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31230 谁制造了假名人字画

来源:央视网2013年12月30日 23: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拍卖行业法规存在严重漏洞,市场上假货横行】成交价3.9亿的《松柏高立图》实为赝品,造假已经成为产业链。《拍卖法》监管有中空地带,拍卖公司靠赝品生存。专家提示投资收藏者一定要认真思量。

  近年来,从瓷器、玉器、书画到家具、邮票、钱币等纷纷进入了收藏者、投资者的视野,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制作了7期投资系列节目,希望读者对这些投资市场有一个更深入、客观的了解。说到书画投资,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老百姓喜爱的跳蚤市场,还是财富精英追捧的名家拍卖会,每逢节假或是开拍必是人头窜动。但是在这股热潮的后面,却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其中一位画家就经常遭遇李逵遇到李鬼的情形。

  《拍卖法》存在监管真空, 造假明目张胆

  史国良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作为在业内有着响当当名气的当代知名人物画家,史国良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假。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平常除了潜心做画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书画作品的打假。隔三差五,史国良就会到北京的琉璃厂字画市场走一趟,看看市面上有多少假冒自己作品的赝品。而就在记者和史国良先生交谈之际,两位购买了署名史国良画作的收藏爱好者,专程登门拜访史国良,请他本人鉴定字画的真伪。

  中国画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史国良:这都是假的,他比我写得好,我都写不了这样的字。

  收藏者:他说这是您以前画的,早期的。

  史国良:他有时候就故意做旧。这是一个产业链,就像生物链一样,是一条龙的。有人在做,有人在买,有人在拍,有人在卖,这是一个链条。这个利益你一抓,一抓影响一串生存的问题。

  眼见着消费者的无奈和失望,史国良很是焦急,他很珍重的拜托记者,一定要在眼下火热的艺术品市场里,大力的呼吁一下辨真识假的重要性,避免消费欺诈。

  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自己的假画被拍卖,史国良经常会上网浏览各种拍卖预报。他发现北京一家叫做忠信方成的拍卖公司挂出了他的几幅作品进行拍卖,但他告诉记者,这些署着他名字的画,其实是赝品,都是被别人临摹的作品。

  

在拍卖预报系统上史国良画作的赝品

在拍卖预报系统上史国良画作的赝品

  中国画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史国良:你看,这就是假的,这都是假的,我给打一个电话吧。

  忠信方成拍卖公司负责人:您好。

  史国良:忠信方正是吧?

  公司负责人:对。

  史国良:我是画家史国良。

  公司负责人:您好!

  史国良:你们这次要上拍的作品有我好几张假画,我希望你们能撤下来?

  公司负责人:好的,我们全都撤了,好吧?

  但拍卖公司是否真的会撤拍这些伪作呢?史国良很是担心,当记者陪同史国良赶到拍卖会现场的时候,署名史国良的四幅作品,还是赫然的出现拍卖画册的第17页,成为第100号到103号拍品,起拍价已经标出了最低800元的价格。

  忠信方成拍卖公司工作人员:101号起拍价是800元,800哪位考虑,1800,2000还有继续加价的吗?

  最终,这几幅伪作都以不超过2000元的价格被成功的拍出,但稍微对书画作品市场行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史国良的画作,现在的市场价格大约都在一平尺40万人民币左右。

  中国画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史国良:我打电话,提醒你们,你们说是都撤了,都是假画。

  忠信方成拍卖公司工作人员:我们现在已经都撤了。

  史国良:没撤呢,已经拍了。

  即使是现场指正画作的真伪,即使是画家本人出面辨认作品的真伪,也没有能阻止眼前明目张胆的欺诈,史国良感到非常地愤怒。

  中国画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史国良:这个拍卖方式不能保护艺术品大家的利益,尤其是画家的利益不能保证的时候。它成为一个,成为一种做假画,假拍的一个保护伞了。

  而记者在查阅《拍卖法》第61条第二款的规定了解到: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有了这些免责的条款,在市场上的一些假画,几乎就处在一个监管的真空地带。而史国良在打击赝品的时候还发现,他的假画之所以源源不断,正是因为专门有人大批量地临摹他的画。

