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科学与艺术、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交融的产物,它承载着一方风土,留存着我们的文化记忆。本期《开讲啦》将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常青来到节目中,与广大青年分享他眼中的“建筑与风土”。
【十三年都没修完的街到底有多难?】
何为“风土建筑”?风土建筑指的是民间的、带有特定文化记忆的建筑。对于如何使这些建筑“再生”,常青院士仅用“留、改、拆、拼”四个字就概括了。可别小看这四个字,常青院士历时最长的工程持续了13年还没结束!这就是海口的骑楼老街。骑楼是岭南地区的特色建筑,常青院士团队为了让这条街做到“整旧如故”,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再生,他在节目中举了一个例子,他们邀请了材料病理学方面的专家,通过无损探头的技术将每栋房子的真实颜色“挖掘”了出来。
【屈原时代的建筑究竟长啥样?】
如果你认为“再生”只针对现存的建筑,那可就小看了建筑学。常青院士在分享中带大家走进了湖南岳阳的汨罗县,据说这里是屈原跳江的地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屈子祠就坐落于此。现在,他们要在这里建造新的屈原博物馆,如何用今天掌握的材料去做一个新的建筑,同时又能跟现存的屈子祠新旧共生?常青院士认为,新的建筑必须能够表达出湖湘地区的风土特征,而且还能让人联想到屈原生活那个时代建筑的样子。为了无限接近屈原时代的建筑样貌,他翻遍了《楚辞》,把里面大量对建筑的描述全部检索出来,然后去分析,还走到当地的民间传统建筑当中去体会。最终把它们完全投射到了设计当中,实现了“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
【对清代故宫影响最大的工匠来自哪里?】
在节目中,常青院士说的“清代故宫影响最大的工匠,最初来自哪里”问题不仅难倒了小撒,也难倒了一片观众。最后,他揭开了谜底,原来清代对宫廷影响最大的工匠是样式雷家族,他们负责给清代的故宫画图样,在清代,他们家垄断了故宫的营造,这个家族正是来自江西永修。而大家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吴匠,则主要负责了明朝故宫的建设。
【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容易】
常青院士表示自己的项目几乎都是“马拉松”式的。对于这个动辄几年或者十几年投入才能看到回报的领域,现场的年轻人也通过小纸条提问:您会怎样说服年轻人去追随您的身影?院士的答案是:每个人的使命不一样,责任不一样,对这个领域真正感兴趣、愿意投入自己才情的年轻人不需要去说服。任何行业只要做了选择就要坚持下去,常院士分享道:“人的一生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这就不容易。”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