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钱前:粮安天下 种为先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2年05月14日 10:58:48
央视网 | 2022年05月14日 10:58:4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任钱前做客《开讲啦》,带领我们一同感受种子里的无限潜力,分享种子背后不为人知故事。

“种子”和“种质” 一字之差的背后有哪些不同?

种质库里收藏的是什么?“种子”和“种质”,仅一个字之差,内涵有何不同?钱前院士在现场为大家揭晓答案。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生物体上一代传递给后一代的遗传物质,而万物繁衍当中大部分的遗传物质是以大家常知的“种子”的形式来传代。钱前院士介绍:“国家种质库这里面大部分是种子,但是还有很多不是种子的遗传的东西,我们也保存下来。”对于“种子”和“种质”的理解,钱院士现场出题 “栽培作物中的土豆、椰子、香蕉,谁一定有种子?”答案竟然是椰子!笨重、无核、内里都是水的椰子!这个答案让小撒直呼“长知识”。钱前院士解释说:“整个椰子就是一颗种子,野生的土豆和香蕉也是有种子的,但是在人类培育的过程中被逐渐抛弃,比如土豆,现在我们都是块茎来繁殖。”

种子也分“差生”与“优等生”?

新建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里收藏着52万份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其中28万份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已经消失或绝种了。为什么要收藏这些被自然或者生产淘汰掉的种质?钱前院士笑称自己研究的都是这些“要死不活”的品种,为此,他还专门带来了水稻中的“差生代表队”,与小撒在现场“切磋”腕力。果然,小撒手上的水稻“折而不断”,钱前院士的水稻却“一折就断”,钱院士揭秘,原来是因为他手上的水稻纤维低,所以才能轻松折断。他表示,这样的水稻在田里属于“差生”,但在养鱼上是一把好手,因此环境是“差生”转变为“优等生”的重要因素。

钱院士说,种质不分“好”与“坏”,从五十年代开始直至今日,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找寻一份份独一无二的种质。这些种质资源静卧在种质库中,以待科学家们破解其中的生命密码,为其找到适配的、可以发光发热的“用武之地”,实现 “天生我材必有用”。

“童年的味道”如何重回餐桌?

“种质是我们一切农业的芯片,种质库是我们育种的人才库。”钱前院士表示,因为我们首先是讲吃饱问题,所以科学家大部分聚焦在粮食作物上面,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瓜果蔬菜的品质也得到了关注。钱前院士说,小时候西红柿的味道记忆往往非常深刻,因为这个味道背后满满地都是故事,但现在蔬果的种类和产量不断提高,不少人却说“现在的西红柿没有小时候好吃了”。现在,科学家在种质库中可以找到了不同味道的种质资源,培育不同品种的西红柿,让人们可以寻回自己属于儿时的独家记忆。其实,除了西红柿之外,还有猕猴桃、草莓、燕麦......这些种质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钱前院士表示,“14亿人的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今天大家有底气能平视这个世界,都是从种质资源开始的。”

种子入库的标准到底看的是什么?小撒与钱前院士为何在现场哼唱起《小薇》?上过天的和即将要上天的水稻种质资源有什么特点?来自贝宁人民共和国的留学生将带来什么提问?钱前院士说这些都是“科学家做成的事儿”,种质资源的创新要脚踏实地,也要瞭望星空,有想象力,他眼中的创新究竟是怎么样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杜依依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播榜 更多>
    正在阅读:《开讲啦》钱前:粮安天下 种为先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