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传奇2016年1月29日《邻里之间》
首播 星期一至星期日19:51 重播 星期一至星期日6:00
第一部分
动物们时而避开彼此,时而互相靠近,它们会互相帮助,会混杂而居,会忽略对方。这就是非洲大草原上动物间的邻里关系。在这里动物的长相毫无相似之处,但相似的有对饮水的兴趣。从理论上讲,它们对彼此兴趣不大。可眼下,它们似乎成了要好的朋友。但是它们很快就将分道扬镳,不会再看一眼刚刚还亲密无间的伙伴。对这些动物而言,与其他动物相处只是擦肩而过的点头之交。这是我们在自然界能够见到的最低含量的社会关系。
豺和环颈鸽
在旱季的这个时节,环颈鸽大批聚集在饮水处的周围。它们与豺以及前来饮水的其他动物共用这个地点。豺属于犬科动物,理论上不会对鸟构成威胁。看起来,这位邻居似乎令它不安。豺是杂食动物,它以野果、蜥蜴、昆虫、小型哺乳动物、腐肉为食,就看附近有什么了。那么,既然鸟儿这么多,吃一只又何妨?
大象和尼罗河巨蜥
捕食与被捕食是邻里关系中最极端的一种。但是邻里关系千差万别,有剑拔弩张型、彼此帮助型、伤害型,互为保障型或者互相较量型。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这让每种动物意识到,周围还有其他动物存在。即使在更加荒芜的地方,每只动物也有自己的邻居。
尼罗河巨蜥往往生活在距离河岸不远处的同一片地区。有时候,它不得不容忍一些聒噪的邻居侵入它的河畔领地。理论上,蜥蜴不会对大象产生兴趣,同样,大象的活动也不会与蜥蜴发生交集。另一方面,这些公共澡堂对爬行动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们在河岸上引发了混乱,究竟是谁挑起的这场战争?
无论它们做了什么,无论它们有多么迷人,作为邻居,大象惹人厌烦,它们打乱了生态系统以及其他许多动物的生活。
犀鸟和猫鼬
稀树大草原上最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无需害怕这些食肉猛禽的犀鸟,正在替猫鼬放哨。当然,犀鸟的付出也有回报,这种小型哺乳动物翻出来的食物优先供它们食用。这种友好合作关系延伸到了白蚁穴——猫鼬通常与地松鼠共同住在里面。尽管一个是啮齿类,一个是肉食动物,但是有时候,它们会共用在同一个地道网络吗?
在群体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预知而且“有章可循的”。同样的事情在邻里之间不断上演,它们为了权利你争我夺,为了配偶大打出手。
第二部分
大草原是动物们的世界。动物们毗邻而居,但它们又都有各自的天地。这种看不见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动物们又是如何控制的?对于所有可能成为猎物的动物来说,选择怎样的行走路线会事关生死,每段旅程都可能暗藏危险。领地是一种令人垂涎的战利品,一旦拥有了它,征服者将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么动物们是如何捍卫自己的领地呢?
大草原绵延开阔,有着难于尽述的空间维度,但它也有范围,也有边界……
对于人类,我们可以用米、公顷,数百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字来理解它的广大。而动物们怎样衡量和感知它呢?这就是——食物的丰富程度,对手的强弱,遇到异性的难易。
栖息一处的动物如何和平相处
在同一地区,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热血的,冷血的,大型的,小型的,哺乳动物,昆虫,两栖动物,还有鸟类。一个物种的领地往往会与另一个物种相重叠,它们如何相处呢?
如,大草原的树木从二十米到三十米,高矮不等,树冠也分出了不一样的层落,每一层树冠都是一个生活区,居住着一个动物种群或某个单独个体的动物。
疣猴,喜欢吃树叶,它们不需要到地面活动,都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在这样的高度,既能找到丰富的食物,也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在较低的树冠层,另外一些猴子,它们频繁地在树上和地面间往返。那些长尾猴和绿长尾猴常会下到地面来寻找食物,当然,一旦察觉任何危险,它们就会跳回到树上。为上下方便,它们就近占据了较低的树枝层。
雌性犀鸟把巢筑在了一个中空的大树上,距离地面大约3到4米。雌鸟选择在这个树层筑巢,是因为能缩短伴侣进出家门的距离,为雄鸟寻找食物节省体力。
秃鹳,虽然也是一种在地面上进食的鸟类,却无福享受这种底层树冠的便利。和其他许多有巨大翼展的鸟类一样,它把家安在了树顶。在这个位置,起飞或降落,都不会受到树枝带来的阻碍。秃鹳的幼鸟,要长到一百天后才能飞行,住在高处可以躲避掠食动物的侵袭。
这些动物,在这样广阔的空间里选择在何处栖身绝不是出于偶然。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失去位置,关键因素是进化。进化使得每一寸可用生存空间的利用和分配都渐渐趋于合理和有序。当不同物种共享同一块领地时,它们显然会考虑资源如何共享的问题。——对资源的利用要达到最大化。
长颈鹿,大捻角羚和黑犀牛正在同一片灌木丛当中觅食。这三种动物都很爱吃合欢树的叶子,但它们采摘的树叶处于不同的树层……因而每种动物会在不同的高度进行作业。
垂直层面上的互不干扰,才使得它们能在水平层面相安无事地分享一片领地。
然而,动物们仍然做到了友好共存,因为每个物种都有各自的需要和偏好,它们在各取所需……
在非洲大草原上,动物对空间的利用始终围绕两种相互对立的关系进行……一,共享;二,竞争。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生活空间内有些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环境自己非常熟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资源……
动物们如何划定地盘?
