午的午饭。

  中午,行动不太方便的谭大爷,颤颤巍巍的拿出了一片白菜叶子,这就是他的午饭。

  谭定:现在这个白菜三块钱、四块钱一斤。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觉得菜贵了是吧。

  谭定:贵了,没办法。有白菜吃就不错了。

  谭大爷在敬老院已经住了5年,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平时的生活主要靠每个月230元的五保救助金和90元的养老保险,加起来总共320元。

  谭定:再多一百块钱,就可以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再多一百块就够用了是吧。

  谭定:基本可以,基本上维持生活。

  谭大爷的眼睛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以前还得过中风,他对今后的生活非常担心。

  谭定:我们眼睛不好使了,洗衣服啊也看不清楚了。去买菜每天都自己去买。买菜要走好多路。有的时候洗衣服洗不干净,也看不见。就是想有一天我们动不了了,起不了床了怎么办。

  在敬老院住的这六位老人,除了谭大爷之外,有两位老人听力有障碍,另一位老人是哑的,记者只有通过大声讲话和在本子上写字的方式才能跟他们进行简单的沟通。和谭大爷一样,他们最担心的也是未来的生活无人照顾。

  广西兴业县葵阳镇敬老院五保老人:没人照顾,没钱买药吃。

  采访中《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在敬老院二楼的房间基本上都是闲置的。管理员黎泽钰告诉记者,葵阳镇敬老院上下两层加起来一共有25个房间,设有厨房、活动室、锻炼器材,前不久还刚刚装修过,但是这个敬老院却从来没有住满过。

  广西兴业县葵阳镇敬老院管理员黎泽钰:平时啊,平时都是他们6位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好多房间都得空着。

  这位管理员介绍,平时他主要是负责敬老院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维修,以及日常的巡查。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比如说老人有的时候年龄大了,然后洗衣做饭这些没有人来专门为老人做这些事是吧?

  黎泽钰:那个就是那些护理员,保育员的事情。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敬老院有护理人员吗?

  黎泽钰:现在还没有。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告诉我们,目前我们农村养老院有27000多家,占全国养老院总数的60%多,这些农村养老院主要是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管理的,由于缺乏资金,管理不到位,多数农村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缺乏资金,管理不到位,多数农村养老院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到目前为止来看的话,除了少数之外,我们现在农村的敬老院运行是十分困难,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客观现实。

  党俊武告诉我们,农村养老院运行困难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和运营农村的养老院呢?

  党俊武:未来的方向我觉得有这么三个,第一个政府不再直接举办公办的养老机构了,这个是一个;第二个,今后的养老机构政府兜底的这一块,政府直接去办到购买服务,这也是一个方向;那么最主要的是,今后养老机构的发展恐怕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去运营,才能使得我们的养老机构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当然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做好政府兜底的同时,或者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党俊武说,农村养老院需要在政府兜底的情况下,发挥市场作用,引进更多民间资本来解决养老问题。同样,对于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党俊武建议,政府部门要努力因势利导,发挥社会力量,在盘活现有资源上做足文章。

  党俊武:最主要的还是要盘活现有资源,比如说我们小型的,比如社区,五六十张床位,一百张床位,这样的一些机构多建一些,政府要想办法在城里面找出那些好的资源,那些好的土地想办法拿出来交给我们的社会力量去举办养老机构,不能光去想着挣钱了。

  半小时观察:应对老龄化需加强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此事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部署、落实。

  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养老问题,谈老龄社会不仅是老年人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二胎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养老金并轨等等,只有站在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总体布局,才能应对老龄化带给我们的挑战。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07日 22:1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向全社会发布和分享的数据,涵盖机遇、财富、消费、养老、幸福等方面,累计近八十项大调查独家数据发现,养老与收入和医疗共同成为民生三大困难。“与子女同住”仍是目前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与三年前相比,我国独居老人比例明显提高,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仍亟待增加。我国应对老龄化需加强顶层设计。(《经济半小时》 20160307 数据里的“养老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