  史国良:在美院上课的时候,我画一个女模特,画的时候跟小姑娘聊天。我的学生讲了,史老师,这有一个史国良你知道吗?我说我就是史国良,你就是史国良啊,我早就知道你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啊,他说我住的地方有好多人画你的画。我就知道是这样的,他们定期去收。

  谁的艺术作品受到市场的欢迎,造假者就集中围绕着这些作品造假,这样的情况,几乎成了眼下艺术品市场司空见惯的现象。正像画家史国良所说的,目前书画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造假利益链,有的赝品甚至能瞒天过海,在一些拍卖行拍出天价来。为了了解他们都有哪些手法,记者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走进了一些专门制假贩假的书画商店。

  造假形成产业链,手段高超真假难辨

  在业内人士的指点之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联系了一些专门销售名人字画的商家。当记者问及有无古代字画时,店家老板明确回答没有,相反非常好心的告诫了记者。
  书画经营者:现在那么多高科技的东西做假做的特别多,尤其在买名人字画千万要小心时,除非行家跟你来。比如你要投资,挺贵的,挺贵的就不能买假的。

  这位店主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很多古代字画多为做旧或电脑合成印刷的,造假手段很高超,连他作为业内的人士有的时候都难辨真假。

  书画经营者:他们做的特别逼真,我们现在都看不出来。

  随后,记者再度走进另一家字画商店,一楼的大厅里悬挂了很多现当代书画,当记者询问有没有古字画时,店主迟疑了一下,随后带领记者上了二楼。

  书画经营者:这个是光绪的,光绪时期画的,四幅12万,快100年了。

  记者:关键是我们也没那眼力,这是真的吗?

  书画经营者:商店不像地摊卖你假的得负法律责任,我们是有保证的,给你开发票。

  店主介绍的这幅四联画作,都是清代名家所画,而记者仔细在画作上进行观察,仅凭着记者粗浅的美术功底,就发现这些画作画风粗糙,线条杂乱,绝非名家作品。当记者提出店主出示专家的鉴定证书时 ,店主回答记者。

  书画经营者:现在中国鉴定家,你看谁来鉴定它,他们都是有利润的,你给我钱,这个东西就是好的;你不给我钱,这东西假的。

  虽然拿不出权威的鉴定证书,但店主告诉记者,如果确定购买,店主能开销售的发票,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保真的证明。记者环顾整个二楼,墙面上悬挂的书画,几乎都标明是名家作品,问其价格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大家一般可能认的更多的是齐白石、张大千的画,这些画这里有吗?

  书画经营者:这些东西拿出来价格是高得多,但有真有假,不是我不想赚钱。我给你拿出一张齐白石你敢买吗,给你拿出张大千你敢买吗?齐白石全国能给你找出来10000多张,不都是假的嘛。

  店家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越是名家的画作,造假的越多,而这些画最终有不少都进了拍卖行,上了拍卖会。他毫不隐晦的告诉记者,北京的一些拍卖公司就直接来他店里取过画。

  书画经营者:那几个女孩子都是20多岁的,她哪有那老眼,我把我要拍卖的往那一放,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都是不负责。

  店家的话是真是假,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无从查证,按照业内人士的指点,记者在一些专门销售当代名人字画的商店,进行了暗访,在眼前的这家商店里,记者就发现了范曾的人物画仿品。而且店主对于销售假画,也毫不掩饰。

  书画经营者:这三副都属于仿范曾的。

  记者:这真的看不出来。

  书画经营者:是吧,看不出来吧,要拿范曾的画来卖你,你也不知道。像我们直接告诉你这是仿范曾的,这还不到三百块钱。

  记者:那真画是什么价?