地形,资源的多寡和饮水地点的位置将最终决定动物走什么样的路线…
面对不变的环境,大象每次都会沿相同的路线迁移,而且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路线已经深深印在了这一物种的集体记忆中,这是一条引领它们穿越大草原的小径。
沿着这些路线,它们很清楚在哪里汇合,在哪里穿越,途中还有些地标,这些标志不是它们留下也是其他大象留下的。
它们可以通过一种气味或者某些重复出现的鸟群来确定自己的方位。
猎豹用爪子在这棵大树的树干上留下了印记……
先后到达这个地方的动物都会留下一些印记。它们离开时,会遗落一些皮肤碎屑,腺体分泌物,粪便或几滴尿液,提醒所有过往的动物,或者与它们共享这片空间的动物,它们曾从这里经过或者就生活在这里。
但是有些东西是动物们特意留下的,用途也完全不同,它不是用来标注路线,而是用来标志边界的。
动物以这种方式宣布:“这里是我的地盘。”它要在大草原上占据一块自己的空间。
一只猎豹画好了边界,圈出一片区域。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它的家。它的国度。这块领地将成为动物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制定自己的法律,不容许任何进犯,不管是谁,只要与它属于同一物种同一性别,就不得入内。
许多物种都有领地的意识。这种意识虽然在哺乳动物中很常见,但真正做到登峰造极的还是鸟类和爬行动物。变色龙,它们就是领地的极端守护者……绝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连异性都不能靠近,它喜欢在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独享安适……两只犀甲虫也出于同样的理由展开了殊死搏斗。它们大打出手,是为争夺一根树枝的控制权,这根树枝上食物丰盛,被雄甲虫和雌甲虫同时看上了。别看它形式简单,却具备了领地的基本特征:食物使用权,空间归属权。
领地可以由单一的个体主宰,也可以由一对夫妇或一个家族统治,但在地盘上总难免会发生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磕碰与摩擦。
一只雄性花豹的领地面积大约有20平方千米,里面有两只追随它的雌性花豹,以及它们共同享有的狩猎场。它们是这一区域仅有的三个猎手,从猎物的数量看,三个猎手不多不少,正合适。一旦时机来临,雄花豹就会去幽会,直接找到其中的一只雌花豹,与之交配。
雄花豹要维护自己享有的特权,它去了领地边界,重新标注,宣告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
动物们如何控制领地?
领地是一种令人垂涎的战利品,一旦拥有了它,征服者将过上富足的生活,食物充盈,环境相对安宁,可以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有一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在一个区域里,植物比食草动物更多,而食肉动物的领地也要比食草动物的领地大。
所有物种领地的大小都会受到一个因素的制约:那就是主人要不断地告知竞争对手,此地已经有了归属,它自己就是主人。而且,告知对手的技巧也各不相同:黑鸨会站上土丘上,发出阵阵叫声。领地大小取决于叫声传播距离的远近。
说到保卫领地的手段,大多数鸟类都会把声音表达和视觉表达结合起来。这样的警示有效范围十分有限,却作用明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防守区域就设在紧邻巢穴的周围一带。
领地型鸟类一般只阶段性地占据领地,因为繁殖期它们需要一个私密空间。不过,也有一些鸟是由于长期守卫一处固定区域,几个季节过后便有了感情,离不开这个地方了。
一只鸟起飞了,它将展开针对领地的另一次巡查。这是一次警告式的飞行,目的是让周围的动物看到自己……
一些小羚羊,在视察领地的时候会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故意现身,让别人看到,尽管这么做并不是很恰当……因为周围有很多食肉动物。像许多哺乳动物一样,这些犬羚选择用气味来标注领地。嗅觉标记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它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效力。
犬羚在眼睛位置长有一个特殊的腺体,它的分泌物带有刺鼻的气味,犬羚可以在经过树枝和树叶时涂抹上这些东西。最后,还用另一个办法来增加信号的强度。它们抛洒自己的粪便,这在它们控制的区域边缘处十分常见。这些臭气熏天的地标气味会不断消散,所以它们还要定期地修复和加固。.
每一种动物能够获得怎样的领地绝非偶然。两种动物之间的分隔空间,每只动物与邻居之间的分隔空间,都有明确的界定……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成员之间需要保持的距离都是有明文规定的。个体之间的距离,会依照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而发生改变。在休息的时候,雌性成员之间通常会保持三米的距离。当它们吃草的时候,彼此的间距会被拉大。
被捕食者可以安全地与捕食者共享领地,但这有一个前提:它们在保持安全距离上不能犯任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