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邻居】天生的顶级伪装术,你能识别出多少?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3月23日 14:24:39
央视网 | 2023年03月23日 14:24:3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对于生存者来说,资源越是密集的地方,往往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生存竞争。热带雨林,就是这样一个物种繁多、竞争残酷的地方。

在美丽而残酷的雨林中生存,必须要掌握一些特别的生存手段。这里的动物们用自己漫长的进化成果,为我们展示了雨林之中最行之有效的伪装艺术——拟态。

有人会说,拟态不就是保护色吗!比如北极熊白色的毛发可以融入冰天雪地里;雪豹的毛发和岩石融为一体……大部分的动物都是这样的!

不不不,我们很熟悉的“保护色”与拟态并不相同。拟态的生物往往也占据着保护色的技能,保护色是与环境色彩保持一致,比如一些哺乳动物皮毛的颜色。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则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

简单的说,保护色的目的是不被发现,而拟态的目的是欺骗

生物学的“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外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现象,是生物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要了解拟态,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试着找找这些照片里有什么动物存在?

昆虫是拟态大师,螳螂则是拟态高手中的高手。伪装于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抵御天敌的方式,在狩猎时刻更能够使猎物放松警惕。

↑短屏顶螳螂,细长的身体是它们得天独厚的伪装天赋。枯黄的体表颜色,令它们能够拟态地表周围的落叶与枯枝。

短屏顶螳螂虽然看起来一动不动,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但是它们始终保持着对周围随时做出反应的能力,它们的复眼可以探测到所有的风吹草动,那些经过的猎物,瞬间就会被捕捉。

↑兰花螳也属于进攻性拟态,它不仅外观像一朵兰花,就连步态也模仿花朵在风中颤抖的样子,方便它接近猎物。

有些拟态则是防御性的,对于这些动物来说,掠食者发现不了它,自然也不会吃掉它。

↑叶䗛(xiū)是拟态大师,它静止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片叶子。 

↑这根看上去像长满苔藓的树枝,其实是尺蠖。

↑在茂密的丛林里很难发现这里存在生物,直到枯叶蝶振动翅膀,才令人恍然大悟。

不得不赞叹这群伪装大师高超的技巧,依靠对于树叶惟妙惟肖的拟态,几乎可以隐藏在任何乔木中不被掠食者发现。

但这种拟态的方式,仅仅适用于提防大型天敌。对于奔行在枝头草间,依靠嗅觉辨认同伴的蚂蚁大军,并没有足够的视力来欣赏伪装大师的表演艺术。比如枯叶蝶的拟态,在这种时候就会直接失效……

伪装,不仅仅是昆虫家族的专利,正如并非所有的鸟类都是精妙的建筑家。

长尾夜鹰是鸟类中少有的不擅长筑巢的一类。相比于处心积虑地搭建窝巢,它们更喜欢简单地栖息在铺满落叶的地表。看似省时省力,却增加了生存的风险。

↑为了保护自己,它们决定和枯叶与松针融为一体。

伪装,也不是弱小动物的专属,猛禽家族同样适用。

↑蟆口鸱,一种习惯于在夜间行动的猛禽。然而,一到白天,它们就会褪去骁勇,化身为树干的延伸,保持一种僵直的状态进行休息。它们深谙伪装的最高境界,除了外观的拟态,更重要的是一动不动,将自己彻底变作环境的一部分。

了解了一些“伪装大师”之后,不妨再来看看,图片里你能找到它们吗?

内容来源:美丽中国自然、推开世界的门、动物世界等

图片来源:节目截图、部分源自网络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马思文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播榜 更多>
    正在阅读:【地球邻居】天生的顶级伪装术,你能识别出多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