  书画经营者:真画范曾的画是一尺就好几万块钱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字画造假的手段有印刷、做旧、临摹、仿制等多种方式。而在一家字画店,店主向记者透露,还有一种更隐秘的制假的方法,就是通过挖款、添款来做假书画。简单来说,就是把小名家改大名家,方法是将新、旧书画上的款、印去掉,然后在原处或其它必要的地方添上需要的款识。

  书画经营者拿了一件经过挖款的书画给记者看,他说那幅画是从他那买走的,但是把款给挖了,他2000块钱卖的,清末的小名头。

 

书画经营者给记者展示的经过挖款的画作

书画经营者给记者展示的经过挖款的画作

  记者:你卖的算便宜的。

  书画经营者:人家把这一挖,改个陈文定,文物市场上卖9万,这家卖10多万。这样还临摹呢,老骗子,根本他就不符合陈文定。

  本来是一幅不入流的作品,但通过这种挖款、添款的造假,把小名家改为大名家,就能让作品身价倍增。这位店家还告诉记者,他经常参与拍卖会,在去年的秋拍中,他花钱买了一幅菊花图,自以为捡了漏,买回来仔细一看,才发现还是上当受骗了。 

  书画经营者:真的在我这呢,不一样,就这么弄得。

  记者:就等于拍的是假的。

  书画经营者:拍的是假的,真的我没出版过。

  在木屏风遮挡的背后,店主示意记者这幅两尺见方的菊花图才是真迹。

  记者:那个假的拍了多少钱?

  书画经营者:3万多。1万多起价。我那真的在这了,我这也没出版过,现在谁找我出版。

  记者:不知道谁临摹的这个。

  书画经营者:谁知道,从挂历上,什么出版过东西,他们一般找出版物。

  如此众多的假画,究竟从哪里来的呢?这位店主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市场上很多伪作的书画最终能流向高端市场,关键还要靠一批人,这批人专做临摹,多为美术院校的学生,有些不乏教授出身。手艺好的人价格更是不菲。市场的假画,大多都是这些人制作出来的。

  书画经营者:人家都是把这些人弄走,养起来。画几年收个100万,200万。所以他让画啥,就画啥,就是高手。

  当记者希望进一步了解那些人在画假画的时候,这位店主开始警惕,不再发言,对于假画最后怎样挣到钱,他告诉记者,一幅假画想要洗白,然后高价出售,一般要经过这样的工序:先拍下知名画家作品的照片,然后找人模仿,画好后再找专门负责做假题款的人模仿题款,一幅假的所谓“名家画作”就出炉了。这期间如果作假者想卖给画廊或是拿去拍卖 ,还需要“帮人掌眼”的业内专家鉴定。当然这个鉴定也是收费的,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 

  书画经营者:检验伪品8千。鉴定完了,得盖钢印,乱鉴定不行。

假画鉴定书

假画鉴定书

  记者:这还真是鉴定委员会。

  书画经营者:那当然,这都国家级的。

  记者:这要价不低。

  书画经营者:不低,现在鉴定得5万块钱了。

  从记者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书画制假卖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甚至一些造假者声称,连权威鉴定证书,他们也可以造假。那么这些赝品究竟流向了哪里?那些动辄拍上几十万,几百万的书画藏品,是不是也有可能来自这样的制假利益链呢?一位书画打假专家,向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内幕。

  天价拍品实为赝品,拍卖公司靠赝品生存

  牟建平是艺术市场评论家,因在国内一直致力于书画的鉴赏、打假,并发表过数百篇评论、市场分析等文章,有书画界打假第一人的称号。在他的打假生涯中,最大数额的案例还要说到2011年的春拍。

  艺术市场评论家牟建平:国内著名的最大的拍卖公司,呈现了一张齐白石的叫《松柏高立图》,它是中间是一个松鹰图,两边是一个齐白石的就是写的寿联,叫“人生长寿,天下太平”。

  在那次春拍上,虽然牟建平早有看涨的预期,但这幅作品拍出的天价大大超出他的想象。

  牟建平:最后就是创了一个这些年中国书画的一个最高的天价,4.25亿,成交价是3.9亿,加上佣金就是4.2亿,

  牟建平更为关注作品本身,他在现场把《松柏高立图》看了多遍,发现从画的笔墨,题诗书法,特别是构图方面,都与齐白石的出入很大。

  牟建平:关键是我到现场看了以后,从他的书提款的书法,到这个画的本身,包括这个构图跟齐白石的画作还是有距离的,我对这件作品的真伪持疑。

 

牟建平发表的评论

牟建平发表的评论

  随后牟建平发表了齐白石《松柏高立图》为赝品的评论,正是有了专家们的质疑,这幅天价书画最终没有能在当年的拍卖会商成交。牟建平告诉记者,近年拍场上齐白石等名家作品的行情上涨迅猛,伴随而来的就是新一波造假高潮。

