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李树建:让豫剧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18日 17:48:15
央视网 | 2024年05月18日 17:48:1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豫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豫剧为何与京剧、越剧一起被称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它的魅力之处又在哪里?本期《开讲啦》邀请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建,他将与广大青年分享自己与豫剧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带领青年共同感受新时代豫剧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竟然能让人“血脉觉醒”?】

近年来网上有很多人说“怎么自己突然喜欢听戏曲了?”“突然能听懂戏曲了?”“为什么旁边有人唱戏,我甚至能接唱下半句!”不信就一起试一试?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今日痛饮庆功酒……”

在《开讲啦》的节目现场,撒贝宁也跟观众做起了互动,大部分观众真的都可以接上一句半句的,随后李树建老师表示,做一个合格的戏迷观众要具备“三大”——大胆、大腔、大概。只要敢唱、能唱,这就是对我们戏曲人和戏曲事业,最大的关心和支持!他在现场给所有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希望大家能继续热爱戏曲,支持戏曲。

【豫剧为何是“第一大地方剧种?”】

中国有348个地方戏曲剧种,豫剧是其中的“第一大地方剧种”。对此,李树建老师说:“河南人口多是豫剧能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古代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流动性大,这在无形中促进了豫剧的传播。豫剧的唱词和唱腔还非常生活化,仿佛在聊天一样,只要会说河南话,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唱几句豫剧。”比如在豫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唱词大家耳熟能详“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豫剧《朝阳沟》中,关于锄地的唱段就是: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把脚步放稳劲儿使匀,那个草死苗活土发松……听完之后主持人撒贝宁恍然大悟,说在录制《山水间的家》时,常常能听农民喊着这样生活化的口号,看来豫剧和生活真的是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豫剧名家到“李掉刀”】

李树建在节目中介绍,豫剧有三百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个省市有豫剧团,每年演出的总场次30万场,每年观看豫剧的人数达4.5亿人次,曲目众多,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是一位青年却在节目中带了一段李树建老师的“黑历史”——现场演出失误的视频片段集锦。面对这段视频和评论中“李掉刀”“李大哭”的戏称,李树建老师说:“作为一个人,要走最难走的路,干最难干的事,听最难听的话,最后做最精彩的人。”他接着说:“当我最开始看到这些批评的声音,我几天没有睡觉,饭也吃不下去,最后我想他们嘲笑就叫他们嘲笑吧,因为只有嘲笑才能进步,他越嘲笑我越要干。”其实在排练视频中失误这场戏的时候,李树建老师已经五十八岁了,那时他已经是豫剧的名家,但为了“忠孝节义”这四部曲的价值观能完整呈现,也为了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他仍然扛起八九斤的大刀,穿上32斤的衣装,坚持不懈地练习。

听完李树建的回答,撒贝宁总结说,艺术家绝不是永远不失误的人,艺术家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一位五十八岁的艺术家还能去挑战全新的艺术呈现,这样的气魄值得尊敬!

【“八大仓”是什么?】

在节目录制之前,每位观众都收到了一把专门定制的扇子,上面写着“八大仓”三个字。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到底什么是“八大仓”?李树建在节目中揭晓了答案。他解释:“八大仓”是一种鼓点节奏,通过特定的手势和表情,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他说:“‘八大仓’的动作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场景,比如挑水、扛东西等。通过这些动作,演员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状态,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戏剧中。”他还分享了一段自己在演出中的趣事:“有一次演出时,我的‘八大仓’动作做得太夸张了,结果观众笑成一片。从此以后我就意识到,细节的把握对演出的效果有多么重要。”

在节目的最后,李树建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共同推动这一中华瑰宝的持续繁荣。他说:“传统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地传承和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朱书青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播榜 更多>
    正在阅读:《开讲啦》李树建:让豫剧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