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吃货 没想到他竟是“羊蝎子之父”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9月20日 09:58:40
央视网 | 2023年09月20日 09:58:4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苏轼既是著名的文学大家,

也是个超级吃货,

同时还是个乐天派的灵魂吃货。

何以解忧 唯有美食

苏轼一生可以说“颠沛流离”,起起伏伏,时不常就会有苦闷与不甘席卷而来,但苏轼一直努力用乐观、旷达、诙谐的态度来排解苦闷。其中,吃,就是他超有效的一个解压“阀门”。

没想到,他大起大落的生活却无心成就了这道美食,而且还心甘情愿的当起了它的真爱粉。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时空穿越,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老百姓喜爱的美食,你可能也是它现世的忠实粉丝。这道美食究竟是什么呢?

羊蝎子雏形 横空出世

羊脊骨就是俗称的羊蝎子,从颈项到尾尖整个形状看上去像蝎子,所以取名为“羊蝎子”,这羊蝎子虽然骨头多肉少,可那贴着羊脊的肉却是极其香美,吃羊蝎子,享受的就是找肉、吃肉、嘬羊骨髓的过程。今天常见的吃法是炖或涮火锅,万万没想到的是,九百多年前,苏轼就已经赋予了羊蝎子以灵魂,发明了一道烧烤大餐——羊蝎子烧烤!

变废为宝 食之如饴

宋神宗去世后,哲宗即位,辅政的高太后起用旧党,苏轼被重新召回朝廷,可是好景不长,哲宗亲政后,新党再次上台,苏轼被贬到了岭南的惠州。

面对仕途的打击,苏轼经过短暂的调整,又重新在惠州这个地方开始了他倔强的生活。于是,他那双善于发现美食的眼睛,又开始了海量搜索。

羊肉是北宋时期的王牌肉食,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流行吃羊肉。然而,当时的惠州偏远贫穷,食材很匮乏。据说惠州街市上一天才杀一只羊,苏轼作为贬官,不敢与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只能让宰羊的人把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留给他。

回到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稍加腌制,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苏轼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他却吃得津津有味,自称就像吃海鲜螃蟹的感觉和味道,这应该是当时苏轼心中的人间至味了吧。

苦中作乐 人间有味

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与子由弟》)

他在家信中把做法告诉了弟弟苏辙,还不忘调侃一番:“老弟你当官的时候天天吃工作餐,不管吃什么肉,一口咬下去,都咬不到骨头,怎么能体会到我啃羊蝎子的乐趣呢?只不过我这个吃法,那些等着啃骨头的狗都不高兴了……”

如此境遇之下,还这样的乐观,贬到哪儿,吃到哪儿,苏轼是把吃货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人间烟火味 人生真滋味
千百年后,苏轼可能没想到,他喜欢的羊脊骨竟然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而他也成了第一个吃羊蝎子的人,成了那个后人口中不折不扣的“羊蝎子之父”。

嘬完这一盘羊蝎子,这里不光有羊蝎子与苏轼的别样情缘,还嗅出不一样的感悟。人生的每一段旅途都是值得的,就算处在不幸的逆境中,也要学习苏轼那种通过享受美食,把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的生活态度。只要怀抱乐观的心态,生活中的苦难就会转化成一件又一件小小的快乐。


人间有味苦与乐,

人间至味是清欢。

内容来源:百家讲坛、地方新闻等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王帅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播榜 更多>
    正在阅读:灵魂吃货 没想到他竟是“羊蝎子之父”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