  牟建平:书画市场有2、8现象。就是说,只有两成,20%是真迹,其他80%都是赝品,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平均的说法。但是具体到近现代,近百年这些大师,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尤其是像齐白石,徐悲鸿,赝品率高达95%。

  通过牟建平的调研,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后,整个国内艺术品由从前的收藏为主,转变为以投资和投机为主。因此,大批赝品被新入场的投资新人接了盘,很多当代画作也成了粗制滥造的造假对象。

  牟建平:像范曾、启功等,这些近百年的画作基本上80%、90%,赝品的。

艺术品市场的赝品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艺术品市场的赝品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在书画打假的十多年中,牟建平的足迹遍布北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发现,各个地域都会以地方流派为主流形成制假链条。

  艺术市场评论家牟建平:只要这个地区出了名家,就有大量的人在仿制,当然高仿,中仿就进了拍卖了,剩下一些稍低点的,就进画廊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觉得这里利润高吗?

  牟建平:当然高了,仿制一张画,一般成本没有一千、二千块钱,但是进了拍卖就判几万,几十万来卖了,像好一点的仿齐白石的仿品,基本能卖300万元,500万元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牟建平告诉记者,以北京市场为例,在一些不知名的拍卖会上,所有拍品几乎全是从潘家园、琉璃厂等地低价收进来的赝品,这些赝品进价极低,但一经拍出往往都有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

  牟建平:造假的人其实拿到的并不多,造假了以后,几千块钱一幅,1、2万高仿,关键是那些人买完以后,拿到它上画廊,去拍卖,去拍卖公司卖出上百万,几百万的那些人,贩假的,这是一个利益的集团,包括那个拍卖中介,这些他拿了20%,买方20%,卖方20%的佣金他们这个拍卖贩假也是在这个利益链条里头。

  同时牟建平告诉记者,假画的利润不止在成交的金额上,拍卖公司除了要收取委托方和买家的佣金之外,还会巧立名目地收取图录费,图录费主要用于照相、印刷图录,以便对拍品进行宣传。费用根据拍卖会的规模、图录的精美程度、拍品在图录中所占的版面和位置等的不同而收取。他给记者估算了一下,按多数拍卖公司的标准每页3000元图录费,有些拍卖公司仅印刷一本100页的图册至少能获取30万元图录费。按一个中型拍卖,如果一次征集拍品3000件,即使按最低收取500元图录费来算,就有150万元的利润。而拍卖公司的支出主要有10多万元的图录印刷费,在三星级宾馆或展览馆3天租金,这样算下来,即使所有拍品全部流拍,也有巨额利润可赚。

  牟建平:全国几百家拍卖公司要生存,也就是说,大家都卖假,你不卖的话,你就没法生存,只说卖的多少而已。大拍卖公司可能少一点,小拍卖公司就说像北京的,二线、三线的拍卖公司基本上9层都是赝品,就可以叫赝品拍卖会。

  由此而来,造假者会依照这个程序 ,类似的赝品会陆续面世,不知真相的收藏者则被坑蒙拐骗谋取了暴利。

  牟建平:比如说今年书画,成交了几十亿,那么要按50%少算的话,那也有几十亿,就说20、30亿,30、40亿,都是留住了那种造假者贩假者的腰包里了。

拍卖公司的收入来源

拍卖公司的收入来源

  虽然我们也知道书画市场有造假现象的存在,但是打假专业人士的说法还是令我吃惊。为什么造假贩假能到这样的程度?为什么这种猖獗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从之前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书画造假已经渗透到拍卖行等高端市场,那么为什么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市场?

