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60301 做大“朋友圈” 深耕“朋友圈”——治国理政新征程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01日 19:58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3月1日19:38

 

CCTV-新闻

3月1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3月2日03:45

 

CCTV-新闻

3月2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国际商品交易区,2016年春节前夕,不少人都选择来这里给家里备上点“洋年货”。

在这儿,许多商品上都贴着“义新欧”的标签,有红酒、饮料、火腿等等。“义新欧”是2014年底开通的中欧货运班列,从义乌出发,经新疆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7个国家,最终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全程13050公里。

2016128日,同样是从义乌出发,开往伊朗德黑兰的货运班列鸣笛启程,这是第一趟从中国出发去往中东地区的货运班列。伊朗驻上海总领事伊瓦什说,这让他想起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列列驼队,现在闭上眼睛,他依然能听到阵阵驼铃……

时间拨回到2013年秋。习近平先后访问中亚、东南亚,为如何振兴古老的丝绸之路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认为:“如何实施‘一带一路’这个了不起的倡议,习主席提了非常具体的方案,共商、共建、共享六个字,把路线图画出来,得到的结果大家来共享,这个是跟他的合作共赢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两年多的时间,“一带一路”雏形渐显。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牵连起亚太、中东、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

在“北线”的哈萨克斯坦,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为当地铁路、货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在“南线”的巴基斯坦,中国倡议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的第一个项目——卡罗特水电站项目已经开工。

“一带一路”让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经略周边、开拓周边,这成为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重点。三年来,习近平主席四次到访东南亚,三次访问中亚,两次访问南亚,两次访问东北亚——他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将其视为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

习近平主席指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吴建民表示:“我们201310月开了一个周边工作会议,这在共和国的外交史上罕见。我的记忆中,我们从来没有单独开一个规模这么大的、关于周边外交工作的会议。中国在新世纪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持发展的势头,所以他就非常重视周边,而且提出了四个明确的概念:亲、诚、惠、容四个字,就是要打造我们周边,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再进一步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中国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多项“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

20151225日,习主席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它和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都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金融投资平台。

伴随“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的经济也正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一带一路”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三年来,中国同70多个国家和众多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欧、中非、中国和大洋洲、中国和拉丁美洲……

为中国带来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的,一个,是正确的义利观;另一个,是中国一直坚持的和平发展的道路。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观、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会晤;2014年中南海瀛台夜话;2015年华盛顿白宫秋叙,开启了中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仅是为了造福两国人民,更为了造福世界人民。

备受关注的,还有中俄关系。20133月,履新不久的习近平首次出访,目的地就是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三年来,两国元首在众多场合多次会晤。俄罗斯留下了习近平出访最多的足迹。

另一组令人瞩目的大国关系,是中国和英国。201510月,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让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度亲近地站在一起。“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用莎士比亚的这句话阐述了中英要淡化分歧,在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向前看”,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表示:“中国和欧洲三大国的关系,同时发展,就是和英国关系、法国关系、德国关系,特别是去年和英国的关系,特别突出;另一点我们不是只看到三大国。去年在中国举行了中国和中东欧16国的会议,那么多中东欧国家的总统、总理都跑到中国来了,和中国一块商谈合作。这说明中国的能力和中国的愿望、中国的态度赢得了他们的称赞。”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中国梦不仅为着中国人民,而且为着全人类的进步。”

2014年,埃博拉肆虐西部非洲,短短几个月内,上万人感染,6000多人死亡。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紧急行动、率先驰援,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疫区国家提供了四批次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1533日,亚丁湾东部海域,中国海军发现可疑海盗目标。2008年至今,共有20多批护航舰队,17000多名官兵为6000多艘船只护航,保护了在这一海域航行的商船安全。

这是中国参与联合国主导的反海盗国际合作行动的一个缩影。从1988年至今,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多个维和部队部署在10个不同的维和任务区,南苏丹海地刚果等,中国树立了杰出的典范。”

不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过去三年来的众多多边外交场合中,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都在吸引着世界的注意力。

2014年秋,APEC北京会议通过了多份里程碑文件,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2015年年底,在20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为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把脉、开方;用中国未来五年的规划和改革措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振信心;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拿出方案,凝聚共识,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中国的行动,见证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三年来,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66次谈到了“命运共同体”。

2015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在这个对掌声“惜墨如金”的国际场合,二十分钟的演讲,十五次被掌声打断。来自中国的思索和智慧,超越了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博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共鸣。

2015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正确的义利观:“舍利取义,宏义浓利”。义利观是中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正确的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非洲,也是一个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类共同发展的问题。南非总统祖马说:“中国到这里不是抢劫和殖民的,中国来这里是来帮助非洲发展的,习近平主席说,我们需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倾听中国。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走近中国。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01日 19:58

视频简介:《焦点访谈》 20160301 做大“朋友圈” 深耕“朋友圈”——治国理政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