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

邢岳茹
相关信息

姓名 邢岳茹
性别
所属地区 大同市沙坡小学
简介

刑岳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和姥姥姥爷生活。她一面上学,一面总是尽量把家中的家务活多做些。为了让姥姥少些辛苦,经常帮助姥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在学习上也尽力做到最好,不让父母担心。

孝心故事

        邢岳茹,就像许多普通的小学生一样,她的人生历程还没有太多的崎岖,可她却有着说不出的孤独。妈妈和爸爸都长年在外打工,邢岳茹从小就比较缺少她们的爱 ,一直都是姥姥姥爷陪伴着她,照顾着她。
       一年寒假,邢岳茹姥姥得了食道癌,每天只能吃一点点东西,甚至会有一天吃不了东西,邢岳茹爸爸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天赶回老家,把邢岳茹姥姥接到北京,跑遍了北京的医院,答案无一例外,父亲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给姥姥治病,可是那时吃饭已经满足不了人体的正常需要,爸爸就买来珍贵的营养液注射到奶奶的血管里。
       在邢岳茹很小时候,就是是跟着姥姥、姥爷,到现在邢岳茹的记忆中也都是姥姥、姥爷的陪伴,他们温暖着邢岳茹的孤独,弥补了父母迟到的爱,现在,邢岳茹长大了懂事了,她可以用自己小小的身躯却装着大大的能量来回报他们的爱。
       从古到今,涌现了很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就如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了三年,而他对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熬好的药先亲自尝过才放心给母亲喝,又如舜帝的“孝感天下”,再如晋朝王祥的“卧冰求鲤”……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邢岳茹读过这些孝心故事后,深受感触。去问妈妈:“我们家的人孝顺吗?”妈妈笑着回答:“当然了。孝心并不是只体现在那些惊天动地、广为流传的大事上,孝心更应该看重日常的小事。”说完,妈妈便给邢岳茹讲起了家里的孝心故事。
       邢岳茹的老爷爷从70岁开始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年近50岁的爷爷、奶奶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顾着他,使老爷爷在床上安度了十几年的时光,直至84岁去世。每天早上,奶奶总是把一碗香喷喷的蒸鸡蛋端到老爷爷床前,午饭和晚饭也是变着花样给老爷爷做,如:手擀面、小蒸包、汆丸子等,使老爷爷即得到充足营养,又吃的舒心。而她的爷爷则给老爷爷洗手洗脸、翻身擦澡、端屎端尿,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老爷爷晒晒太阳,陪他说说话、拉拉家常。爷爷和奶奶的孝心影响着爸爸和妈妈,现在,邢岳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工作之余,爸爸、妈妈总是带上她去看望爷爷、奶奶。
       邢岳茹明白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表达孝心的方式。作为小学生,在家里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孝心;长辈劳累的时候陪他们说说话、捶捶背、揉揉肩是孝心;长辈生病的时候能主动端一杯水、送一片药也是孝心,原来孝顺真的很简单。
       “孝”让邢岳茹真正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她要把“以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孝”串连到生活中,让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为了让姥姥少些辛苦,邢岳茹经常帮助姥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对待邻里,她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在生活中,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
       尊师也是孝顺的一种,尊敬老师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一样,老师讲课,邢岳茹能认认真真地听;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细致地完成。还积极参加各种班活动,为班级争光,为老师添彩,做老师的小助手。“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孝”字的偏旁便顾名思义,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这就意味着孩子要孝敬长辈,古人不但创造了字,还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邢岳茹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玩伴,但也是幸福的,因为亲人带给她浓浓的爱,所以邢岳茹要去守护他们,帮助他们,孝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