  《拍卖法》成为拍卖公司遮阳伞,背后黑幕重重

  作为一位专业画家,这样的场面中国画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史国良太熟悉了,他告诉记者, 近两年,拍卖上亿的字画就多达数十副,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秋拍,黄胄的作品也首次破亿。但即使是黄胄的学生,自己老师的画作,史国良也觉得追捧的热度,超出了想象。

  史国良:黄胄的《欢乐草原》,落手的时候,大概是一亿一千多万,这一次是中国历史上,我觉得是开锅的一次。它热到什么程度,热到全国的老百姓参与的人数。

  不仅仅是书画市场的实物拍卖,就连在证券市场上,书画股也是涨势汹涌, 在澳门文教中心上市的书画股东方泰来,从12月13日到12月20日,短短一周时间上涨了160%。画家郭泰来就参与了这支股票的发行。

  当代画家郭泰来:现在一平尺一万,将来一平尺可能十万,它是看得见的,即使没有股票的运作,没有金融市场的操作,它也在逐步地增长。

  根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 2012年当代书画上拍82935件,成交4.6万件,成交额为55.75亿元。在拍卖市场整体书画份额由2011年的13%增长到20%。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2012年中国书画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中国艺术品的成交量占到了66%,在这66%里面有40%多是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有14%。

  在艺术市场权威机构Artprice的“2012全球拍卖额前500名艺术家”报告中,中国多名画家位列其中,突破亿元成交的作品屡见不鲜。

  张忠义:在全球范围之内,中国书画艺术品的单价超过亿元人民币的现在一共有30件,在这30件里面古代书画有17件,占到60%以上。

  然而,一边是中国书画拍卖的高歌猛进,无数投资者和资本蜂拥而至,另一边却是大量赝品伺机而动,整个市场造假成灾,也让不少投资人遭遇李鬼。

  中国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丁宗江:现在有喷绘作品、复印作品、流水线作品等种类。还有学生作品老师来签名,来卖高价,这都是很不好的现象。还有社会炒作,运作机制还有拍卖。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认为拍卖市场上之所以假货泛滥黑幕重重,关键一条就是《拍卖法》这把遮阳大伞。

  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我们国家在文化管理这方面,有缺点。比如说文物拍卖、书画拍卖,本身就应该有一个鉴定性,这是靠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立法规范。

  目前书画市场很多专家受利益所左右,无法做到权威公正,致使赝品肆意横行的乱象。陈远华同时提倡,画家自身要有道德约束和职业操守。

  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我们画家也要尊重我们自己,不能说哪一张画好卖,就不断的画他的画,这个是不行的。一个艺术家一生创作的好作品并不是很多,并不是每一张作品都是精品。所以我们艺术家既要尊重我们自己,也要对社会负责任。同时也要对文化市场负责任。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则从深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拍卖,行业法规存在严重的漏洞。而各部门的分散管理导致行业缺乏严格的监管。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文化部、文物局、工商局,等等都在管,但是就是这样会很分散,有的时候会互相推诿,就说政策法规要健全,监管要到位。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收藏家投资人自己学习判断更重要。要提高收藏家和投资人对收藏和投资的正确的认识,不要有一夜暴富的思想,不要把它以盈利为目的进行。

  【半小时观察 】艺术投资需要认真思量

  明明是一张假画,却堂而皇之地公开拍卖。画的人高兴,卖的人高兴,唯独没有人想过买画的人,是何种感受?“全民收藏热”投资文化,对于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发扬,都是件好事。但怕就怕假货横行、赝品泛滥这个问题。刚才记者的调查也显示,这个方兴未艾的投资市场,才刚刚升温,大家热情很高,但市场规则却不明确,保障投资者、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因此,各种市场乱象也就层出不穷。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需要得最多的,不是节节攀升的拍卖价格,更重要的是市场良性运转的制度和法规,同时还有参与市场各方的诚信保障。同时,作为消费者来说,艺术品投资,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的学问,文化蕴含的,更多的还是对于艺术品的欣赏、爱好和陶冶情操等等,这一点,也需要每一个消费者好好思量。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30日 23:0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近年来从瓷器、玉器、书画到家具、邮票、钱币等纷纷进入了收藏者、投资者的视野,说到书画投资,无论是老百姓喜爱的跳蚤市场还是财富精英追捧的名家拍卖会,这些热潮的后面却是真假难辨,书画造假利益链深藏玄机,鉴定也能造假,李逵遭遇李鬼,制假贩假已成气候,究竟如何保障市场诚信?央视财经记者将深入造假地点一探究竟。(《经济半小时》 20131230 谁制造了假名人字画)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