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是一位已经高位截瘫14年的患者,14年来,他手不能动脚不能走,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然而,就在去年10月份,一台划时代的手术改写了他的命运。
2023年10月24日,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在北京宣武医院展开,老杨就是这例试验的患者。当在术后一个月,老杨依靠脑机接口,实现用“意念”抓取水瓶并自主完成喝水时,激动地说:“就这么一点,却老幸福了!”
本期节目邀请到这项技术背后的研发者、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洪波,首次揭秘我国首例植入脑机接口背后的科学进展,而老杨更是亲临现场,与大家分享手术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相信你们,我们一起努力用科技来帮助这些患者!】
老杨作为全球首个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手术的患者,他坦言自己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长达十几年的高位截瘫,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煎熬”的生活,所以当洪波团队找到他的时候,他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家里人也说“别费劲了,都瘫痪十几年了”。随着他和团队交流得越来越频繁,心里也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开始老杨觉得“死马当活马医”,再找一个新法子也许能成。但是慢慢他又觉得这个事情好像不那么靠谱,毕竟世界上没有人做过。再后来,他对洪波教授深信不疑,也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迈出了这一步,将来或许就可以帮助数以百万的像他一样的患者。故事的最后,老杨给洪波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说:“我相信你们,我们一起努力用科技来帮助这些患者。”
【首次公布!中国首例植入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随访日记】
老杨的恢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和洪波团队将近7个月共同努力得来的。在《开讲啦》节目现场,老杨展示了自己不依靠设备也能自主活动的最新进展,令所有人大呼“奇迹”,这样的恢复效果对于洪波教授来说也是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借此机会,洪波团队也决定首次公开一本老杨随访日记,希望大众能够了解中国首例植入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科学进展,同时也能实时监督他们今后的科研过程。对此,洪波坦言他曾犹豫再三,因为谁也不可能保证患者每一天都是进步的,很可能中间出现一些意外,那么他们就得承担这样的失败。与此同时,他又觉得,应该让大家生活在科学进展的过程当中,“希望通过我们和患者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走过的历程,让所有的人看到一项技术是如何从不成到成到大成,这比科学本身更重要。”
【我有信心,中国脑机接口不会重蹈马斯克的覆辙!】
近期,马斯克首例脑机接口人体试验曝出故障:被植入的电极在采集神经细胞信号的过程中发生中断。一时间,很多人开始质疑脑机接口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开讲啦》节目现场,也有观众向洪波团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我们会不会在脑机接口上重蹈马斯克的覆辙?”对此,洪波首次作出了回应:“我有信心不会发生!”他介绍说,与马斯克的“侵入式”方案相比,我国采用的是“半侵入式”微创技术,也就是把电极置于颅骨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硬脑膜上,这种方案是希望能够平衡脑机接口的性能和创伤,虽然采集信号不如全侵入式,但它不损伤脑细胞,而且能永久性工作,也就不会出现马斯克脑机接口类似的故障。而且对于外科大夫来讲,这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颅,患者术后在十天之内即可回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冷知识!人的脑电波在睡着时更活跃!】
在什么情况下,人类脑电波活动的幅度最大?这道题目,难倒了现场的一大半观众,连小撒也不能“幸免”。在三个选项“生气”“跑步”“闭目养神”中,洪波老师揭示了正确答案应该是“闭目养神”,他解释说,其实我们的大脑在休息或者闭上眼睛时会出现非常强烈的α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潜意识,一秒钟十下。就像是清扫房间一样,α波也在整理我们的大脑环路,维护我们大脑皮层的结构,让大脑里的意识能够有秩序地运行。所以说,不管是适度地闭目养神或是睡觉,对于人类来说都必不可少。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