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古今第一兵书”,当属两千多年前写就的《孙子兵法》。这样一本古老的兵书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让今天的人们依然奉为经典?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其中始计篇(也简称计篇)、谋攻篇等是战前的分析和部署;军形篇、兵势篇等则侧重于战场上的作战指挥;而九变篇、行军篇等又阐述了该如何把握战机,甚至针对高山、沼泽等各种复杂地形,也有相应的地形篇、九地篇等来详细地论述。
可以说《孙子兵法》包罗万象,它对战前部署、作战指挥,应对时机等各个方面都给出了策略性的指导,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战方法。
历史上曹操、李世民等很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都熟读《孙子兵法》。军事天才韩信更是仅仅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两句话就帮助刘邦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以少胜多 韩信的逆袭
公元前204年,韩信在井陉口这一带跟赵国军队相遇了。当时赵王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有二十万人马。韩信只有区区三万人马。三万如何对二十万?显然硬碰硬是不行的。韩信至少在两个方面活用了孙子的谋略思想。
第一,孙子讲“奇正”。部队不能是一路,要分主次。主要兵力一般是摆堂堂之阵的。侧翼迂回、出奇制胜的兵力是打敌人要害的,往往这一股部队是取胜的关键,所以称为“奇兵”。
第二,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让他的主力部队渡过绵蔓河,背水列阵。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才可能激发出全部潜能。当赵军全力迎战之时,侧翼隐蔽的两千精锐奇兵乘虚而入,杀入赵军营寨,并将韩信军旗插满了营寨。当激战中的赵军发现营寨被夺,又恐韩信几十万大军将至,顿时军心涣散。就这样,韩信以三万之军打败了二十万大军,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一样兵法 两样结局
然而同样熟读《孙子兵法》的马谡却打了败仗。再好的谋略思想,在执行的时候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马谡临行之前,诸葛亮还特意交代到街亭后一定要傍山依水驻扎,而且还要小心谨慎地防守。可是马谡到了街亭之后,就把诸葛亮的吩咐抛到脑后了,擅自做主把部队驻扎在街亭山上。当然他也有他的道理,他说兵书讲的部队驻扎在山坡上便于集中兵力俯冲,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制胜的奥妙之所在。
魏军主将张郃来到街亭,发现马谡驻扎在山上,远离水源,实在是天赐良机。他马上指挥部队断掉水源、掐断粮道,然后放火烧山。
马谡的官兵又渴又饿,面对大火又无处可逃,军心大乱。马谡无计可施,只有落荒而逃。马谡败,韩信胜,原因就在于一个“变”字。《孙子兵法》不是僵死的东西,它活的灵魂就是一个“变”。
带兵打仗要像水那么灵活,根据具体地形,确定走向。不能抱着一个兵法,从头到尾一点不变。马谡的问题就出在这儿。
《孙子兵法》的现实应用
如今这部兵书不仅仅运用于军事领域,在商场竞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松下幸之助曾要求集团所有员工要认真学习《孙子兵法》,并运用于经营管理中。不少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孙子兵法》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
体育比赛的教练也有不少用《孙子兵法》来排兵布阵的。比如巴西足球队的教练斯科拉里,他给每个队员发了一本《孙子兵法》让他们学习。2002年世界杯,巴西队赢得了冠军。媒体采访时,他说:“我就是靠《孙子兵法》夺冠的,而且我还将继续用《孙子兵法》指导我的球队再次夺冠。”
2014年巴西世界杯,斯科拉里再次运用《孙子兵法》排兵布阵。很多球迷预测,这次是主场作战,而且斯科拉里用《孙子兵法》赢了第一次,也许还会赢第二次。没想到这次巴西队居然以一比七负于德国队,舆论哗然。
斯科拉里犯了和马谡类似的错误。对比两次巴西队的阵容,会发现2014年的决赛中巴西队两位主将因故未上场,《孙子兵法》里有讲到,兵力不足应防守,兵力充足应进攻。可斯科拉里没有顾及到实力的强弱变化,还一味地采取猛攻,但力量又跟不上,就被德国队反攻了。这说明照搬照抄《孙子兵法》是不行的,要想学好用好《孙子兵法》,重在活学活用。
来源:《典籍里的中国》、《文明之旅》等
延伸阅读: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