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故宫之后,北京鼓楼也火出了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火到什么程度?有人说只要背景有鼓楼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队。也有人说怎么是突然呢?鼓楼不是一直都火吗?今儿咱就聊聊鼓楼究竟为啥火?
地安门外大街到鼓楼前止步,它在提醒我们,这里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始建于1272年的鼓楼,在当时位于元大都的正中心,现在的鼓楼是明代重建的,钟楼则重建于清乾隆年间。两楼一前一后,遥相呼应,各司其职。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形制最高的城市钟鼓楼。从20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可以看出,鼓楼一层门洞原来可以通行。东西南北四面的坡道也自然延伸到路面上,马车和行人可以自由地穿行其中。
现在的鼓楼坐落在4米高的台基之上,楼高46.7米,砖木结构,相对魁梧些;钟楼高47.95米,砖石结构,略高一点,也显得更苗条些。
逛鼓楼必答题1:看风景需要爬多少级台阶?
有的城市钟鼓楼是钟楼、鼓楼合为一体的,还有的钟鼓楼是左右对峙的,北京钟鼓楼是前后纵置,相距有100米。从鼓楼二层的北面就能看到与之正对应的钟楼。天气晴好的日子,可以清晰地俯瞰中轴线。南面不远处可以看到景山万春亭。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鼓楼内有多少级台阶吗?
答案是60+9=69。60是古代纪年的周期,60年一个甲子,9代表九五至尊。
逛鼓楼必答题2:鼓楼有多少面鼓?
钟鼓楼起源于汉代,史书中写道:“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到了唐代,暮鼓晨钟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固定下来。
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相当于从19点开始数更,至次日早晨5点止。每更次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每晚第一次击鼓十三下作为起时,称作定更。先击鼓后撞钟,钟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清代是第一个更次和最后一个更次击鼓撞钟,其他更次是只撞钟不击鼓。但是到乾隆年间又给改了,只报第一个更次和最后一个更次,其他更次不报。现在鼓楼每天都有击鼓表演,为游客展示古代的计时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鼓楼里有多少面鼓吗?
在清代,钟鼓楼的报时工作由銮仪卫负责。击鼓和撞钟都遵照严格的规律,原有更鼓二十五面,主鼓代表一年,位于正中央,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现仅存一面大鼓原物,高2.22米,用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1900年被八国联军损毁,它见证了鼓楼的沧桑历史。如今陈列的更鼓是按清代尺寸仿制的。
逛鼓楼必答题3:鼓楼里有多少种计时装置?
钟楼负责报时,而计时的功能由鼓楼承担。鼓楼里展示了曾经使用的计时仪器。这件仿制的碑漏因形似石碑而得名,据传发明于唐代,它是利用铜球在管道中滚落的速度来计时。
碑内12根铜管呈Z字形首尾相接,一颗铜球从顶端滚落到底部的时间为24秒。当36个铜球滚落完毕,正好为14.4分钟,也就是古代的一刻钟。北京鼓楼的碑漏在元朝初期就已遗失。
后来鼓楼采用了更为精确的计时方法。刻漏也叫水钟、铜壶滴漏。根据水匀速流动的原理,水从高处向低处的壶滴水,当最底下水壶里滴满水,在浮力作用下,会自动触发一个机关,能够敲响铙。鼓手们听到铙响后,就击鼓定更,而钟楼上的官员听到鼓声就按规定撞钟报时。
铜刻漏遗失之后,鼓楼使用一些时辰香,这种香篆类计时仪器使用简单,流传更广泛。时辰香最多可以连续燃烧十多天,宋代以后广泛应用于民间,更夫报时、海上计时都依赖火钟。
钟鼓楼作为古都报时中心的功能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里,钟鼓楼跟老百姓的关系是最密切的。钟鼓楼不仅与老百姓的距离近,也影响着每一位京城百姓的生活。
北京中轴线已被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明确规定,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为钟鼓楼。
以前的都城中轴线多像串糖葫芦一样穿城而过,而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到钟鼓楼就结束了,可以说是中轴线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创新,让其尾端进入到市民居住的地方,这样钟鼓声便可以在胡同、四合院的上方悠悠回荡。
来源:《跟着书本去旅行》、《远方的家》、《国宝档案》等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