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3.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631586652441415/LogoNav.png)
最近医学界频频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与癌症相关千年之谜得到了重大突破,困扰男女老少的脱发问题和令女性患者痛不欲生的痛经问题即将迎来中国原研的“灵丹妙药”……那么从论文到货架,一款新药的上市究竟需要多久?开发原研药为什么需要那么久?本期《开讲啦》邀请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她将与广大青年分享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真问题,做出中国人的新药,惠及更多的大众。
【千年之谜被解开,我们离攻克癌症还有多远】
20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很仔细地记载了一个与癌症紧密相关的病症——恶病质,他描述癌症晚期发病的病人:“肉体被消耗并成为水,腹部充满水,脚和腿肿胀,肩、胸和大腿(的肌肉)逐渐消融……”这种病极为致命,全世界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治愈这种病,但无奈至今连发病机制都没有找到。
在节目中,肖院长披露,她和她的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恶病质发病相关的代谢物及其受体蛋白,它们很可能就是恶病质发病的“罪魁祸首”。“了解了发病机制,何时才能有药?”面对所有人的疑问,肖院长表示,药物研发是一个千山万水的过程,这个发现仅仅只是致病机制中的一个点,虽然在动物实验上已经看到治愈的希望,但是从理论到研发出药物中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也被人叫作“死亡谷”,很多药品最后都没能迈过这个“死亡谷”。
【脱发真的有救了】
你有脱发困扰吗?为了拯救自己的头发你做过多少努力?肖院长在节目中首次披露,她们研发的治疗脱发的药物已经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最快将在2027年全球上市!这款药是从零开始研发的“原研药”,在动物实验中,出乎意料地发现对于脱发有着很好的疗效,而且即使停药以后,头发依然能保持茂密!有趣的是,这个药物原本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设计的,它对于痛经有明显治疗效果,而且没有现存药物的副作用!肖院长感慨,这个药开发的工程,说着很容易,别人看着也很简单,但是实际上这是“九死一生”的过程,尤其是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的最后500米”,需要步步为营,因为临床研究面向的是病人,不仅需要确保安全,还要考虑年龄、基础病等各种因素,只有把临床试验做好了,药品才不会前功尽弃,倒在了黎明之前的黑暗中。
【同一款药为什么药效差距那么大】
在买药时你有没有纠结过买哪个牌子好?同个名称、同个剂量的药物为何效果会有差距?肖院长解释,这可能和药品是原研药和仿制药有关。原研药指的是“原创性的新药”,因为没有前人能给出参考,科学家们必须从“0”做起,深刻理解疾病,一步步摸索解决方法。因此原研药的研发周期漫长、投入大、风险高。而“仿制药”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现有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仿制的药品,目前全世界大部分药品都属于仿制药,它们以原研药为模板,在通用名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以及适应症上基本相仿。这些仿制药普遍研发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肖院长表示,中国的原研药凤毛麟角,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的药物,其开发的目标人群都是欧美人群,但中国人的病和西方人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在西方患者是先肥胖再得二型糖尿病,但在中国,很多二型糖尿病患者他并不胖。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药的效果往往会逊色于“从头开始”的原研药,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仿制药能在制作工艺或者辅材等其他方面取得突破,做出比原研药更好的效果。所以肖院长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就是要从零开始做出更多适合中国人的药,而不只是复制他人的成果。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